穿越种田:我竟成了农门显眼包
作者:当真无可奈何 | 分类: | 字数:5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2章 宋斐然掉马甲
切开的蜜瓜蛋糕,展示出了其中分明的层次。
一层雪白的奶油中间夹杂着不同的水果,有草莓片,有芒果泥,当然还有翠绿的蜜瓜果肉,层层叠叠以绵软的蛋糕作为分隔。
整个蛋糕的分层非常漂亮,色调清新自然。
“哇,这就是蛋糕吗?”
如果说从前的荷花酥让宋斐然领略到了所谓宫廷点心的魅力,那这个蜜瓜蛋糕则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气质。
宋斐然又是“刷刷”两刀,将整个蜜瓜蛋糕分成了四份,给宋水韵、齐玄知和云澜都送上四分之一后,所有人便都端详着如此奇妙的点心。
“大家尝尝看,我打算之后再食肆里售卖类似的点心,当然不是这个造型的,这种形状的蛋糕对水果要求比较高,恐怕一个夏天也做不了多少。”云澜冲着宋斐然眨眼,“所以这是独一份儿哦~”
宋斐然会意地笑着点头,“那我可要好好品尝一番。”
松软的蛋糕胚混合着顺滑的奶油,各种新鲜水果间隔均匀,一勺挖起所有塞入嘴里,顷刻间口腔中便满是蜜瓜的香气。
云澜没有将奶油弄的很甜,毕竟蜜瓜和其他水果的甜味已经足够。
多重的口感变化让人一口惊艳!
看着盘子中只剩下的瓜皮,宋斐然喃喃自语,“早知道就不这么一切四份了,完全不够吃啊!”
说完他的眼睛瞄向了自己的姐姐。
宋水韵见状将盘子一端,“你少打我这块的主意!”
至于齐玄知那是被宋斐然直接PASS的选项,而云澜……
好吧,要是抢了云澜的那块,万一以后都没有好吃的了,那属实是得不偿失。
“云澜,食肆里什么时候开始卖蛋糕啊?”
宋斐然发现他真的很喜欢蛋糕的口感,不像普通点心那么干,吃起来松软可口,齿颊留香。
云澜小口小口吃着自己的“作品”,听到问话才抬起头,“大概秋收之后吧,你也知道下个月就要进入秋收时节了,家里的事情好多呢。”
“那你可要快一点,吃了蛋糕之后我再也不想吃硬邦邦的点心了。”
……
一顿宴席宾主尽欢,宋水韵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弟弟的嘴巴是从来没有错过的。
这位云澜姑娘的手艺堪称顶级,相信就算是到了名厨云集的京城,也是不遑多让,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斐然,这位云澜姑娘是淳安县本地人吗?”
“对啊,她家就在下头的榆树村。”宋斐然大概讲了一下认识云澜的经过,同时再次感叹云澜的厨艺绝佳。
看自家弟弟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宋水韵怎么会没留意到他对云澜那种不同寻常的情意呢。
只是自己这个傻弟弟好像还没发觉,似乎将这一切都归咎于云澜做饭好吃上了。
“她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宋斐然有点奇怪,自己姐姐从前不是这么八卦的性子啊,但想到姐姐的武力值,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她还有个弟弟,如今在县学读书。另外她二叔一家,人也还不错。”
宋水韵叹了口气,“一家务农的话,家世确实低了一些。”
“姐,你说啥呢?”宋斐然的脑子还沉浸在刚才的美食中,下意识地说道:“她可是青云宫的弟子,可不是寻常的村姑。”
“嗯?青云宫弟子?”宋水韵眼中闪过异彩,但马上又觉得大概只是普通记名弟子吧。
皇家道场哪怕是不入宫观名录的记名弟子,那也还算是个能拿得出手的身份。
“姐,你是不知道这云澜,她师父可是静仪师太呢,而且我见过她的青云宫腰牌,腰牌上的道号是妙清。”
“这么说,她就是静仪师太的关门弟子?”
宋斐然点点头,“对啊。”
“那这个身份确实是够分量了,回去我就跟爹娘说一声。”
宋斐然不解,“什么够分量,你要跟爹娘说啥?”
“当然是说你不想当顺德公主的驸马喽。”
宋水韵没把心里的后半句话说出来,只是又远远地看了云澜好几眼,越看越觉得这姑娘不错,是个世子妃的合适人选。
……
眼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再有半个时辰就是宵禁的时间,齐玄知便起身准备回揖峰水榭,而云澜也打算今天在县城里的“家”住一晚,明早再回榆树村。
几人刚来到门口,车夫已经将马车备下了,只是还不等离开,远远的就看到一人朝着这边策马而来。
那人到了近前便飞身下马,冲着宋斐然拱手道:“宋世子,小的是四殿下身边的长随,奉四殿下的命令,给宋世子送上一份生辰贺礼。”
说完这人便将挂在马上的盒子取了下来,恭恭敬敬地双手奉到宋斐然的面前。
宋斐然刚想说,他跟四殿下没什么交情,这礼物就不必了,但宋水韵却拦了他一下,率先说道:“多谢四殿下记挂,只是这贺礼似乎十分贵重,我们西襄王府无功不敢受禄。”
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位长随不卑不亢地说道:“西襄王镇守西蜀,清源郡主时常跟随上阵御敌,怎么能叫无功呢。”
第72章 宋斐然掉马甲
“既然如此,那就多谢四殿下的美意了。”宋水韵接过礼盒,转手递给了旁边的仆从。
那长随见礼物已经送到,又说了几句吉祥话之后,便匆匆离去。
云澜这会儿才晃过神儿来,心里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宋斐然是世子?
虽然她不太了解西襄王是什么人,但她知道大魏朝现在除了皇子之外,好像只有两位异姓王爷,西襄王似乎就是其中之一。
这么看来淳安县肯定不可能是宋斐然的叔叔了,只是好好的世子不当,跑到一个小县城来当候补县令,这宋斐然的爱好真是怪特别的。
宋斐然是世子的话,那这位宋水韵应该就是刚刚那人称呼的清源郡主了。
想到这儿,云澜不由得看向了刚刚后退了一步,站在廊柱后边躲藏身形的齐玄知。
能跟世子、郡主貌似平等的交流,这位齐公子想必身份也不一般。
云澜:似乎就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呢!
见那人离开,齐玄知才从门口的廊柱后边走了出来。
宋水韵苦笑一声,“四殿下来这么一出,怕是来者不善啊。”
“怕他不成?”
宋斐然的好心情全被这人破坏了,真是败兴,对四皇子的感观又下降了不少。
而一旁努力装作小透明的云澜,此时脑袋里全都各种宫廷大戏,什么九龙夺嫡、清君侧、皇子篡位、兄弟反目……
她在心里呐喊:为什么自己要在这里?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完全不想卷入什么皇室斗争中。
众所周知,只要涉及皇权更替的事情,那都是人头滚滚,她纵然有系统,可却也没有金刚不坏的脖子啊!
齐玄知摇了摇头,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只是看了云澜一眼,这才转头冲着宋斐然说道:“明日有空的话,去我那儿一趟。”
云澜敏锐地察觉到了齐玄知的目光,不由得在心里腹诽。
自己才不想听你们的讨论,以后这几位还是敬而远之吧,真是麻烦啊!
……
没让宋斐然护送,云澜自己乘马车回到了家里。
云峥听到门口的动静,便从书房出来迎自家姐姐。
“阿姐,累了吧?我已经让人烧了热水。”云峥知道今天是宋大人生辰,姐姐虽然被邀请过去做客,但还是要操办席面,绝对是个累人的活儿。
“他竟然是世子。”
云澜在马车上回忆起宋斐然的种种,她是真没看出这个馋货会是世子。
“什么柿子?”云峥没太听清,不过还是顺着姐姐的话说道:“阿姐,柿子要十月份才成熟呢。”
“我说的不是柿子。”
云澜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进了家门,刚刚还不小心将“世子”二字说了出来。
看到弟弟云峥探究的眼神,云澜平复了一下心情,小声说:“以后少跟宋大人来往。”
“这是为何?”
云峥对宋大人的观感很好,宋斐然没有官架子,随和可亲,在县学里的同窗都说宋大人温润如玉,是个好官呢。
“他是西襄王世子,根本不是县令大人的侄子!”
“啊?”
“这事你不要外传,我也是今日碰巧看到四皇子让人给他送生辰礼才知道的。而且我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像不太和睦,总之皇家的事情不是咱们老百姓能掺和的。你以后就算科举高中,也不要胡乱参与这些事情。”
云峥点点头,心想姐姐应该是想让自己日后做个纯臣,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云澜:(⊙?⊙),我是这个意思吗?!
……
经历了昨天的那档子事,宋斐然并没有特意来找云澜。
不是不想来解释一二,而是有事实在走不开。
对于这种情况,云澜不仅没有不满,相反还非常满意。
唯一让她有些忧心的就是,她本想在秋收之后,让宋斐然给自己引荐大司农的。
之前还担心宋斐然官职低微,怕是不容易推荐,但如今宋斐然世子的身份一出,云澜反而还不敢找他做这件事了。
手握兵权的异姓王爷,这个词条在许多影视剧和小说里,那都是麻烦的代名词。
自己想弄个县主身份只是为了便宜行事,可并不想被打上某某的派系。
“早知道,吃晚饭还不如赶紧走,不知道这些破事儿也不用头疼了。”
云澜嘀咕着,手里一下一下拍着黑熊的大脑袋。
黑熊啃着手里的白萝卜,不知道眼前的人类在干什么。
她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头,虽然不疼可是影响自己吃萝卜了。
发现黑熊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云澜笑了笑又从系统里摸出好几个西红柿丢给它。
这是给自己的吗?
黑熊将西红柿划拉了一下,全都放在了自己的怀里。
好吧,看在好吃的份上,要打头就打吧,反正也不疼。
云澜拿出来的西红柿虽然有拳头大小,但对于黑熊来说就是一口的事儿。
酸甜的滋味,让黑熊大脑袋上的小耳朵动了动,一对黑溜溜的小眼睛里,落满了幸福的小星星。
果然是来对了,山林里哪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黑熊在这一瞬间就决定了,冬天也不走了,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冬眠好了。
毕竟它的方向感不是很好,万一回到山林里冬眠,春天找不到回来的路了可咋办?
……
田边,云二山看着满地金灿灿的麦穗,黝黑的脸上充满了笑意。
村里其他人也都在地里查看麦子。
“老李,听说你家今年的麦子长得不错啊?”
“是啊,本来夏天干旱了一阵,看着麦田里的苗都黄了,我还觉得今年要欠收,不过如今看这一颗颗饱满的麦穗,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啊。”
“我家的麦穗也长得不错,不知道能不能到两百斤。”
去年淳安县的小麦平均亩产是一百五十斤,要不是大家都觉得今年田里有好些麦穗都特别大,也不敢想着收获能增加五十斤的分量。
“那还真说不定能到两百斤呢,要真有这么多,明年可就好过一些了。”
“对啊,对啊。”
几天后,低垂的麦穗形成一片片巨大的金色麦浪,总算到了收割的时候。
春耕的时候翻地,榆树村里是一起挨家挨户进行的,但是到了收割麦子的时候便只能各家顾着各家了。
为此南北运河疏通的徭役都要暂停几日,毕竟农业才是大魏朝最根本的支撑。
每到这个时候云家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哪怕是云峥和云澜都不能下地割麦子,但是云二山带着云峰、云海两个儿子,在麦田里一个时辰就能收割干净一大片。
镰刀抬起又落下,伴随着“刷刷”的悦耳声音,麦秆一把一把的倒下,每割七八下便要停下来,将麦秆扎成一捆。
成捆的麦秆堆,一簇一簇地重新铺满了整个田地。
当一亩田的小麦全都收割完毕之后,便到了二婶上场的时候。
将适量的小麦拿到自家院子的空地里,让它们均匀地铺开,趁着秋日还算温热的阳光,让它们充分进行晾晒。
晒上几天之后,麦穗里大部分的水分便会蒸发,用木锨进行拍打,然后再借助风力吹掉麦壳和尘土,分离出干净的子粒。
每一粒麦子都会被好好的收集起来,接下来便是“石磨”登场。
村里的石盘大磨,主要以牲口来作为拉磨工具,所以老黄牛每年春天和秋天是最劳累的时间。
大魏朝的小麦面粉是有一层麸皮在里面的,所以磨出来的面粉并不会洁白如雪,反而会有些发黄。
当然粮食商人也会特意制作一些更加精致的面粉,但那就是不是供给寻常百姓的了。
新麦子磨出的面粉,带有浓郁的麦香,不过这面粉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化”,是不能马上用来制作包子、面包那种需要发酵的食物的。
……
五天过去,云家的小麦田已经收割了三分之一,而这些收割好的小麦里,有六分之一已经被晾晒脱壳了。
二婶这几天的笑容就没下去过,每每拉着云澜就是一通念叨。
“今年的收成真不错,到时候交完田税,说不定还能攒下不少。”
“那可太好了。”云澜点头应着。
同时她也在期待,掺了谷神麦种的农田,一亩到底能打多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