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皇帝宠妾灭妻?皇后直接登基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158.6万

第637章 松江布

书名:皇帝宠妾灭妻?皇后直接登基 作者: 字数:2613 更新时间:2024-11-16 14:21:13

这其实并不算动了华亭本地士绅们的蛋糕,因为松江布的市场很大,哪怕只在国内售卖都供不应求,纺织厂的布匹直接走海运,和士绅们的来钱渠道根本不重合。

同时,其实百姓们也在观望。

开纺织厂这个主意并不新奇,因为无论男女,只要人在家里,干活就是不轻省,一会儿哄孩子,一会儿喂鸡鸭,做累了还想往床上躺会儿,躺久了还得和家人吵会儿架,这还没提做饭洗碗呢,干不成一点事了属于是。

还是得出门,工位上一坐,身边的都是同事,聊天吹水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不会突然来个爹开始训你,也不会突然有个娃要你喂奶,到时间了就去食堂或者花几文钱买个饼,大家都在干活你也不好意思躺会儿,环境单纯了干活就快了。

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像江南经济这么发达的地儿,“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模式是早就有了,连按日给工资容易造成磨洋工,所以直接计件,做多少结多少工钱的小技巧都已经琢磨明白了。

但是百姓们还是不是很能信任纺织厂,因为即便是那种很小的纺织作坊,请十几个工人,一个月下来也得有上百匹布的产出,数百斤棉花要进,那么货源从哪里来,产品往哪里卖,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作坊都长不了,何况是那么大的厂,一天的吞吐量都能吓死人。

而进出货这两个问题,进货都没那么迫切,江南很多地方都种棉花,即便江南出产的棉花都各有下游收购商,山东河南福建等地也都有种植的,商人想跑通商路或许还比较困难,官员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苏婉昭随便往哪个棉花生产大县走一趟,和县令吃顿饭聊一聊棉花收购的事情,用比市场价高上一文两文的价格来收购,当地官府肯定很乐意。

一方面是苏婉昭会欠当地县令一个人情,另一方面这确实比等客商来收购轻省,因为客商今年来明年不来的,农户要是卖不出去就吃不上饭,吃不上饭就属于县令活没干好,上纲上线了很影响仕途,再者,批量收购再批量收税,可比零零碎碎的客商来了就跑了官差撵都撵不上的强。

但是收容易,卖可难,松江棉布天下闻名,往哪个方向卖,都得动了人家都已经形成的利益链,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苏婉昭一个弱女子,真想和既得利益团体斗,谈何容易。

但是,卖海货,那就没事了。

现在搞海上贸易的人更多是长安的那帮达官贵人,江南士绅再豪富,还是比不过得天下之养的长安那帮人有钱,何况论眼光,江南到底偏居一隅,也不如长安达官贵人们有国际贸易的眼光,一时半会儿还插不进海贸的生意,自然也不会觉得产品出来直接卖出海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

如此,老百姓才真正意识到,以这位新来的赵县令为后台的纺织厂,好像是真的要在当地开长久的意思。

那还观望个什么嘞!

这个故事在长安已经出现过一遍了——大姑娘小媳妇们在家里还得承包家务,还得没事儿被爹妈公婆当出气筒,带娃喂鸡,洗衣做饭,抽空织个布补贴家用还会“大人故嫌迟”,到纺织厂多舒服,计件工资工头也不会特别为难你,姐妹们都是干活的谁批评谁呀,干了一天的活儿把钱拿回家,公婆父母想要钱还得摆了好脸色问你要,给孩子带一串冰糖葫芦孩子能甜死你,有这种日子过谁干什么家庭主妇!

……所以,能了解一下,你们纺织厂还招人吗?

招。

江南的纺织水平实在超乎苏婉昭的意料,大姑娘小媳妇们基本不需要培训就能飞快适应改良过的织布机,生产力飙升的同时产出的布匹让皇家预备出海的商队掌柜看了都觉得辣眼睛,反复向许清露确认:“许老板,这种品相的东西你真的要拿来做海贸吗?”

你放在国内已经很好卖了呀。

海外那些金发碧眼的人懂什么!暴殄天物!

许清露的回答是当然要出,深层原因是赵大人说了,能晚一点能和现在的既得利益群体对上就晚一点。

而在知道了纺织厂还有出海的路子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家会觉得布商买布的价格偏低,拿着织好了的布到纺织厂来问收不收。

许清露也断然拒绝了,理由是纺织厂用的机器甚至是线都是特别的,有品质要求,自己家里织的布有好的也有坏的,甄别起来麻烦,分三六九等的收购价老百姓也不会高兴,索性都不收。

最开始的时候,许清露这副“不想和原有产业链产生任何交集”的态度,让当地豪绅们都稍微松了一口气——即便是已经做好了割肉的准备,但如果赵县令本身并没有让大家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去而是另有一片市场的话,自然再好不过。

就是渐渐的,豪绅们发现,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有些老百姓回去就开始算账了——布商心黑,向老百姓买布时价格被特别压过,即便偶尔出现新的比较公道的布商,也会很快被既得利益团体挤兑得再也干不下去。

倘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老百姓们也只能忍了布商的这层压价,毕竟普通百姓很难有那个成本也不愿意经受倒买倒卖的风险,而布商们也要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真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但是如今既然出现了一个纺织厂,即便纺织厂不收成品的布料,老百姓们也可以算一算,是自己贴成本贴人工织了布出来再被布商压价还得陪两个笑脸不然人家还不收划算,还是干脆什么都不出,只出工时地去纺织厂干活,最后得收入甚至纺织厂那边还能高出一点点呢?

这个决定并不难做。

这效果来得是细水长流的——纺织厂越开越大,每日运进去的棉花数量多得吓人,在里面干活的大姑娘小媳妇天天走街串巷,嘻嘻哈哈的声音传得到处都是,直接导致了殷实人家里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夫人小姐们听到了声音都会忍不住地在绣楼上打开窗户往外看。

说得俗一点,那简直是青春和奋斗的力量,她们穿的自然不是绫罗绸缎,插戴的也不是什么玻璃宝石,但即便布衣荆钗,脸上的笑容和那种自己赚钱自己花的精神状态还是很晃眼。

尤其,最近华亭县流行一种叫自行车的交通工具,据说是从长安城来的,其实在夫人太太们眼里,骑自行车始终还是不够庄重,但是当那些本身就不是很讲究的普通人家的姑娘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时,她们也曾经会有一瞬间有所怀疑,所谓的女子贞静到底是不是金科玉律。

因为她们看起来真的好自在哟。

然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仿佛连头发丝都透露着常年在深宅大院里连阳光都很少见到的腐朽。

这对江南地区中等以上人家来说,关于如何让妻子女儿守住女子之德,继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女孩子以出嫁之前从未下过绣楼为荣,属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实也就罢了,在传统的士族豪绅眼中,女人的情绪终究是小事,她们再怎么闹腾,经济大权在男人手里,她们就翻不了天去。

但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大权好像也要跑路了——最先感受到市场凉意的是布商,他们渐渐地发现,这个松江布啊,好像有点收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