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宠妾灭妻?皇后直接登基
作者:芙蓉生泣露 | 分类:古言 | 字数:15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2章 逼你们卷
在场好些姑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颇为苏婉昭的勇气和笃定感到震惊。
但想一想,也觉得只有这样才对。
因为她是苏婉昭呀。
从小到大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被苏家家主夸赞和遗憾的“婉儿若是男子,苏家下一代无忧矣”,非但女子的课程完成得漂漂亮亮,在闺中时试写的政论据说还曾经混入苏家男孩子们的课业里面让苏家家塾里的先生品鉴,连先生都直呼你们苏家请我来上课怎么还把好学生藏着掖着呢?
我要见这位苏昭!
等先生知道苏昭是个女孩子,简直大腿都拍红了→_→
就这么个传统的男人的课程,传统的女人的课程,对她来说都是九门功课同步学的姑娘,女人没有机会去科举就算了,一旦有机会,她肯定得第一个参加呀。
只是……
“司墨倘若去专心备考。”还是有姑娘比较灵的,“宫中之事该怎么办?”
苏婉昭笑着摇头:“宫里的事也丢不开,可备考就一定要那么专心么?”
问出这个问题的姑娘:“……”
你要这么聊那就没得聊了!
那姑娘咬牙,微有些羞赧道:“司墨自然是天之骄子,无所谓专心科举,可以宫中的活儿与科举一并兼顾,可我等……”
但想了想也没有什么好害羞的,我父母没给我一个顶级的脑子那又不是我的错:“至少奴婢自己,本来从小便多偏爱诗文,少学经史,倘若还占不住个专心,怕是要考一辈子也考不上的。”
“这便是陛下要本官问一问诸位的话了。”苏婉昭道,“诸位若是选择搏一搏去参加科举,陛下便会给诸位安排一个平民身份;诸位若是觉得没有把握,选择留在宫中继续做手上的事,陛下先前许诺的若有堪用者可授女官之位,一样,君无戏言。”
只是“女官”和“官”的不同,即便苏婉昭不说,姑娘们心里也清楚得很。
并且质疑徐影“都准备给女人抬地位了,为什么就不能把‘女官’抬到和‘官’一样的地位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常规理解的“官”就是不应该分男女啊,“女官”这个词儿对应的概念绝不是“男官”而是“内官”。
何为内官?
太监,在宫里伺候皇族的男人。
女官则是在宫里伺候皇族的女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听起来各种高大上,但说到底就是服务皇族,管理内宫的天子家奴,拿什么碰瓷真正拥有权力,代天子牧民的“官”呢?官员能称他们一声“公公”和“姑姑”哪里是他们身份高,不过是看在他们是天子身边人的份上罢了。
并且内官与女官在皇帝面前自称奴婢奴才,可官员却是称臣,那是没人格和有人格的区别——并不冷的知识,正经的汉族政权是从来不主张也不提倡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的。
也正因为从小就在这个话语体系之下生活,清楚个中区别,姑娘们一个个心里都有些盘算,很快又有一个问题:“苏大人,现在仓促要我等去参加童子试,我等是真的没有半点胜算,却不知陛下是打算就开这一科女子科举,还是将来不只是长安洛阳,而是将女子科举推行到天下各地,女子皆可参加科举而后为官呢?”
“自然是后者。”苏婉昭答得很笃定,顺便也解释了,陛下当然能体谅大家这二月初通知你可以参加考试,二月底就得上场考试的恐惧,也不可能指望大家都考上。
“告诉诸位此事。”苏婉昭续道,“只是给觉得自己能考的姑娘一个选择,倘若认为过分仓促,诸位当然可以选择在宫中继续做事,也可以选择现在便去做个平民,女扮男装先找个书院跟着男人们念几年书,当然,如果是想继续在宫里做事长长见识,过个一年两年的再去考,也可以。”
这话一说,姑娘们就心里有数了——如果不是一出宫就立刻参加科举的话,正常人是不可能选择在这种时候出宫念书的。
因为科举确实挺重要,但那其实就是谋一个做官的资格而已,而做官之后向上钻营最后也不过是钻营做个天子近臣,现在大家都已经是少奋斗三十年直接做了天子近臣的模式,想小妾扶正变成正经官员拥有天子近臣对应的权力,也没必要在还没和皇帝混熟的情况下直接申请去做平民备考呀!
姑娘们都各自思考着,都觉得这条路苏婉昭已经讲得很清楚,并且苏婉昭自己就要去实践了,无论是现在跟着苏婉昭一起去做这个女进士,还是过个三年再复刻苏婉昭的路线,总归都是个解决办法,倒是可以回去细细思量一番得失再做决定。
然后就有姑娘牵挂起了仍在皇庄的家人,说的是:“苏大人,我等如今虽前程有望,但家人尚在皇庄为奴,倘若我等有幸中举,想接家人团聚……”
“尔等没入掖庭为奴本来也是被牵连,倘若尔等能做上五品官,上奏求陛下放人,想来陛下不会拒绝。”苏婉昭回答得很快。
嗯……五品官。
这个品级在自己还是世家女的时候,姑娘们都是看不上眼的——即便兄长弟弟夫婿年轻,连科举都还没考过更不要谈有什么官位,但叔叔伯伯辈儿的谁还不是个五品官起底了。
但,真的当自己要去考科举……众所周知,按前朝的规矩,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其他进士还得在翰林院考试,过了便能留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也是正七品,要是没能留在京中而是出去任知县,就是正七品到从七品不等。
而按徐影上一次科举的规矩,翰林院是一个人也没有留的,连状元都放出去做县令了,无非是去的县情况要好些罢了。
世家豪族嘛,哪怕是女孩子也知道官员们大体的升迁途径——从翰林院出来,甭管是进六部还是去地方,官职都不会太低,但凡还有点师门关系,吏部又看在你待过翰林院的份上多半会另眼相看,要再混上给陛下起草诏书还被陛下记住了这么个人文笔不错,就只需要这里蹭蹭那里蹭蹭干上几任地方官,妥妥能回中央做个侍郎尚书,入阁指日可待。
这也是为什么进翰林院做庶吉士会被称为宰相根苗的原因。
但,做县令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做得好,自然步步高升,做不好,那就很可能从这个县辗转到那个县,三年奔波一回,等奔波个四五个县,再经历过父亲死了,丁一回忧,母亲死了,再丁一回忧,差不多也可以收拾收拾告老还乡了,这一辈子,不过是个七品官。
所以,要想救家人,只有好好为陛下做事,做出成绩来硬生生把官职卷上去这一条路,偷不得半点懒,也没有占便宜的任何可能。
姑娘们不得不内心嘀咕了一句。
论算计那还得是陛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