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职场教科书

作者:蓝88 | 分类: | 字数:31万

第二十七章 花絮二

书名:职场教科书 作者:蓝88 字数:3077 更新时间:2025-02-21 02:12:00

剧组在N市拍摄“济公活佛”镜头时,颜龙忙于去取景点联系工作打前站,没有见着多少拍摄场面。

影视公司没有汽车,出门办事又不可能叫“夏利车”。

靠公交车跑景区,行程差点让后面有大巴车专门接送的摄制组追上。

半个月前,助理导演按照剧情需要,先来N市选了十来个可以拍片地点。

而拍摄行程安排,就根据颜龙落实情况来决定。

剧组到达景点后,由杨洁导演决定拍摄什么内容,给演员们现场说戏。

普陀山收了上岛费后,岛内所有景点就不再售门票,剧组人员的吃住都安排在金锦酒店。

颜龙这下有的是时间,可以认真看看电视剧,究竟是怎么拍的。

第一天午餐后,剧组人员先在酒店房间午休。

下午二点,大家开始分头准备各自的工作,演员们着装化妆。

三点左右,大家分乘两辆中巴车,赶往摄制地点。

普陀山有三个规模较大的有名寺院,分别是山前的前寺,山顶上佛顶寺和山的另一面朝着大海的后寺。

前寺地处岛上的中心位置,最为繁华热闹。

寺院前面的文化广场,连着一条商业步行街,步行街萦绕穿行在一个大村庄中。

剧组的第一个取景点选在前寺文化广场。

摄像机位架好,杨洁导演通过监视器,指挥剧组人员四周站立,防止有旁人闯入镜头。

布置停当,杨洁导演、游老师走到摄象机旁,和摄像的王老师一起说戏。

随着杨导的一声开始,朱红色的前寺院大门自动开了,身穿青灰色袈裟,头戴僧帽的济公,左手摇着那把破扇子,跨过高高的门槛,耸动着肩膀,一跳一摇地走下石台阶,晃悠着仰起的头,从摄像机前经过。镜头一次性成功。

镜头拍摄长度只有二十来秒,开拍前准备工作,倒是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

紧接着,摄像机位移到了寺院大门前右侧,游老师回到寺院内,动作如同录像回放般,重演了一次。

这次镜头是从济公正面跟拍到背影,由于镜头扫了将近180度视角,现场观众劝离工作,又忙乎了几分钟。

几位身着古装的剧组人员,扮作游人散落在远处,防止有着现代装的人闯入镜头。

这两组镜头如果有两台摄像机同时在不同位置拍摄,就不用麻烦游老师重复演戏。

但是,剧组只带来一台摄像机,使用的是一寸录像带。

N市影视公司倒是有两台摄像机,但是规格不高,清晰度不够,帮不上忙。

第二天早上,剧组人员八点出门,先拍了几组没有人物的外景。

十点多,大家来到与海边沙滩相连的一片小树林中。

在那里发生的事,让颜龙至今印象深刻。

剧本要求游本昌老师躺在一根两米多高,碗口般粗横着长的树枝上。

远处走来婆媳和孙儿三人,他们没有发现树上的济公,在离树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休息。

婆婆头发花白,年迈苍老。

只有头顶脑门上留着头发的小孙子,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奶奶的腿。

儿媳妇背过身去,从包袱里掏出一团油纸,小心翼翼解开,里面有一个手掌大小,厚厚的烙饼,她小心地撬开烙饼,一半用油纸重新包好,把另一半再分成两块,然后转过身,一块双手递给婆婆,一块给她的儿子“饿了吧,吃吧。”

“你也吃点吧。”婆婆颤颤巍巍地说道。

现场没有录音,但演员们的对话表情丰满十分认真。

听说现在拍戏,有的演员背不下来台词,干脆相互口念数字,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进入剧情,表达人物所需的情感。

杨老师与演员们事前说过戏,对要做的动作表情作过指导,但是现场表演效果,靠的还是演员自身的演技发挥和认真的态度。

“婆婆,我不饿,我这里还有。”儿媳妇扬了扬手中的油纸包。

名演员好演员不在颜值,在于准确领会剧情,精准表演自己所要表现的,镜头前认真把握每一个动作,说好每一个台词,甚至有与导演探讨的胆量,和临场创新发挥能力。

这时让颜龙和在场大多数人大吃一惊的事发生了。

只见游老师从两米多高的树杈上,滚落到泥地上。

“哎呦,哎呦呦,疼死我了。”济公叫唤着,慢慢的从地上支起身来。

“什么好吃的东西,怎么香啊,能让贫僧尝尝吗。”

正想冲过去,扶游老师一把的颜龙,见济公这么说,赶紧止住了脚步。

“停。”耳边传来杨洁导演严厉的喊声。

“快把他嘴中的饼,去抠出来。”坐在监视器前的杨老师,指着那个七八岁小男孩,指挥着她身边的助手。

那时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小男孩饿了,他拿着烙饼真的嚼吃了起来。

烙饼是从BJ带来的道具,少说已有三四天了怎么能真的吃,而且为了特写效果,面粉里还掺了些水粉颜料。

镜头从奶孙三人在树下坐下,游老师滚下树来前开始重拍。

负责道具的老师又拿过去一只完整的烙饼,拍拍小男孩脑袋说“不能吃啊,装装样子,懂吗。”

游老师重新爬上树,等到该济公出镜时,他再次从树杈上滚落下来,给饥渴难耐,上京寻子的老婆婆三人,提供济公的法力帮助。

颜龙感受到了游老师的敬业精神,这位五十多岁的国家一级尖子演员人,从两米多高的树上摔向地上两次,他完全可以双脚落地跳下来,为了观众的视觉效果,他选择将在树叉上平躺的身体滚向地面。

“喔呦呦”的减疼声也许是真的很疼,老奶奶担心济公有无摔伤的关切眼神,使剧情更为丰满,画面生动自然。

试想一下,从树上跳下来一个济公,和滚下来一个济公,在画面情景上的区别。

1989年,成龙大哥在演艺界还没有什么名气,几十年来,他不用替身演功夫片,浑身伤痕累累,特技动作尽量不借助科技,实演实拍,终成当代影视国际艺术大师。

杨洁作为全剧导演,两集电视剧同拍,几百个次序混乱的取景点,那个景点拍什么,怎么演,指挥若定,成竹在胸。

在济公入镜的重要时刻,她还能从监视器屏幕中发现,小孩子在吃变质的食品,马上停机阻止。

导演在做的,是把脑海中已成形的影片,通过一组组场景拍摄,编辑制作出来。

剧组成员很是默契,没见大家商量过什么,更没有相互指责推诿,剧组里的人,仿佛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分工协作一团和气。

那个道具烙饼,调出它该有的时代颜色,还准备了三个从BJ带来。

人光有经历没有什么大用,有用的是经验。

经过总结的经历,就是经验。

游老师随身携带着一块方帕,每到一个寺庙,他就会求盖方印,同时捐点钱。

第三天下午,游老师从后寺盖完印出来。

颜龙发现有位年轻的和尚,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后寺离海近,王老师带着几个人在拍摄海景,其他人员分散休息,观赏海景。

那位跟来的出家人,二十多岁,精壮中等身材,穿着僧衣。

只见他,突然跪倒到游老师面前,恳求济公收他为徒,而且准备在礁石上磕头。

游老师慌忙拉住他的肩膀,用脚挡住他准备磕头的地面。

颜龙和近旁的几位剧组人员,赶紧冲过去拉起那位年轻的和尚,并不让他再次下跪。

“阿咪陀佛,小师傅,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电影工作者,我只是个济公活佛的扮演者,是不能收你为徒的。”游老师亲切地解释。

“活佛,带走我,收弟子为徒吧。”面对一身僧衣僧帽的游老师,那位小师傅仍不肯相信眼前的不是活佛济公。

这时大家都围了上来,人多话语丰富,你一句我一言的劝说,那位师傅似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双手合十,朝着一直没有走开,站在他面前微笑的游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去。

第四天午餐后,已完成拍摄工作的剧组,准备离开普陀山了。

走进郑总办公室,颜龙看见那只紫红色热水壶,放在一个凳橱上,“济公活佛剧组赠”七个大字朝着房门方向,十分耀眼。

金锦酒店给剧组在岛上花销开出的清单,三次早餐、四次中餐、三次晚餐、三天的房费,和两辆中巴车、加上从房间里打出去的电话等杂费,共计二万八千元。

郑总说他已经把七百多元的零头给去掉了。

剧组原本来普陀山的预算是一万元一天,应该可以花费三万五千元,而且还不包括N市影视公司一起来人员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