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来自星星的导演
作者:天生的酱油 | 分类: | 字数:7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7章 连续逆跌,可怕的纪录
华宜认怂,光羡、博钠亦如是。
光羡王苌畑,亲自发文对唐泽表达了钦佩。
并约定下次天泽、光羡两家公司组个团,亲近亲近。
一直为天泽兢兢业业发行电影的于东,更是向发行部门下达了个命令。
把《无名之辈》宣传费用再加300万。
他要主动为唐泽送钱,只为了消灾。
如今博钠丝毫看不到与天泽和解的机会。
他能做的,就是防止唐泽一个心情不好,把他们博钠当做发泄对象了。
大公司尚且如此,那些小公司更不用说了。
纯粹他们瞎脑补的“唐圈”,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存在感。
明明唐泽从来没有表态、发声。
他们却对于是否进入“唐圈”感到压力山大起来。
而类似于腾迅、盛达这些娱乐公司公司。
主打的不是影视业务,却也把天泽的重视程度提升了两颗星。
尤其盛达,可能担心天泽成长太快。
立马给盛达文学增加了注资,只为加大针对天泽文学的攻势。
在重金影响下,天泽文学搭建没多久的管理层,有两位被挖走了。
唐泽听到这事时,雷霆大怒。
他年终总结会才办没多久。
正为提升了天泽人员归属感满意呢,结果你转眼就跳槽了?
这与打他的脸有什么区别?
管理层就是废物。
愤怒之下,唐泽就派人疯狂挖起点的作者。
一时也得手了好几个。
可盛达文学同样没有放过天泽文学的作者,天泽文学也有所损失。
审视下来,双方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一时之间,网络小说进入了盛达、天泽二足鼎立的对峙状态。
最终打破这种对峙的,仍然要靠作品。
这就是天泽文学网那群管理层的事了。
唐泽也不搞什么温和。
定下绩效,发展方向。
不干事的,没达到标准的,走偏的,直接下放雪藏。
叫你们跳槽!
……
进入新的一年。
《无名之辈》票房持续大爆,给天泽带来了新年开门红。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开门红绑定锦鲤,锦鲤选中天泽。
接下来的时间,不断有好事、喜事、幸运事找上天泽或唐泽。
先是元旦晚间,今年的春晚总策划向唐泽发出了歌唱类节目的邀请。
据说,原本名单已经确定了,唐泽是没有在名单里的。
毕竟很多节目都已经定下来了。
可唐泽崛起太快了,名声一日高过一日。
网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希望能在春晚看到唐泽的言论。
因而经过几位导演决定,临时加入唐泽。
不过时间紧迫,唐泽必须尽快拿他演唱的作品进行审核,然后参与彩排。
这自然难不到唐泽,送审的作品迅速通过。
其次是《无名之辈》票房上。
产生了华语片史无前例的,连续一周时间的逆跌。
票房成绩如下:
1月1日,上映第4天,3889万,同比上涨104%。
1月2日,上映第5天,3987万,持续上调102%。
1月3日,上映第6天,5041万,再进一层129%。
1月4日,上映第7天,5181万,稳中渐进103%。
逆跌本就不可思议,当年《泰坦尼克号》也是持续性的逆跌铸就了十余年纪录。
人们看到《无名之辈》这种逆跌规模,已然震撼失声。
怀疑《无名之辈》会创造一个可怕的纪录。
当1月3日、1月4日双休日,首周末就卖了1.02亿时。
人们不仅失去了声音,连视野都感到模糊了。
首周末就破亿,又是一项让人望尘莫及的新纪录。
换种说法,也能说是唐泽把破亿的时间缩短到了2天。
这太可怕了!
破亿2天就能达到了,离1天1亿还远吗?
不少电影人都感到迷惘。
为什么唐泽能如此轻而易举就破亿、破各种纪录?
为什么从来就不见唐泽有下滑、退步的趋势?
为什么唐泽电影不仅票房高,口碑也高?
逗瓣上,《无名之辈》评价人数变多,评分比一开始的8.6分微有降低,却也有8.4分。
8分华语片本就不多,唐泽成为导演以来,拍了4部电影。
有三部8分,一部9分。
难道,真像唐泽去年说的那样。
他们只会原地踏步,唐泽却能一直进步吗?
这样的自我怀疑,使得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让他们庆幸的是,唐泽电影没有一直逆跌下去。
首周末破亿也消耗了《无名之辈》不少潜力。
1月5日时,《无名之辈》只取得了1764万元。
这让电影人们感到压力陡去,一阵惬意。
可很快他们就回过味来,脸庞麻木。
《无名之辈》上映了8天。
这8天票房加起来,竟然已经不知不觉达到了3.07亿元。
上次《心灵捕手》突破3亿花了多久来着?
35天!
《非诚勿扰》突破3亿,也用了17天。
结果转眼《无名之辈》把这个纪录刷新的快了一倍不止。
依据现在票房的趋势,不少人都觉得,《无名之辈》再增1个亿完全不是问题。
甚至增加2亿,也不能说是奢望。
那横亘在前面《泰坦尼克号》3.6亿的纪录呢?
真的如同唐泽说的,根本不能当做华语电影市场的极限?
他们要超越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那些把这个纪录当做大山、天堑的电影人,感觉心中某种坚持破碎了。
或者说是某种自我欺骗无法再伪装。
他们一直骗自己,有好莱坞电影霸榜,他们得不到高票房不是正常吗?
好莱坞电影也就3.6亿,他们原地踏步是不正常吗?
他们把自己太弱,归咎于敌人太强,或者市场极限太小。
并把这种归咎,作为了某种坚持。
一旦他们拍电影退步了,没有取得预期理想,就用这种坚持说服自己。
可这个时候,唐泽出现了。
用他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告诉所有人。
纪录是狗屁,极限是狗屁。
你们就是原地踏步,就是废物。
无法超越自己的电影人,都没有价值。
原来这才是真相!
那些心中的坚持破碎的电影人。
有的恍然大悟,如觉醒了一般,找到了方向存在。
有的醒悟的同时,把唐泽的存在当做了他的坚持。
有的失去了肯定自我的依赖,变得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就唐泽认识的圈子,听说就有好几人辞职了电影相关业务。
他们的的确确被打击到了。
总有人做电影,不仅仅是为了钱,还为了某种理想。
结果这种理想坚持了十多年没有进步,能不被打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