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作者:昆工第一深情 | 分类: | 字数:37.9万

第120章 治理黄河(二)

书名: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作者:昆工第一深情 字数:2308 更新时间:2024-10-25 02:37:33

虽然挨了骂,但官员们仍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大汉帝国,不会有人因言获罪,每个人都能敞开发表意见。

李纲总结了众人的想法后,说道:“陛下,臣以为,黄河泥沙淤积的问题在于水土流失过多,如果能在几字弯流域退耕还林,稳固水土,可以大大降低含沙量,减缓下游淤积速度。”

“不愧是朕的首相,李大人所言甚合我心。”

……

整个黄土高原全都坐落在黄河流域,其面积占到了黄河流域的85%,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高低状态直接决定了黄河的清浊。

建国前,黄土高原几乎寸草不生,到处都是黄土,只有不到1%的森林覆盖率,这才是导致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根本原因。

自秦以来,黄土高原上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为了建房、取暖,人们把绿油油的森林砍伐殆尽。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所描述的就是这一现象。

尽管高产作物已经被广泛种植,但没有化肥和农药的辅助,农作物的产量依然很低,尤其是在土地贫瘠的黄土地带,很多耕地根本不适合种植。

在那些地方居住的人生活条件很差,劳动强度很大,但反而是全国最贫穷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因此,赵耀派出官吏走访黄土高原地带,对人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移民到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

这些年,经过东北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荒无人烟的东北平原已经成了全国的粮仓,移民过去的人全都很富足,令人羡慕不已。

近水楼台先得月,东北的各种高福利待遇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华北新移民,而其他地方的人虽然也想去闯一闯,却始终被一亩三分地拖累,难以下定决心,始终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人们总是对未知和不确定充满恐惧,除非实在没有吃的了才会组团逃荒,而且逃荒的距离也十分有限,光靠双腿走不了多远。

考虑到百姓的这一疑虑,赵耀宣布:凡是愿意移民东北的人,第一年所有吃穿用度都由朝廷免费提供,开垦出来的土地全都归个人所有,永久免除农业税,还可以免费乘坐火车。

并且,还在永兴军路的各州县成立了移民局专门为百姓提供服务。

一时间,移民局的门槛都被踏破了,人们全都对东北这片热土怀揣着巨大的激情和幻想,尤其是延安一带的百姓移民意愿尤其强烈。

朝廷的公信力,人们自然是完全信任的,有些果断的人迅速办理相关手续,收拾好了全部家当随时准备出发。

从延安到东北将近两千公里的路程,走肯定是不现实的,起码要走上三个月,但现在有了火车,时间可以缩短到三四天。

延安火车站处,第一批移民大约一万人已经准备出发了,一列火车本来只有一千个座位,但考虑到人数众多,硬是挤了三千人。

挤是挤了点儿,但大家也没啥怨言,毕竟这可比走路爽多了,速度又快又平稳,一点儿也不颠簸。

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各自的小区域,相互依偎在一起,眼神里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期望。饿了就拿出自带的干粮啃两口,困了直接往地上一躺,此乐何极啊!

……

为了加快移民速度,许多矿用火车都被临时改造,简单加上一些座位用于运送移民,平均每天大约有十辆载满旅客的火车从黄土高原开往东北。一个月内,转移了永兴军路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人们来到东北后,在各团场附近安置下来,在朝廷的帮助下建房、开荒,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正值初夏,虽然已经错过了春耕的季节,但勤劳的农人还是种下了不少蔬菜。

他们心里都盼望着在新的土地上重建一番家业,彼此间相互鼓励:“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

黄河几字弯东侧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流域,是黄河泥沙淤积的罪魁祸首,随着近百万移民陆陆续续迁走,大量的耕地空置出来。

这些荒芜的耕地和沿河的沙地上全部种满了小树苗,好一派生机勃勃之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后,黄土高原必能遍地成林,守住这一方水土。

在几字弯北段,西起朔方(巴彦淖尔)东至东胜州(托克托),这一河段长约四百公里,游牧民族活动频繁,以畜牧为主,对植被的破坏力度较小。

为了防止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引起水土流失,赵耀要求当地的游牧部落在河段两岸两公里内义务种树,作为黄河防护林,而且禁止牧民到这一区域放牧。

按照一亩地300棵树来计算,两岸800平方公里大约需要种植3.6亿棵树,每个牧民平均种植100棵,不过分吧?

当然,也不能让人家白干活儿,种树可以抵税——10棵树抵1头羊。

对于牧区,征税政策是十取一,也就是十头羊交一头羊的税,这税率已经很低了。

如果敢抗税或者偷税,直接没收全部牛羊,驱逐到漠北去,饿死你丫的,大汉的土地不养闲人!

种活十棵树的难度可比养肥一头羊要容易得多,牧民们还是很乐意的,有些人看准商机就专门搞起了育苗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也是懂得保护环境的,他们对朝廷的“种树令”并不反感,反而鼎力支持。种树抵税,纯纯的减税政策嘛。

对于几字弯西侧,朔方到兰州这一段,大约800公里的距离,主要位于西夏境内。

李如霜已经为赵耀诞下了皇子,一出生就被封为夏国公,李乾顺闻之大喜,李家的荣华富贵终于有保障了!

赵耀直接修书一封,表示等黄河两岸绿树成荫时,会亲自带着儿子亲切访问岳父。

大汉又是植树造林,又是移民,动静很大,李乾顺了然于胸,他也不磨叽,直接派人种树,狠狠地种树!

此外,在潼关下游河段,赵耀则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通河道,防止河沙淤积。

从河里挖出来的河沙与水泥混合后,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但这却构成“破坏性采矿罪”,平民都没有资格开采河沙。

这是什么逆天法律?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赵耀直接废除,允许人们免费使用河沙。

政令一出,不等朝廷派人疏通,河道都被沿岸的百姓挖干净了,节省了一大笔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