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到最后竟然成为了女皇
作者:一心想成为研究生 | 分类: | 字数:6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4章 越落后的地方,人心越险恶
“太碍事了。”望舒又修理着参差不齐的头发,直到头发全都搭在肩上,现在的头发最长的也只到肩膀了。
她一手拿着刀子,一手攥着几寸长的头发,面色平静。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剪头发不需要……”李周氏的话被望舒打断了。
“我没有父母,无所谓了。”她把头发扔进垃圾桶里,拿着扫把扫干净地上余下的头发碎。
“……”李周氏也不再劝慰,毕竟头发都已经下来了。
“可这样,你的头发也簪不起来了。”李周氏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望舒甩了甩脑袋,很快适应了自己的短发,她随便攒了两下,在脑袋后面扎了个小揪揪。
她根本不会用带子系头发,还是祝霁棠给她想了个办法——把带子对折后系成一个圈,她就着圈,一圈圈的把头发扎上。
现在她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扎头发的方法。
自古流传下来的,女子和男子的长发由爱人簪起,寓意着美好的婚姻生活,明明是望舒把头发剪掉,但李周氏心里不是滋味。
从第一天,她就看见了这个孤独又神秘的姑娘,她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年轻,更是从内而外散发着年轻的气息。
在村里,十七八出嫁的姑娘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衰老,二十有余已经看不出真实年龄来。
她以为这位年轻的从北辞来的姑娘会带着大小姐骄蛮的脾气,她还暗暗的想这姑娘在乡下肯定待不了两天就会受不了。
事实上和她想的相同又相反,她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但是她真的很努力的在学,毫不怨言。
望舒也不再逞强了,她必须要先养好伤,不能留下病根。
她提着粪筐,拿着木头制成的夹子,村里村外的找动物粪便当肥料,就连望夙的她都不放过。
施肥,播种,浇水,她的日常就是这样,睁眼就是种地。
不只是她,全村人都是这样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天气越来越暖和,很多人喜欢下河摸鱼,孩子们也都从各家各户跑到山边找做饭的柴火。
望舒这才是第一次明白为什么需要结合成一个家庭。
男耕女织,各司其职,男人一天都在田地里劳作,女人照顾家里的菜园子,还需要织布、洗衣和做饭,收拾家用。
他们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的到山里捡柴火,割草喂牲口,拾粪。
没有家庭孤身一人的望舒,一个人干所有人的活,每天都累得崩溃。
还没干活就要做饭,还没吃完饭就要想着割草拾粪捡柴火。
全村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遍了望舒的谣言。
只是没有任何一句让望舒听到。
直到她拾粪到拐角的时候,才听到几个坐在墙角晒太阳的老太太提到她。
她们坐在从家里搬的小板凳,身上盖着厚衣服,围坐在一起。
她们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不需要再干活,都是由媳妇们伺候着。
“几十年前,听我家老头子说确实是搬走了一户人家,他们家本来就会耍点功夫,后来就升官进京城了。”
“那跟她望舒也没什么关系啊。”
“咋没有关系,那人家不是从京城里赶出来的大小姐吗?”
“还大小姐呢,不也天天干糙活吗?刚我还看见拾粪呢。”
“长得挺好看,给我小儿子当媳妇挺好。”
“得了吧,就她那么瘦,屁股那么小,能生出儿子吗?你也真不挑。”
“她岁数一看就小,有啥生不了的,我觉得还行,一个生不出来就多生几个呗,还真能生不出儿子来?而且看她那样子,干活也行,挺勤快的。”
望舒把整个人都靠在拐弯处的墙上,她头抵着墙,仰着面安静的听着。
不知怎的,就想到了空青说的,生了女婴就扔。
“你不会真动心了吧?我跟你说,谁知道她是怎么被轰出来的啊,要是被休了的呢?再说了,真娶了她,你也不怕你们家被当成笑话。”
“就是,干活利索管什么用啊,她不会织布,听望二嫂说她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谁养得起这种懒婆娘啊,肯定是在京城当大小姐习惯了。”
“她说得对,到时候她不听你的,再把你气个好歹,得不偿失,你那小儿子性子又软,是个耙耳朵,镇不住啊。”
“我倒也不是为了别的,你看她自己有房子,还没爹妈,不用给彩礼,那院子给我小儿子住,她也就不用给别的嫁妆了,正好。”
“你这算盘打得挺响啊,那反正我也觉得还是找个知根知底的老实人家好点。”
“谁说不是呢,还是那句话,你也不知道她婚嫁过没,也不知道她在京城是干嘛的,不干不净,不清不白的。”
那老太太也歇了把望舒说给他儿子的心。
望舒眨了眨眼睛,缓解眼睛的酸涩,提起粪筐,转身换了条路走。
“你回来了!”李周氏端着一盆刚洗好的衣服正从河东边往家走,她向望舒打了个招呼。
“嗯。”望舒推开自己家的院子,望夙正蹲在门边等她进门。
“顾望夙。”她忽然叫了望夙的大名。
望夙喵喵的叫着,显然对这个名字更兴奋些。
因为每次被这样叫后,只要它积极的回应,总有男主人喂它吃最好吃的肉作为奖励。
可这次却什么也没有,它疑惑的绕着望舒的脚走了几个来回,还不时发出喵喵的声音。
“一会去河边给你逮鱼。”望舒将手洗干净,摸了摸望夙的小脑袋。
“李嫂子,现在河里能逮到鱼吗?”望舒隔着墙院,大声问那边准备做饭的李周氏。
李周氏点了点头:“今天还看见几个孩子逮鱼呢,你也去碰碰运气?”
“行,我去看看。”望舒这次带了望夙,它就乖巧的走在望舒的身边,往来的村民都在和望舒打招呼。
即使知道了望舒在他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望舒依然故作热情的与每一个人打招呼。
等离开后,望舒一瞬间变了脸色,心里也泛起了一层厌恶。
“朴实淳厚”的乡里人,她在读书时还不明白那句“越落后的地方,人心越险恶”,如今真的亲身体会了,才觉得他们和自己也没什么区别。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