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73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三章 轻战
说起来其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说起来姜华导致他最后投入孙文帐下的还是因为他的妻子,这与当年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的故事非常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结发妻子,一个是家中小妾罢了。
昔年时,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军。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吴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进关,共歼‘李贼’”。有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
而且说起来那应该是冯国璋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到那个时候就不担当是一个护国军的问题了,还有孙文的革、命军,虽然现在革、命军打着与护国军一样的旗号,护国讨袁,但是假如那个时候,袁世凯已经被讨伐了,可是这两支军队毕竟还不是出于一个源头的,到时候,护国军、革、命军、四散而乱的北洋军,个地方的武装组织再加上那些心怀不轨的强虏盗匪……那真的不是一个能够想象得到的场面。
其实也不是想象不到,是没有人敢去这么想,因为那个场面啊,人间地狱!
所以现在冯国璋除了要警示五省将军之外,还要尽快的镇、压革、命军这不单单是因为单一的出于对革、命军的打压,同时他知道如果自己的军队成功的话,那么就能够对护国军造成一定的打击,因为这两支军队虽然不是处于同源,可是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表面上来看,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并且如果冯国璋能够战争的话,那么除了能够击溃革、命军的话,还能够给其他的人,那些正在观望的人,已警告,让感谢有可能头脑发热的人,迅速的冷静下来。所以说起来,无论于公于私冯国璋镇、压革、命军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冯国璋对于这样的理所当然自然也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所以当冯国璋那一份特意发给孙文的通电发出去之后,冯国璋就纠集起了金陵军的各部将领、军官,开始了对革、命军进行围攻剿灭,同时也能够震慑防御其他五省乃至于更多的将军的防御布置。
其实说起来,这一次冯国璋在这一点上还是要谢谢孙文的,要不是他这一次重新起兵,恐怕冯国璋的真的没有借口将自己的军队开始布防设置在其余邻近省的重要关卡道路上,而且不单单是这样,冯国璋还截断了铁路,并且将内陆船运也都控制了起来,同时将南京的百姓撤离到了一个安全的位置上。这就是一副决战的姿态!
袁世凯这份通电的发表,再一次引起了热潮,同时国际上对于中国内部政、治组成结构的争斗以及中国对内战争的分析也有了新的观点与看法,同时国际上对于袁世凯与冯国璋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很多的议论;而冯国璋在得知了袁世凯通电响应的消息之后,他竟然再一次通电,表示自己接受袁世凯的授权,同时再次向护国军保证,只要他们在北洋军剿灭革、命军的时候,选择观望的话,那么上述保证就能够严苛执行。
而后袁世凯又发电表示自己支持冯国璋,同时重申自己的通电支持的角度以及自己已经向冯国璋授权代表北洋军的事实。这就足以说明现在袁世凯的态度了,可是冯国璋与袁世凯这两边虽然闹得热火朝天的,可是现在真正担忧的人,就是孙文而不是别人。孙文说起他是清楚此时护国军的处境的,虽然说兵乃用气之法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是孙文清楚,护国军虽然接连胜利,但是全师疲惫,再加上云南后方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护国军需要的已经不是进军的速度了,也不是战争的胜利,而且需要好好的休整。
袁世凯与冯国璋这么一弄的话,假如蔡锷真的接受了他们的提议的话,那么没有了护国军在外部给袁世凯造成麻烦的话,那么他在内部的革、命军想要做出成绩那是绝不可能的,而且他也清楚冯国璋到底是一个什么人,两次败在他的手上这绝不是一个巧合,所以孙文真的担心如果蔡锷接受了冯国璋与袁世凯的提议的话,那么革、命军这一次必然还是一个失败的下场。
我的动作显然是有效的,因为我听到了几丝叹气声,这表示那些原本紧张起来的人,已经松弛下来了,在紧张的气氛中是不利于上级灌输思想的,看到此时的情况,我在一开口了,而且这一次,我要引经据典告诉他们,我的想法,以及我的要求,这样的话是不需要说的非常明确的,因为好说的明确了,就表示他们没有了自主思考、发展的余地,这是不利于作战计划的拟定的,因为中规中矩的作战方式虽然稳定,但是却不能够出奇制胜,虽然风险小,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真是因为风险小,不去冒险,是的很多人失去了机会,也彻底的改变了很多事情的结局,显然的我不是一个胆小的人,所以我需要给他们空间,我冒险的同时,他们也在冒险,而且是很多人在一起冒险,这样的话,在不缺的前提下,多人的思想就能够弥补冒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弊病,这样两相对抵的话,不但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变得更大了,而且对于战局的胜利的概率也变大了。
同时也减少了风险性,这样又何乐而不为那? “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我看了看这群参谋们,显然他妈呢不明白为什么我要把诸葛亮的兵法,国家防务的这一节拿出来,很显然的这与当前我军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
果不其然,当我的这一番话说完之后,原本那些信誓旦旦,准备着大展拳脚的家伙,开始白等慌张起来,甚至有一些人人自危,说起来,他们的慌张完全是因为出于对自己已掌握的权力的留恋,而至于他们的人人自危吗,其实说起来,是因为我当着唐继尧还有他们这群人的面,活生生的枪毙了几个“兵痞”,当然了,这些死去的士兵,会得到军队以及我个人对他们家人的补偿与照顾,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因为国家而牺牲的英雄。
或许这么说,显得我这个人有些不要脸,但是没有办法,为了云南的整体安定,我必须这样做,这样做不单单是我要威慑这些新加入的家伙,同时也是为了唤起那些元老们对于我的信赖,以及他们对于我的附庸,同时,我也是要借着这样的行为,给唐继尧一个警告,当然了,我的警告是隐意的,可是我相信他能够明白我的意思,而结果非常好,唐继尧正确的理解了我的想法,不然的话,那个时候护国军刚刚成立的时候,他就不会推诿着不肯接受那个总都督的位置了。
不过最后还是需要他坐镇云南,同时担任总都督的位置,至于为什么,之前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我这一部护国军参谋部的构成就都是那些被唐继尧提拔上来,而后被我威慑过的新人,当然了,作为参谋部的作战参谋、机要参谋比之他们从前的职位来说,更为的重要,同时地位也更高,这就是我对于他们的提拔,也是对于他们的拉拢,或许屠杀能够震慑这群家伙,让他们对我有畏惧之心,可是要成事,要成气候的话,单单是畏惧是不能够人尽其才的,所以还需要他们对于我的尊重,以及他们对于我的心悦诚服。
那么既然如此的话,就不是云南内部的问题了,难不成是唐继尧遭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如果唐继尧遭受到了外部的压力的话那么他仙子就不会是支持我这一路护国军了,肯定就是对我军进行打压了。那到底是除了什么问题那?或许是因为张敬尧?他打败了李烈钧?亦或者是龙觐光已经率部突破了云南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