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作者:王清谈 | 分类:军事 | 字数:79.4万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两年(过渡情节完)(二更)

书名: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作者:王清谈 字数:3770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4:47

多年后,王南在回忆这两年的时候,说这是最让他喜欢的一段时光。

家里面添丁进口,事业兴旺。

他在外面又带领着马来亚的华人们生产建设、安居乐业。

再把自家收入与华工们的捐款都变成了军火输送到国内的抗日战场上。

只是时间太短了,才两年,南下的日本人就打断了这一切。

——

告别了两个女人,王南就坐船原路返回新加坡。来时一大队人,回去就带着符发清一个人。

回到新加坡后,一片利好消息,让他喜不自禁。

老钱从宋卡回来了,他到船上接的人和东西,见王南后简单的说了几句话:结果很好,只是过程很麻烦。

他见很多人在等着王南,就长话短说,把这是宋卡华人之间有矛盾,有人借机让本土人出面做的事,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觊觎那个华商财产的几个家伙找了出来,打断腿丢到回国的船上。

王南欣喜,这又多了一名大将啊。

李朝甲和张庆元拥着王南下船,只说句保安大队已经开始上岗,老兵们做保安头头,已经开始进入工地、厂房工作了。

在码头上,王南知道了更多的消息,各项生意都是欣欣向荣的发展。

就这样一直到日军开始进入南洋时,各行各业都走向了一个高点。

南侨会这边合建的银行开业了,多数都是南侨会的老手,他们扛起大梁,让一个新银行马上成了本地银行中的新锐,吸存投资做的非常好,并且还正在快速发展中。

工厂建设的成果出来了。水泥的产量骤增,大量库存被英国人平价买去修建工事。钢筋厂最后一个钢炉已经建好,多数产量供应各地建筑外,少量的还能送到市场上变现。

王南问过钢筋厂的工程师,钢筋产能不能生产细钢管,也就是枪管那种。那美国工程师说:枪管是专门的生产工厂,现在只能生产一般钢管,尺寸也不是很大,用于水管或者焊接成自行车都可以。

王南觉得好笑,他问造枪管行不行,怎么变成造自行车了?于是就安排自行车工厂的建设。自行车的生产只要有原料并不复杂,除了焊工需要培养,其他的只有生产轴承麻烦些,钢筋厂派来的几个工程师就包下了这个工程。

南洋是橡胶产地,有华人开设的小工厂能造橡胶制品,王南投了些钱扩建。自行车厂建了三个多月,就开始生产自行车,产量逐渐增多。这自行车算来算去,

各类成本加起来只有20美元,远比他在北平上海看到的自行车差不多80大洋(40美元)便宜。

王南就决定在里面捐出10块大洋,也就是5美元,并且在车架上打上字。25美元的价格就往外售卖。

一时间,南洋流行起自行车来。

很多生活拘谨的人,见到价格如此实惠便宜,即适合家用也可以当做谋生的工具,都很动心,上面的“本车已向祖国捐款十元”字样更是打破了这些人的心理障碍,很快就供不应求起来。各地的原住民也跟着大量的购买,到后来自行车厂越做越大,成本也降下来不少,补贴了回来的资金给王南缓解了不少压力。

厂房区里开始入住各种华人小工厂,生产什么的都有,有王南和南侨会合资的银行帮扶着,这些人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了底气,多数人的经营规模开始越做越大。

厂房区边上的居民楼和学校医院公共设施都与厂区同时修建的,由于南洋各地生活不如意的华工都到这里找工作机会,加上国内能出来的人也都涌到了这里,做工的华人一下子富余起来。

因为后续用人还很多,李正言不敢放走这些人,就把几乎能用得上的人全都招了进来,放到建筑施工队里先做苦力。这样做虽然人工支出的压力很大,可施工的速度肉眼可见。

等柔佛这边的厂房居民楼建设的差不多时,王南请南侨会的人帮忙,让新加坡岛那片拆迁地盘里的本地人搬迁过去,居住、工作、教育、补偿,一切从宽从优。

本地人对这些条件已经非常满意了,虽然还想多要些好处,却斗不过华人们日益强大的实力,只好接受这些条件。毕竟王南说的都是可以实实在在提高自家生活水平的,虽然离故土有些距离,可全村搬迁也不孤单,于是集体提了一个条件,要求在住处附近盖一个巨大的宗教建筑。

王南当即同意了,让他们拿出图纸,立刻施工。

这个村子的人顺利搬迁也带动了很多本地人进入柔佛的工业区域,让王南在新加坡新城的搬迁工作越来越顺利。

等新加坡岛码头到新建城区的路修的也差不多了,推土机开始进场清理地面,随后新城区一块块的花园式社区建设起来。

李秀还没给那林姓女孩找到合适的人。就问王南,王南觉得符发清可以,李秀就试了下,没几天,李秀就跟他说,这事还真成了。

枪厂设备运来时,所需要的公路、厂房、工人的宿舍都建好了。随设备过来的工程师开始安装、调试和培训工人。

这些工程师带着华工们制造了第一批散弹枪,等他们回去时,王南把符发清两口子也派到了美国。

李正言通过培养和招聘带出来很多经理人,一个个的就派到了各个工厂、工地。

枪厂开始量产后,王南就联系国内,接洽上后开始运过去两个月的产量,可是据列装的部队反馈回来的说法,不怎么好用。

王南也联系不上那些部队,就在琢磨着怎么个不好用法。

陈嘉庚知道原因,他说:这不是枪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战场上有枪就很不错了,何况这把枪在合适的场合下非常凶猛。是你直接给东西,某些人就拿不到钱了,所以才编瞎话骗你。

他知道王南的手头几乎的空的,现在靠的是美国那边生产的利润维护着巨大的开销。就把捐款留下来三分之一,专门让王南通过他的渠道生产武器、购买武器和急需的前线药品。

拿到这笔钱,王南除大量生产散弹枪和子弹向国内运输,还找了两家没受战火影响的欧洲小国的兵工厂,代工了1万挺捷克式轻机枪和200万发子弹,正好一艘船的军火运到了国内。

因为这件事,王南差点跟英国人翻了脸。

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英国人自己也仿这种机枪,可报价太高还要先全款,王南就没采购,这下伤了英国人的玻璃心。另一个是英国人总在中国问题上摇摆,想着先解决欧洲问题,不想剌激日本人。王南这么做,引起日本人极度的不满,让英国外交人员忙的直骂海峡殖民地的人,象捅了英国人的肝一样。

捅了英国人的心肝自然不能再找人代工了,王南只好把余下的钱放在药品采购上。

他订的药品从厂家出来就是小包装,打上了‘抗日义捐,不得买卖’的字样,虽然知道这样挡不住那些人的黑手,却也坚持着这样做,只要能多送到战场上一切就值了。

等新城一片一片的交付时,稍有能力的华人都踊跃购买,甚至很多人向王南银行贷款去买。因为每套房子都会以户主的名义向祖国捐赠款所有的盈余。

外面的事情就这么多。

家里的事情更简单。

李秀的孩子呱呱落地,不出所有读者的意外是个男孩子。

二丫生的是个女孩,她倒是知足和满意。等她想连李秀的孩子一起带的时候,李秀说啥也不同意,直到李秀怀了第二胎时才给她带着。

远在美国的林同学生的也是女孩,看电报,她也没有在意是男孩是女孩。倒是渔女生的是个男孩,急急的打电话报喜,催着王南起名字。

林同学的拿着王南的专利先是代工,赚到钱之后就自己开工厂,后来又连续发展了几个项目,都取得了成功。她只留下发展的钱,余下的都给王南这边买了各种材料。

国内要捐款时突然变的理直气壮,据说陈嘉庚气的跑到延安那里去了。

王南没管哪么多,他只能靠自己的工厂产品才能筹措到钱,除了陈嘉庚留下的那笔捐款,其他的捐款又不经他手,所以到他手里的钱,全都换成国内需要的武器和药品才往国内运。

这时正好王南的房产的最后一批开始交付,本地华人去佛柔做工的已经安排了小些的宿舍房,在新加坡的有能力的之前已经购买过了。

看起来象积压的样了,可不待王南这些人想办法,国内一下子又涌过来大量购买的人,新加坡一下子又多了几万华人。

王南感觉形势不太对劲了,把老钱被调到他的身边做侍卫长,安排李朝甲和张庆元开始扩大保安队伍,开始进行军事上的科目训练。

英国人也毛了,他们也看出来日本人准备南下。就开始跟王南商量一些新加坡军事部署,他们有什么需求,王南就动用华工配合他们,这段时间主要以帮助英军建造各种工事为主。

可是马来亚的英军被本土抽调的太多了,王南还得自己安排一些事宜。

这时的新加坡起码有上百万中国人,是海外最大的华人基本盘。这些人多数还住在王南开发的房产里,王南不得不大量的进口粮食屯积备用,可粮食刚上岸,日本人就切断了王南向国内运输的路线。

王南估计到这回得跟日本人在南洋打起来。立刻跟英国联系,正式组建华人保安部队。

大量运不回国内的武器开始派人送到南洋各地的华人聚集地区,新加坡地区也开始让各家各户备粮备枪。

派去分发武器的人向华人们宣传日本人在国内的暴行,凡是华人,当场教会使用,会用的就拿走一把。

近8万把散弹枪和子弹就这样分发到南洋各地华人手中。

这时南洋一带的有名有姓的很多华人富商不管王南之前对送他女人的态度,都跑过来往王南这里送女人,同时也把嫡传子弟放在王南这里。

王南知道这些人与自己一样,不看好英国人能挡得住日本人的进攻。

他们想分摊风险。嫡女送来,嫡亲请帮忙照看,如果王南撤到美国,大家也好借着他的渠道跟过去。

可王南却拒绝了所有女人,他只是给这些家族大量的枪支弹药,告诉他们现在是华人的存亡之战,没有后路,他也会留下来打击日本人,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

实在想离开南洋的,王南就让他们去非洲的几个小岛躲着。在一些华人的恳请下,他找到几艘船,专门给华人准备了一条航行,只是船票要自己负责。

于是大量有钱的华人都坐上了这些船离开了南洋。

日本人知道王南做的这些事,派人剌杀了几次,却不是被王南感觉到了,就是被手下的人发现了,都没有成功。

进入1941年12月,后世称为新加坡战役的南洋战争正式拼开战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