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
作者:574981 | 分类:军事 | 字数:36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6章 满意的交易(第一更!)
土坡村,易县和涞水交界的一个村子。
村子一边是警备营防区,表面上是日本人的地盘,实际控制在守备团手里。
村子另一边是涞水独立团根据地。
至于村子,因为面积太小,人口太少,没有一点利益,日本人根本不屑于占领这里,最后控制在涞水独立团手里。
五天前,涞水独立团往村子里运了整整十大车物资和打坏的武器。
当天晚上,警备营一个连进入村子,把十大车的物资和武器拉走。
按照约定,涞水独立团和警备营会在今天晚上进行第二次交易,地点还是土坡村。
凌晨一点钟,近二十辆满载物资和损毁的武器零件被独立团拉进村子。
一个连的八路军把村子包得严严实实,周边两公里内到处是警戒哨和侦察兵,保证没有一个外人靠近村子。
靠近警备营防区那边,警戒哨沿着公路一直放到五公里外。
“团长,侦查排报告:警备营拉了五辆大车已经赶到五公里外,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到这里。”负责村子安全的警卫连长报告。
陈青宇严肃命令:“侦察排先和警备营押送部队接上头,搞清楚对方身份,然后和警备营侦查部队一起扩大搜索范围,确保警备营背身后没有尾巴。”
一小时后,陈青宇看到了警备营带队营长罗云,守备团专门和独立团进行交易的代表。
“陈团长好,我奉命前来和守备团进行第二次交易。”罗云最先开口。
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清单递过去,继续说:“这是上次交易独立团想要交换的武器弹药清单:一共有迫击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五挺,步枪198条,炮弹三十颗,重机枪子弹五百发,步机枪子弹三万发,手雷,手榴弹各三百颗。”
“东西全在五辆大车上,请陈团长派人过去检查。”
陈青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他做梦都没想到,在自己眼里废铜烂铁一样的子弹壳,武器零件……竟然可以从守备团换到部队紧缺的步枪,黄澄澄的子弹,还有更难搞到的迫击炮和轻重机枪……
大步绕过罗云,走到大车旁边。
警卫连长紧紧跟在身后,不等团长命令,掏出匕首就撬开一个长条形木箱子。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麦草。
掀开麦草,散发着浓浓枪油味的十条步枪摆在箱子里。
警卫连长顺手抓起一条步枪,子弹上膛,瞄准,然后扣动板机。
清脆的空枪声在耳边响起,警卫连长嘴角迅速翘起,闪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
重新把手里的步枪检查一遍后,激动报告:“团长,箱子里都是好枪,大部分是八成新,少部分是六七成新,只要保养好,再用个两三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警卫连长说完就放下步枪,拿出匕首撬开另一个箱子。
两挺机枪摆在里面。
接着是弹药箱:一盒盒子弹整齐摆在里面,看一眼就知道是好东西。
陈青宇终于从激动中缓过来,很严肃命令:“从警卫连抽两个排出来保护这些武器弹药,先送回团部,然后再分下去,多出来的武器弹药留在团部,我要组建四营和新兵营。”
说完后重新回到罗云面前:“罗副团长,太感谢你们守备团了。”
“有了这些武器弹药,守备团的装备缺口一下子就少了五分之一。”
罗云赶紧回答:“都是八路军,互相帮忙是肯定的。”
“而且这些武器也不是白给。”
“你们筹集的那些物资虽然在独立团没有太多用,但在我们守备团眼里,它们都有大用处,所以我们并不亏。”
“还有上次反扫荡,如果不是独立团帮忙,反扫荡也不会那么快结束!”
陈青宇赞同道:“罗副团长说的对,我们都是八路军,是自己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说完后掏出另外一份清单,边递给罗云边介绍:“这是独立团这段时间筹集到的物资,大部分是部队在根据地筹集到的,小部分是部队通过游击队在敌占区购买的,其中三车是你们重点要找的物资。”
“按清单上的价格,这次我们想换两门迫击炮,两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两百条步枪,炮弹五十发,重机枪子弹一千发,步机枪子弹三万发,手雷和手榴弹各五百颗。”
罗云接过清单想了一下回答:“这次交换的物资和武器弹药有点多,运输会也会更麻烦,五天时间肯定不够。”
“十天行不行!”
“陈团长同意的话,我们十天后进行第三次交易。”
“二十天都行!”陈青宇毫不犹豫回答。
“回去后我会继续命令部队搜集你们需要的物资,争取十天后再给你们准备二十大车的物资。”
守备团团部,政委王宏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自从涞水独立团和怀远独立团开始给守备团送物资,兵工厂已经断顿的原材料终于有了补充。
弹药复壮厂,武器维修厂,组装厂……好几个分厂已经开始满负荷运转。
虽然这些原材料都需要守备团用武器弹药进行交换,但每一次交换守备团都有不少赚头。
所以这种交换的次数越多,独立团剩下的武器弹药越多。
特别是那些用钱也买不到的稀缺原材料。
那都是生产枪管,炮管,甚至是炮弹的必须品。
有了它们,兵工厂就能生产更多的炮弹,迫击炮……
“团长,政委,晋绥军阎处长来了,很着急!”警卫连长孙嘉武走进来报告。
“肯定是我们和晋绥军的这交易有消息了。”李浩眼前一亮说道。
看着孙嘉武命令:“带到会议室去,会议室外面加强戒备,我和政委马上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