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末世从封王开始

作者:飞花逐叶 | 分类:军事 | 字数:218万

第869章 常朝

书名:末世从封王开始 作者:飞花逐叶 字数:2615 更新时间:2024-11-19 10:27:53

第869章 常朝

五月二十二,这已经是靖安动乱的第四天。

也正是在今天,赵延洵召集了常朝,参加朝会的官员正往崇政殿赶去。

按大晋组织,每逢初一和十五举行大朝会,除此逢双数举行常朝。

只不过,这条规矩从未严格执行过,包括定下这条规矩太宗赵洪章。

勤勉一些的皇帝,每月常朝缺个两三次,惫懒一些的甚至连大朝会都想省略。

在大晋已有的十一位皇帝中,赵延洵的勤勉程度排在中等。

大朝会他基本照常举行,而常朝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罢朝,这也引得御史谏言不断,只不过赵延洵魏加理会。

从五月十五的大朝会之后,赵延洵已罢了三次常朝,在此期间发生了靖安动乱。

具体情况朝廷上下都有了解,但对此事皇帝并无明确说法,这让官员既好奇又着急。

今日召开的朝会,让他们猜测肯定是为了这事儿。

不管怎么说,江西郡发生的事,朝廷必须给出官方定性。

既然是常朝,规模自然会小许多,只有各部堂主要官员参会,人数不超过四十个人。

这也意味着,能参与常朝的官员,都算得上是朝廷高官。

众人陆续进入大殿,此刻御座上还空着,众大臣便各自排班站立。

虽然好奇江西郡的事,但这些人进了大殿,就没有再去想这这些事,毕竟他们各自手里的活儿也不少。

如果一会儿皇帝问起,他们回答应对失措,那可就是自寻苦吃。

众臣在大殿了站了十几分钟,才听见后方传来了脚步声,于是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如今这世道,做官的都很憋屈,以前受气可以撂挑子不敢,现在则是受了气也得忍着,继续想尽办法把差事办好。

撂挑子不干,等于把家族置于险境。

赵延洵执政后情况充分表明,只要手里的刀子够硬,什么清流浊流都得好好干活儿。

官员们屏气凝神之际,赵延洵已在宦官簇拥下,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他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十二章纹衮服,行走之间尽显帝王威仪。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众臣随即起身,而后恭敬站立,等待着皇帝开启话题。

事实上,常朝也有一些定例,只不过赵延洵继位后,这些规矩全都被弃用了。

“诸位爱卿,匈奴左贤王禺山,昨日已到了天御关,与罗伦进行了第一次谈判!”

赵延洵一开口,谈的却是胡人的事,让到场官员们深感意外。

“他们正与西蛮子交战,粮食武器全都缺乏,他们如今苦不堪言呐!”

在场众臣都认真听着,相比于江西郡的骚乱,关外的敌人无疑更难缠,此刻摆上朝会貌似也很重要。

“想必你们都知道,匈奴人的左贤王,等于是他们的太子,匈奴单于把他派了过来,足可见情势危机!”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尽皆点头,这番论证乃是实情。

“这种情况下,匈奴人向咱们求援,你们说该不该帮?”

这个问题,赵延洵可以一言而决,但他还是拿到了朝会上说。

一方面,这是对朝臣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想听听意见。

“如今国内凋敝,动兵消耗极大,若能驱狼吞虎,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一个发言的是陆朝文。

作为内阁实际上的“首辅”,他的消息渠道非常广泛,所以对关外的局面有一定认知。

既然匈奴人愿意和西蛮子死磕,那么大晋躲在后方坐收渔利,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所以,陆朝文第一个表示支持。

这时成文光开口道:“皇上,臣虽附陆阁老之议,但心中却有疑虑!”

“爱卿可直言!”赵延洵平静道。

“无论匈奴人有多大的诚意,可若他们拿了东西而背约,那咱们却是毫无办法!”

点了点头,赵延洵又看向在场其他大臣,说道:“诸位有什么话,都可畅所欲言,说错了也不怪罪!”

其实说穿了,这件事也没啥可说的,毕竟就这么两个选择。

“皇上,臣也认可陆阁老的意思,至于成阁老的担忧,臣以为不难处置!”

说这话的,是兵部尚书曾长松,如今战乱兵部的话语权极大。

“如何处置?”赵延洵问道。

“只要把握好给出粮食的数量,让匈奴人刚好能撑住,就不怕他们反噬!”

“我大晋掌握着粮食,等同于把住他们命脉,他们就只能乖乖听命了!”

曾长松的想法,与赵延洵不谋而合。

如果通过粮食,间接控制匈奴人,让他们替晋廷隔绝边患,对大晋来说好处无法估量。

相较而言,给匈奴人十万柄马刀,三万张弓外加三十万支箭,以及每个月支付其十万石粮,这些代价都是可以承受的。

当然了,这是匈奴人开出的条件,赵延洵当然不可能全盘接受,所以这件事还得继续商议。

“曾卿所言有理,朕也是这个意思!”

“这件事还得细细的谈,匈奴人漫天要价,咱们坐地还钱也就是了!”

说到这里,赵延洵话锋一转,又说到:“这次加征平虏饷,江西郡却出了事,有人居然起兵造反,起因竟是四十亩地!”

“四十亩地……就让那些反贼连命都不要了,你们信不信?”

谈起江西郡这件事,在场众人都不陌生,毕竟私下里都在议论。

赵延洵提出的问题,他们心里其实明镜一般,士绅们造反肯定不是因为四十亩地。

“不管你们信不信,朕反正是不信的!”

“你们当中每一个,都是耕读传家,各自家族在乡里也算大族,与造反那些人也算心意相通……”

这话还真没说错,本质上士绅官员利益一致,自然能对南方士绅的“遭遇”感同身受。

但这里面的关窍,都只能藏在细里,哪能拿到明面上来说呢?

可偏偏,赵延洵将其摆到了明面,展现了什么叫做横行无忌。

“你们不说,那就朕来说!”赵延洵站起身来。

只见他走下宝座,来到了朝臣之间。

随着他的靠近,大臣们显得越发恭敬。

“几次加征赋税,对士绅们来说,等于割他们的肉!”

“但朝廷清查土地,却等于要他们的命,你们说对不对?”

赵延洵停下脚步,此刻他已站在了大殿中央,而大臣们的头也压得更低。

“割肉可以忍着,但要他们的命,他们可就忍不了了!”

“那四十亩土地的归属,还牵涉扯到他们所隐瞒土地的归属,所以他们要拼命!”

“你们说,朕说得对不对?”

对不对不重要,关键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后续该如何收场,天下人可都等着一个说法。

走到大殿门口,赵延洵背对众人说道:“事到如今,造逆者已经下狱,如何处置自有国法,但那四十亩地的案子,如今却悬而未决……”

“既然这件案子,引出了一场动乱,那就更该秉公审判……”

转过身来,赵延洵沉声道:“你们说……然否?”

正如赵延洵所说,这四十亩地的案子,牵扯着被隐瞒的四十万亩,乃至更多的土地……

如果判那刘权胜了,老百姓必然有样学样,去官府“申领”士绅隐瞒的土地。

见众臣不说话,赵延洵突然笑了起来,说道:“怎么?审这件案子,也会要了你们的命?”

赵延洵说出这句话,众臣那敢继续沉默,除非真的嫌命长了。

“皇上所言极是,此案确该秉公审判……”

“臣附议……”

“臣附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