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作者:皮侠客 | 分类:历史 | 字数:57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千人墓林,做奴隶的人们!
宜芳县算是岚州境内偏靠北部的一个县了,而云州则是挨着岚州北面,云州再往北,就是大草原了,那里生活着一群战斗力强悍的游牧民族,也是大唐的生死大敌——东突厥!
从宜芳县出来,一路狂奔半个时辰,翁婿二人就抵达了云州地界!
云州位于大唐与突厥之间,燕云十六州之一,自古为北方边境军事重镇,算是大唐面对突厥的一道屏障了。
这里百姓不多,但驻守的兵马却很多,听韩里正说,云中县县城里面驻守的府兵至少有四五万人。云州只下辖一个县,那就是云中县。抵达云州后,韩里正却没有任何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向北纵马狂奔,李泽轩心道,莫非老丈人这是要带着他去大唐的“国境线”上?
在云州境内又跑了两刻多钟,韩里正终于在一座山山脚下停下来了。
“小轩,这就是白登山!”
韩里正从马上跳了下来,指着前方的那一片山脉,对李泽轩说道:“汉高祖六年,韩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气候十分寒冷,汉军虽然“卒之坠指者十二三”,但见匈奴只有老弱残兵,更是获胜心切,刘邦便不顾前哨探军的劝解阻拦,率领先头骑兵部队直追到这白登山附近,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
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铁骑,将汉军团团围住。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军断粮断水,十分危困。谋士陈平劝刘邦和亲,以让冒顿单于撤军,刘邦应允,遂派人去突厥大营转述刘邦的和亲之策。当时,刘邦带来的三十二万主力大军即将抵达白登山,冒顿单于若是不答应,就会面临双面夹击!
最终,匈奴撤军,刘邦在白登山留下了上千具尸骸班师回朝,但大汉王朝也由此拉开了与匈奴和亲的序幕,直到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才一雪前耻!”
韩天虎原本出自前朝的韩氏家族,他爷爷韩擒虎可是上柱国,官位显赫,虽然韩天虎只是韩世谔的小妾所生之子,在家族中不得宠,但论见识可比寻常百姓要渊博的多,所以这些史事他也能信手拈来。
李泽轩闻言,不由一阵默然。
西汉的白登山之役他不清楚,毕竟他前世不是学历史专业的,但汉王朝与匈奴的和亲,他还是清楚的,昭君出塞不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嘛?
“刘邦建国之初,国力不强,想要抗击匈奴的确有难度,但用女人换来的和平,实为我辈男儿所不齿!”
沉默片刻,李泽轩开口说道。
韩天虎猛地点头,有些激动道:“小轩你说的没错,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我中原的好女子凭什么要送到突厥,任由那些野蛮人糟践?当年我们随秦王在边境连连征战,还不就是为了百姓们能过上安稳日子?还不是为了我大唐不至于用女人去跟突厥人换来和平?大唐好儿郎,理应站着死,而不是跪着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所以,数千的大唐好儿郎,埋骨在了这白登山下啊!”
此时,二人牵着马绕过了一个弯道,顺者韩里正手指的方向,李泽轩定睛一看,顿时呆住了!
入眼所见,上千个大小不一的土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山脚下,每个土包前都立着一块一尺长的小木牌,隐约能看见木牌上刻着字,显然,这是一座墓林,千人墓林啊!
在上千小土包的正前方,有一个大土包,很大很大,二十个人手牵手估计都围不住,那大土包前,有一个大约一丈高的墓碑,上面刻着“大唐英烈”四个字。
莫名地,李泽轩突然有些想哭。
“这最前面的这座坟墓,里面埋得全是那些尸身不全、辨认不出身份的将士,当时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姓名,就只好将他们一起安葬在这里了!”
看着眼前那座超级巨坟,韩里正幽幽道。
韩天虎少年时期,便遭受韩家主母白眼,被迫浪荡江湖,对于前隋,他本就没有多少感情。后来李渊从太原起兵,以风雷之势攻破长安,建立大唐国,并在接下来的平叛战争中势如破竹、大有平定全国的趋势,忽然,突厥犯边,也就是那个时候,韩天虎正式参军,并一步一步称为了秦琼的亲卫!
在大唐与突厥的战争中,韩里正经历了生死,对战友袍泽的感情、对这个国家的感情也更深了!正是基于这种家国情和袍泽情,才使得他自愿来到岚州,为这些英烈守墓!
受到韩天虎的感染,此时李泽轩的情绪也变得有些伤感,尤其是想到埋葬在这座巨坟下面的人,他们为这个国家出生入死,可是到最终连尸身都拼凑不全、连一座属于自己的坟墓都没有,他的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他却不知,其实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许多朝代士兵出征,一般打完仗之后都是直接将己方阵亡将士埋葬在一个万人坑中,像眼前这样每个士兵一个坟头,一个墓碑,已经很有“人道主义”了,至于那些尸身拼凑不全的安葬在一座巨坟里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走到那座巨坟,李泽轩深吸一口气,然后异常恭敬地向那座墓碑鞠了一躬,他心里暗暗道:“你们放心的去吧,这个大唐,我会替你们守护好的!”
“小轩,你跟我上来!”
这时,韩里正叹了一口气,朝着山上走去,并对李泽轩说道。
李泽轩不明所以,只好跟了过去。
白登山是一片山脉群,包括许多山峰,这里的山峰都不怎么陡峭,二人牵着马也能很轻松地登上山顶。
“小轩,你看那边!”
来到山顶上,韩里正指向北方,对李泽轩说道。
李泽轩顺者韩里正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山脉北面的草原上,分布着一片又一片的羊群,每一片羊群附近,都跟着两个人,想必是照看羊群的牧人。
“突厥人竟然在这里放羊?他们就不怕朝廷的兵马过去把他们的羊抢了吗?”
李泽轩皱眉道。
这些羊群,基本上距离大唐与突厥的过境分界线不远,那些人敢在这里放羊,在李泽轩看来委实有些猖狂!
韩里正摇了摇头,道:“不!他们不是突厥人,他们是汉人!”
“汉人?”
李泽轩闻言,忍不住惊讶道:“既是汉人,为什么会到草原上放羊?他们就不怕突厥人的劫掠吗?”
韩里正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叹了一口气,回道:“准确地说,他们是被突厥人奴役的汉人!他们每个人的脚上都戴着脚镣,脖子上还拴着绳索,被突厥人当做牲畜一样养着,然后驱使着他们帮忙干活!这么多年了,他们逃不了,也不想逃了,咱们这边若是有军队过去解救他们,他们身后的突厥士兵会第一时间将他们射杀,然后再逃走!”
李泽轩震骇地瞪大了眼睛,听了韩里正这字字泣血的话,他忍不住牙关紧咬、拳头紧握,周身亦是不由自主的弥漫了浓浓的杀气,深吸一口气,李泽轩强自平抑住心中的怒火,然后问道:
“岳父,汉人怎么会在草原上为突厥人卖命?他们是被突厥人抓过去的吗?”
韩里正摇了摇头,道:“一部分是被突厥人从边境几个州县抓过去的,大部分是隋末年间,中原百姓逃避战乱躲过去的!这些人,谁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可能有几十万,也可能有一百万吧!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汉人在草原上大多数都被突厥人控制了起来,要么当奴隶,做牛做马,要么被送到突厥军队中,遇到战争,他们往往是被安排在最前面做人肉盾牌!”
李泽轩震惊道:“百万……?真有这么多汉人逃难逃到突厥?”
韩天虎点了点头,道:“当然!现在颉利可汗号称拥有控弦之士百万,这么多人,你以为是从哪儿来的?”
李泽轩一阵无语,他万万没想到突厥的百万控弦之士里面,居然有许多汉人,用汉人来攻打汉人,颉利真是好恶毒的心肠啊!
事实上,韩天虎说的这些一点也不夸张,初立国的大唐,国力是孱弱的,但是却遇到了国力出于超级巅峰状态的东突厥,这个超级巅峰,是突厥史上从未有的巅峰。
《隋书·突厥传》中有写道:“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
势陵中夏!
短短四个字,就将彼时东突厥的强大展现的淋漓尽致!
《旧唐书·突厥传上》也写道:“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这都是隋末唐初突厥在始毕可汗时国力强盛的描述。与之对比分明的沙钵略可汗时期突厥势力的“强盛”,又是另一番光景。
《隋书·突厥传》写道:“沙钵略勇而得众,北夷皆归附之……悉众为寇,控弦之士四十万。”
控弦之士四十万,到控弦之士百万,这前前后后用了多长时间呢?三十年,对,只有三十年!
三十年的光景,东突厥可动员的兵力从四十万猛增到百万!那意味着,动员军队所需的人口基数,也要同比猛增一倍半!
然而,单就草原的酷烈生存环境来说,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沙钵略时代的“控弦四十万”,还是在突厥内战未起,还未分裂为东、西两部之前的“盛况”。如果把突厥内战造成的人口、军队损耗考虑进去,把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造成的人口、军队数量骤然锐减也考虑进去,再把隋朝对突厥数次猛烈打击造成的突厥人口损耗、军队损失也考虑进去,那么,在中原内乱之前,始毕可汗刚做突厥可汗时的军队人数,绝不会多过二十万!
但是,中原内乱之后,无数避难的中原汉人进入突厥地头后,东突厥兵力由这不到二十万迅猛扩张至百万之众,说明至少有八十万中原汉人精壮加入东突厥军队中,这样的军力扩张速度绝对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汉人都被送入了军队,因为百万控弦之士的后勤供应是一个天文数字,单靠突厥人自身肯定无法供应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的后勤,所以,更多的汉人是被突厥人奴役了起来!
这就是隋末战乱年间,无数中原汉人涌进长城以北的结果!东突厥的国力,也因此而变得空前强大!
“岳父,既然突厥境内有那么多汉人,可否想办法让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颉利,届时,大唐趁势出兵,来个里应外合,突厥即便有百万控弦之士又能如何?”
沉默许久之后,李泽轩忽然问道。
“小轩,人心是个复杂的东西,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韩里正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那些被突厥人掳掠过去的大唐百姓,他们之中,或许有许多人还想回到大唐,但那些主动投靠草原的汉人,他们的心未必就在大唐这边!突厥的百万大军中,突厥人最多只有二三十万,但二三十万的突厥人,为什么能够控制得住七八十万的汉人?这个问题你可有想过?”
李泽轩拧起眉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不等他回答,韩里正直接面无表情道:“突厥人对于汉人的管控虽然很严,但仅仅凭借这个就想控制住七八十万的汉人军队,无异于痴心妄想!这么多年来,草原上的汉人之所以没有生乱,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不想回大唐,他们心甘情愿为突厥人效力,他们在骨子里已经忘记了自己是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