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我在大明当海盗
作者:路过的老百姓 | 分类:历史 | 字数:130.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516.小团体
众人听闻这句话,纷纷窃窃私语,他们用的语言是当地的土话,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魏东河并听不懂,便按下性子,低声说道:“濠镜此处,将会建立成一座自由之城,这里不守王朝之管辖,就算改朝换代,这里也会保持原有的面貌,
这是少东家的宏愿。也是我等目前准备做到的东西,你们可能觉得这世上没有永恒的王朝,但实际上,若并非王朝便有存在的可能,少东家的想法自然也不是建立所谓的王朝,而只是给我们一个容身之处。
你们觉得这尚算无稽,但我们的目的便是如此。”
魏东河说完,众多人面面相觑,实际上陈闲等人所谋划的世界,他们并非能够理解,他们只不过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所以往日里战火都烧不到他们的身上,他们也是被人鱼肉的角色,根本不会受苦。
但这样的生活,对于老一辈,尚且可以接受,但现在这些孩子无一不是想要建功立业之徒,毕竟他们和老一辈有太多的区别。
老一辈的土人凭借着本人和趋利避害的不能行事,到了这一代更讲究有无可能与必须。
对于他们来说,建功立业,确实不是必须。
但他们却想要试一试,他们也早已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日复一日的战斗更多像是一种折磨。
年轻人的心早野了。
他们看到的是海盗的嚣张跋扈,是军团的凯旋。
是陈闲手下众多人手,对抗这个天下里少有的强悍角色,而且得胜归来。
可以说,陈闲能够做得到,他们凭什么做不到?
尤其是当他们和大部分的新生在这片土地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也发现,这些新住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同样都在受苦,同样在世上为难,和他们一样任人鱼肉,吃不饱饭,要跳出这样的格局,办法真的不多。
人都想要做靠谱的上升通道,但实际上,穷人最后的办法也仅仅是去读书。
何其讽刺?无端讽刺?
所以他们仅仅只能通过这种手段。
而且像是濠镜这样的,以实用手段来教授知识的,他们更是没有办法学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这也足够叫他们绝望。
魏东河提供的可能,足够叫他们有那么一丝想法。
但这些孩子并没有说话。
他们同样在猜测一些可能,这毕竟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转折,很可能,他们的一生前途就都牵扯在这件事上。
是生,是死,是涅槃重生,还是跌入深渊,都在此之中。
魏东河自然也知道这些虚有其表的话,难以打动这些人,便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忧什么,古往今来,空口白话,自然是得不到什么收益,但很多时候,我觉得很多话,却是有用的,
你们看着濠镜如何?”
没有人敢接话。
这里的孩子早已连成一个整体,为了不失去先机,他们的选择都很是明确,用沉默来掩饰心中的虚无,还有未知,集体的沉默更是一重最好的防护网。
魏东河说道:“你们不说,我替你们说,在这里你们的爹娘不必再受奴隶主之苦,虽是忙碌,但衣食无忧,你们也能在濠镜上得起学,能够识字,能够学门本事。
当然你们之中的很多人,哪怕包括你们的父母都觉得这是无用功,不如一生力气,吃饱了去哪儿都不愁。
这般局面在你们看来,高不成低不就,极为尴尬,是不是如此?”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得他说的直白,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魏东河说的,无一不中,但尴尬的是,他们并没有办法,反驳这种说辞。
可以说,魏东河打到了他们的要害。他们确实对现状不够满意。
人都是贪婪的。
若是没有什么见识,那么便是穷一辈子,苦一辈子,大部分人也就安然接受了,尤其左右都是相似的人,更会觉得无所谓,毕竟生活不都是这样?
但一旦见识到了好日子,他们便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毕竟凭什么别人过着好生活,而他只能去工地搬砖?
人人生而平等。
而且濠镜上也没有贵族,大家都一般无二,都是泥腿子,更是让他们有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感慨。
只是没有机会。
濠镜似乎有意无意,封锁了不少路径,寻常的上升渠道,在濠镜是行不通的,你想要在这里上升,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逃离这里。
从这里逃出去。
到内陆,去以读书为尊的地方,走一条艰苦卓绝之路。
并非他们不想要在濠镜待着,他们只是觉得看不到希望。
魏东河淡淡的说道:“你们觉得濠镜是一座闭塞,而停滞在时空之中的城市,那么你们自然是想错了,对于我等而言,濠镜是自由之城,但不代表他的权力,还有武力需要始终待在我们这些人的手中,
新学之人,譬如濠镜之冥人,濠镜之新移民,乃至于你们这些濠镜的土人,都有参与到其中的机会,这很是寻常,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你们对比别人确实没有强健的体魄,你们自然是觉得其中苦的,毕竟对尔等来说,你们不愿入军,觉得机会渺茫,其中危险不可计算,
但实际上你们谁又知道,这其中的机会,有多少?有多少你们的同伴会肯来军中吃一口饭?”
魏东河一边说,一边看着他们的反应。
这些实际上是濠镜土人之中,最聪明的人。
但正因聪明,所以他们自私,贪婪,利己。
他们最会的事情,便是报团取暖,便是在一起,想尽一切办法,攫取他们的利益。
这种人,魏东河忽然有了那么一丝明悟,仿佛理解了陈闲所写的一些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