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作者:寒塘鸦影 | 分类:历史 | 字数:44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58章 重重疑团
对于死人,刘封其实没什么兴趣,更何况还是与汉军为敌的亡国之君,死了对于大汉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省得费心去安排。
如果没有献象侯早上的一句话,刘封根本不会对于阗王的死有什么怀疑,只会将其厚葬,至于他是如何死的,恐怕也不会有人在乎。
从今日于阗群臣和那些侍卫的反应来看,似乎没人发现于阗王是被人所杀,这件事也马上会随着尉迟乌波的埋葬而消失在尘土之中。
但献象侯主动说出此事,而且是在刘封身旁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暗中禀告,是想为于阗王报仇,还是撇清关系?
表面上看来,献象侯是怕刘封万一发现于阗王并非误杀,追查起来难逃罪责,当时的主降派只剩他一个,而且在朝堂上与国王有所争执,一旦查出来,他的嫌疑最大,如果故意隐瞒,到时候更是百口莫辩,不如主动交代,撇清干系。
但仔细一想献象侯此举绝非如此,他是主降派,首先汉军不会为难他,即便真是杀了国王投降汉军,虽说会有民怨,但对刘封来说同样是有大功之人,就算众人指责,刘封也会全力保住他。
排开他撇清自身嫌疑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可能就是献象侯不想让尉迟乌波含恨而死,毕竟两人还有骨肉之情,投降之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献象侯心中不忿。
但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可怕,能无声无息在王宫中杀了国王,很可能朝堂中就有这人的耳目,取他的性命恐怕也易如反掌,即便献象侯不怕死,可以寻求刘封的庇护,他的家人妻儿也会十分危险。
献象侯已经没有能力为国王伸冤,更不敢当众向刘封告密,只能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向刘封点破此事,自己置身事外让刘封去找出这个凶手为兄长报仇。
殿前禀告过军务诸事以后,献象侯便以兄长丧生为由回到府中闭门不出,与外界暂时断绝一切关系,表明自己暂时不会参与任何争执。
当然也不排除献象侯贼喊捉贼,故意搅乱人心,另有所图的可能性,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一切都是个谜。
半年多时间,西域南路已经打通,除了于阗稍有实力之外,其余几个小国不堪一击,大多数的时间都还是消耗在行军途中。
历朝西征的困难,不在于对手的强大,而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路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比战争还要多出三四倍来,如果没有刘封在十年前就布局谋划,远不会如此顺利。
丝绸南路至于阗算是一个终点,伤亡的士兵也需要抚恤,人马需要休养,本以为进城之后可以好好休息一番,却没想到又出了这么一件事。
如果不知道还则罢了,既然献象侯透露消息,就必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尉迟家族在于阗根深蒂固,于阗王的死也很可能牵涉到隐藏在暗中的一些势力,这个隐患要一并铲除。
思索一阵之后,刘封命唐坚带人再次到宫中去检查于阗王的尸体,如果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应该就是毒杀,西域稀奇古怪的歪门邪道极多,毫无征兆地毒死一个人也不是难事。
唐坚久在西域,熟悉江湖中的各种伎俩,从威震西北到远走西域一手建立唐军,他的阅历和实力毋庸置疑,除了机关术之外,唐坚的另一个绝技便是用毒。
现在整个王宫都被汉军掌控,唐坚带人潜入王宫不算什么难事,瞒着那些宫人调查于阗王的死因,就是担心打草惊蛇,初入西山城中,敌我难以分辨,连献象侯都如此谨慎,查找这个狡猾的凶手更要隐秘。
杀人需要动机,尤其是杀掉于阗王更要冒极大的风险,除非他能得到的利益大于这个风险。
尉迟乌波将成为亡国之君,似乎没有什么更大的价值,在这个时候杀掉他,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但反过来一想,如果没有献象侯发现异常,大家都认为于阗王是畏罪自杀,一切顺利进行,这背后受益最大的人会是谁?
想到此处,刘封心中一动,似乎抓到了重点,想更深层次的原因没有什么用,但顺着于阗王埋葬之后的于阗形势这个思路找下去,或许就能找到幕后之人。
广德侯很少参与朝政,一心事佛,与世无争,骊归侯已死,中于侯远在大宛,尉迟家族的事情都将由献象侯来掌管,这么看来,归降汉室之后受益最大的就是献象侯,但他为何又要揭发此事,引火烧身?
一切仿佛陷入了死循环之中,刘封不相信献象侯故意监守自盗杀死于阗王,设下迷局来试探刘封和汉军的能力,没有人会用这种无稽的闹剧冒险,其背后必定隐藏着极大的利益。
想来想去,还是一筹莫展,一人之智毕竟有限,而且眼下掌握情报也太少,只能等唐坚找出一些线索之后再做推断了。
这本枪谱不简单只是阐述枪法,除了招式之外的心法尤为重要,甚至牵涉到修炼之法。
共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便是刘封现在接触的武将技,第二阶段按照其中说法应该就是练气士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枪法的范畴,而第三个阶段居然提到修仙、飞升等境界,说得神乎其神,当然以刘封现在的实力看起来这只是荒诞无稽之谈,大概是为了激励练习者所作。
东海散人究竟是何许人已经无从可查,刘封早将枪谱翻阅无数遍,找不出蛛丝马迹来,只能按部就班逐步练习,招式已经全部贯通,唯有心法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