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作者:水鬼游魂 | 分类:历史 | 字数:30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22章 要被玩坏的禁卫军
为了活着,或者说为了不给李逵下刀子的机会,曹昉也是拼了。
他咬着牙坚持着李逵下达的所有的操典项目,不求做到最好,就是做到合格,不给李逵任何机会对他下手。
可让曹昉心里打鼓的是,李逵似乎一直藏着一手,不给他学会如何练兵。总是过几天,就将《火枪兵操典》改上几条,半个多月,原本的那本操典已经完全是面目全非了。当然,这话李逵肯定不会认的。
事实上,连李逵都非常头痛,别看骑兵,步兵和火枪兵都是军队。
但军队和军队之间的训练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步兵看中阵法,火枪兵需要的不是阵法,而是整齐划一的行动,还有短时间内爆发强大的输出。这和大宋,乃至以前任何时期的军队训练都不一样。
李逵甚至在军队之中建立了夜校。
必须要让士兵认识最简单的文字,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手中的武器。
说起武器,铁监还没有做出样品。但据说快了,几天内就能交到禁卫军手里。所以禁卫军手中的武器是一块由工部木匠打造的,外形很像是火枪的木头棍子。好在刺刀终于打造好了,可以每一个士卒都分上一把。
李逵并没有选择三菱刺这种刺刀,表面上看,三菱刺似乎很好用,杀伤力大,刺穿效果好。但有一点是无法忽视的,上刺刀的步兵能够战胜骑兵吗?
扯淡,任何可能都没有。
李逵之所以让铁监打造了三千把刺刀,主要还是因为大宋的步兵都有携带手刀的传统。手刀也就是想西瓜刀那样的玩意,普遍会很寒酸和简陋。这是士兵日常过程中的工具和最后的武器。普通手刀会在一尺半到两尺长度之间。李逵命令铁监打造了一尺半的刺刀,加上已经确定的四尺五寸的燧发枪长度,可以让士兵加上刺刀后,拥有一米七以上的突刺杀伤力。
而刺刀首先能替代手刀的功效,同时在需要的时候,成为火枪兵自保的最后手段。同时,李逵大量精简火枪兵的甲胄,仅仅保留了一小部分的胸甲。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体力懈怠武器弹药。
虽说,在李逵的眼里,大宋禁卫军的雏形已经一点一滴的显现出来。但在外人眼里,甚至在主将曹昉眼中,还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背着木头枪,只有一柄刺刀能够削人的火枪兵,看着就像是玩闹似的,不堪一击。
“少爷,休息了,您先谢谢,喝口水。”
曹昉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穿着粗气,身上的内衣都已经湿透。从家臣手中接过水壶,大口的灌了一口。水壶显然是冰镇过的,里面也不是普通的白开水,而是酸梅汤。一口下去,身上的暑气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感觉像是活过来了。
“你们也抓紧时间多休息一会儿,少爷我先迷瞪会儿,差点累嗝屁!”
说完,曹昉枕着墙头下的一块平整的砖头,刚闭眼,呼噜声就响了起来。几个曹家的家臣面面相觑,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普通的营将,自然不需要曹昉这样,事事身先士卒。甚至和士兵同吃同住,虽说还有一点特权,但曹昉基本上把身上的少爷习性给丢的差不多了。可是曹昉却在和李逵较劲,李逵没看出来,但是曹昉是这么认为的,他坚信要牢牢控制禁卫军的军心,不让李逵占了便宜去。
才不到半个月,原本白静的少爷秧子,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虽看着黑黢黢的,但精神头却好过他任何时候。
“少爷,醒醒,打饭了。”
“哦——”
刚睡醒的曹昉撑了个懒腰之后,拿起自己的饭盆,朝着伙夫的棚子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埋怨:“又是窝瓜炖肉,这猪食什么时候是个头?”
曹昉一般抱怨着,双脚却很诚实的朝着棚子的方向去排队。他倒是有过一次赌气没吃,下午的训练没完成,就饿晕了。
加上几次被罚饿肚子,有了几次经历之后,哪怕是猪食,他也抢着吃。
肚子饿到眼珠子都发绿的感觉,实在不想要了。
嘟嘟嘟——
刚端起饭盆,还没吃上两口。营门执勤的校尉就吹响了哨子。
曹昉气地从地上弹了起来,操着浓烈的南城口音,怒骂起来:“有完没完,一天到晚折腾人。”跟可气的是,明明他才是禁卫军的主将,可是禁卫军从训练到规矩,他说了都不算。
不过,等到他看到李逵骑着那匹皇帝赐的大黑御马,顿时闭嘴了。李逵人马合一,如同旋风般的冲进辕门,从马上跳下,走到饭棚子底下给自己盛了一盆子曹昉口中的猪食。
其实禁卫军的伙食很好,甚至要比所有的禁军都要好。
窝瓜炖肉这样的菜,在其他军营里可不常见。而在禁卫军,顿顿有的吃。当然,同样的菜吃多了,免不了会腻。
好在士兵都很满足,没人敢在他面前抱怨。
毕竟,禁卫军的军官,甚至曹昉这个主将,李逵说打就打,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大人,您怎么来了?有事让人传个信,末将亲自去兵统局听大人吩咐。”曹昉早就学乖了,什么李逵心胸坦荡,虚怀若谷……都是骗人的。李逵这厮最是小心眼,不仅小心眼,还会变本加厉的报复回来。
“不行,我得看看你们的列队。火枪最重要的是行进间列队,要是做不好这些,火枪阵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
李逵扒拉着米饭,吃地贼香,这让曹昉有点羡慕,像李逵这样不拘小节,他肯定学不过来。当然,自从他跟士兵一样吃用在军营,他发现自己仿佛被士兵们爱戴了很多。这会让他想起一句老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以诚待人,报之以诚。
这让他很得意,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有了与李逵较量的资本。
可是李逵来到军营第一天,不仅崇拜他士兵的目光被李逵吸引了。而且连军中的几个部将,都热切的仿佛见到了干爹。宛如众叛亲离的绝望。
可他姑父韩德勤对他说的一句话起作用了:“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人杰的功绩。你去大宋任何军营都能享受到李逵的荣耀。”
这话不假,但明显是骗二傻子。
可曹昉相信了,他不是真的傻到以为自己能和李逵一样。
有一条他这辈子恐怕都赶不上,就是进士出身。
李逵的文官身份,天然对武将有着一种致命的碾压,任何武人的骄傲,在进士面前,都是不入流。这是曹昉这辈子都做不到的高度。
好在李逵接下来并没有要收拾曹昉的心思,而是他被火枪兵的训练也拖住了太多的精力。就一条,火枪兵的行军和战场列队就非常讲究,原先的步兵、弓弩、骑兵的训练作战经验,完全失去了效用。
李逵将饭呼噜噜全倒在口中,咀嚼两下吞下之后,在地上划了起来。
很快,山川河流跃然面前,这份本事也是曹昉想学,却怎么也学不会的手段。
李逵指着画出来的战场道:“这样的战场,如果按照以前作战,这处坡地肯定要占据。另外军队会聚集在这三个相对较高的地方为支点,一层层散出去。从而防备党项骑兵占据坡地之后,发动冲锋。但是你想过没有,火枪兵改如何布阵?”
“这个!”
曹昉毕竟是将门出身的子弟,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学到些行军打仗的路数。只是没有机会上战场,仅有纸上谈兵的手段。
可即便是这份手段,也不高明。
听到李逵将原先的布阵都用不上了的说辞,曹昉顿时心惊不已。李逵不在乎曹昉是否真的以为他藏私,
实际上,他并没有藏私。
火枪兵列阵,这是个西方从十七世纪开始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的战术。但是这个战术对李逵来说非常陌生。
他没有当过兵,仅仅军训的一点认识,也不足以让他系统的学会如何将火枪兵排兵布阵。
好在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不少,还能从一点点记忆之中,压榨出一些有用的画面。
比如说拿破仑战阵时期的列阵(电影中的画面)。连李逵也知道不靠谱,所以练兵期间,也是他脾气最好的一段日子。
可以说,《火枪兵操典》也是李逵一点点憋出来的精华。当然,有些有用,有些没用。好在不用马上上战场,即便错了,提前发现也能弥补战阵上的缺陷。
李逵指着战场上一条毕竟之路,对曹昉道:“火枪的优势是速度快,而且持久。一个体力完整的火枪兵,可以携带五十弹药,并且在相对精准的情况下全部打出去。但是火枪兵也有个缺陷,战场移动速度慢,而且没有战术纵深,如果我用弩兵,这样的地形会用偃月阵,梅花阵,三才阵,都能轻松对敌。但是火枪兵不行,除了给炮兵的缺口之外,火枪兵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防线,一点点的压缩敌军的战场移动空间。”
“没有了步兵方阵,没有了厚实的密集步兵协助。一万人的兵马,沿线的距离甚至可能会达到三里,甚至四里宽度。你觉得如何传递命令合适。如何让这三里之内的士兵可以协同往前行军,而不至于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将军下令,需要全军配合,如何在第一时间配合?”
曹昉愣住了,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些。
就算是一字长蛇阵,也是首尾相连,可以变化多样。可火枪兵……就像是潮水一样,根本就不存在首尾相连的可能。这是一条线的往前,任何突出部分,都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且难以支撑。
李逵当然不是让曹昉去解决难题,而是他找到了办法:“本官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个是旗语,这我大宋军中本来就有旗语,增加一些命令的旗语足矣。其次就是用鼓点作为士兵行军的速度控制。每一队都要有两个鼓,用来控制全军。这倒是容易,军中本来就有鸣金打鼓的士卒,让他们选择可以绑在腰间的鼓就行了。还有一个就是喇叭,本官琢磨了一下,学起来不难,很简单。上手容易,几乎一学就会。本官就给你召了几个好手,教授军中士卒学。只要能够旗语和鼓乐佩配齐了,布阵战场行动就不成问题了。”
曹昉对李逵肃然起敬,没想到李逵能如此坦荡。
他还以为李逵藏着掖着,没想到李逵是和他一样,也是摸索着前行。
想到这里,曹昉有点惭愧道:“大人,末将……”
“毋庸多言,办法我给你想到了,你的任务就是将本官召的人用好。能够让指挥不出问题。”李逵摆手道,他也是殚精竭虑去做事。
至于是否能让火枪兵一出现在战场,就惊艳四射,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
咚咚锵——
麻里辣啦——
李逵走后,曹昉将打鼓吹奏的乐手安排在军列之中,可是鼓点打起来,喇叭吹起来,曹昉就有种晦气的不行的难受。
尤其几个吹喇叭的,更是在吹奏之前还会习惯性的喊上一句:“送大老爷上路!”
对了,喇叭也叫嘀嗒,还有一种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唢呐。这是汉晋时期从阿拉伯传入中原的响器。高兴了可以吹,悲伤的时候也应景。
这也是没办法,除了唢呐之外,大宋根本就找不出声音嘹亮,动静骇人,能用在战场的乐器。吹奏类的陶埙和笙,声音低沉,肯定不适合作为军中所用。笛子和萧就更不行了。
至于军号,李逵也想有,可问题是没有,他总不能变出来一个吧?
这方面,他真的不会。
曹昉指着为首的那个吹号子的乐手,忍着心头的厌恶问道:“李大人从哪里将你们找来的?”
“回将军的话,小人之前在南门做生意。”
“你们是南熏门的发丧乐伶?”
“是啊,将军。李大人寻我们来是让我们将本事教授给禁军中乐手,还请将军把准备学艺的军爷给选出来。钱李大人已经给过,按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法事来算。”
南熏门是开封府丧葬击中之地,做幡的,卖棺材的,打镲的,收殓的,哭丧的,吹奏送人上路的……只要开封寻常人家办白事需要的人手,在南熏门都能寻到。堪称丧葬一条龙……
曹昉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帮人吹奏之前,还会吼一句:“送大老爷上路……”为何会让他感觉丧气无比,这哪里是去打仗,而是出殡送葬啊!
至于李逵?
凑合着用吧!有得用,总比没得用要强。
他也想弄个穿制服的军乐队,可惜,华夏的乐器还真出不了那种雄壮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