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作者:水鬼游魂 | 分类:历史 | 字数:30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1章 暴露了
逼到读书人骂娘,可见李逵的这篇《治平策》,说到李清臣的痛点,将他逼入了绝境之中,而且李清臣绝对没有破解的办法。
不仅他没有,连带着章惇、蔡卞等人都没有破解的办法。人口问题,在农业相对落后的封建时代里,绝对是个绝症般的命题。没有人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华夏的粮食产量从春秋战国的两百斤出头,到大宋的两百多斤,土地并没有给勤劳的华夏百姓带来更多的回报。事实上,华夏的田产从两百斤到四百斤的跨越,足足用了两千五百年之久。大宋根本解决不了因为人口暴增而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但是大宋的皇帝和重臣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百姓吃不饱饭,就该要造反了。
人口问题,一旦被抛出来,绝对是这个时代的王炸,谁也解决不了。因为天下财富一定,人口增加了之后,光人丁税,徭役,这些人口带来的红利,就给大宋的税收足足增加了一倍。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但是负担增加了至少一倍,这个题怎么破?
王安石复生都解决不了。
大宋的人丁税,徭役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四千五百多万贯。
比仁宗初期大宋的一年赋税都快差不多了,这钱要是分摊给富户,天下有多少富户要家破人亡?
当然解决人口问题也简单,弄死点就行。
但一万万人口,弄死一千万,还有九千万啊!
李清臣满脸绝望地想到,还折腾变法个什么劲,这根本就不是变法能够解决的问题。就算是孔圣人复生,面对茫茫多的大宋人口,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变法解决不了。
不变法死地更快。
李清臣坐蜡了。
人口问题,这是从跟上掐死了变法的根基啊!
他甚至迁怒于那个不开眼的士子,竟然在殿试中写出如此骇人听闻的文章。可李清臣的内心又告诉他,这种可能完全存在,还不是猜测,会有一天爆发出来。这就要命了,自己好不容易设局对付苏辙,都已经准备收网了,临了却闹了这一出,他抬眼怒视苏辙,心中暗骂:“奸佞小人,用盘外招?”
李清臣只能认为这肯定是苏辙的奸计,故意挖坑让他跳。
苏辙还在纳闷呢?
怎么李清臣拿着贡士的考卷愣住了,似乎想要毁尸灭迹,一把将卷子当众撕毁的样子。
难不成自己的侄子在殿试上骂他了?
越想越不对劲,他觉得自己一定不能让李清臣率先发难。决定主动出击,苏辙站起来走到李清臣面前,从容不迫道:“主考官,是否难以评判,本官倒是可以帮忙一二。”
李清臣眼珠子都绿了,对苏辙冷笑道:“子由,好手段,清臣败的不冤。”
苏辙愣住了,他还没有用力,你那么就不行了?不对,是他都没有拿出雷霆手段出来对付李清臣,为什么这个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的政敌竟然承认了失败?
难道是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了对方,还是这家伙刚才吃猪油拌饭,堵住了心窍,开始胡说八道起来?
至于侄子苏过的水平,苏辙很清楚,文章能写到四平八稳的程度,但犀利不足。这是苏过的性格使然,无法改变。苏辙伸手扯了扯李清臣手中的卷子,李清臣咬着牙并没有松手,苏辙担心撕毁了卷子,没敢使全力,咬着后槽牙道:“撒手。”
“此卷你不能看,还请章相定夺。”
“不如让陛下御览!”
苏辙根本就信不过章惇,在朝堂上想要弄死他的人很多,章惇正好是其中跳地最欢腾的一个,他对章惇不放心。
赵煦眨巴了一阵眼珠子,有点不知所措,好好的殿试,不应该是一片祥和的气息,士子们竞相吹捧皇帝,也就是他自己,连带着对先帝的功绩追捧一番吗?毕竟,殿试的策论题目已经限制住了贡士们的发挥,这本来就是一道立场题目。
保守派即便想要维护体面,也只能说执行变法的人不力,皇帝很敬业。就像是苏过的策论,就说了执行人的能力不足,无法将皇帝的美好愿景成为大宋的美好愿景。
再则就是说变法在大宋没有根基,反对者众多,注定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已经是元佑党人能做到的极致了,还能如何?
接下来就该是哪些拎得清的贡士们,知道皇帝想要听什么,看到什么样的文章,然后顺着皇帝的心意去写批判元佑党,吹捧变法好的文章。将元祐党人彻底钉死在了大宋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可为什么,作为李清臣的主考官,因为一篇考生的策论会如此偏激?
赵煦接过了试卷,眉头紧了紧,有糊名,这很不好。
他是皇帝,也不能破坏规矩,就照着誊录的卷子读了下去。开头的几句,赵煦如沐春风,这个士子还是有点眼力见的,知道先帝不容易,兢兢业业的处理朝政,最后却累死在了朝堂之上。但读着读着,赵煦的脸色凝固了。
这压根就不是一篇以吹捧变法为格调的策论,也不是以批判变法派和保守派的策论。这是一篇看着很浅显的人口问题的策论。
一开始,赵煦觉得《治平篇》这个题目有点小题大做。
天下治平,哪里是没有从官经验的贡士能够看得透的道理?
可随着一系列的数据出现,赵煦紧张了起来。抬头看向了李清臣,询问道:“李爱卿,这文章可属实?”
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李清臣睁着眼睛说瞎话,肯定不现实。更何况,边上还有个苏辙,到时候苏辙读这篇《治平篇》的时候,肯定会对他挑刺,还不如实话实说。但这话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口,真的很艰难,只好点了点头。
表示数据大部分属实。
一个王朝的兴盛来源于人口的增加,一个王朝的覆灭,也会是人口的增加。
这已经不是变法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大宋从建国开始,就一直修建水利,开垦荒地,派遣农官督导百姓种植。但很多开垦出来的土地,产出并不大。随着人口继续增加,百姓终究有一天吃不上饭。这个局面,变法派破不了,保守派也破不了。
而皇帝,赵煦急的快哭了,他早知道殿试会遇到这等棘手的问题,他之前还为何心心念念的想着要主持殿试?
这不是坑自己吗?
皇帝不会骂娘,但心中也想要将这个捅破天的魂淡士子抓来,好好质问他,原本相安无事,装作看不见,不好吗?
为什么要捅破?
赵煦甚至感觉自己之后的岁月里,会在惊恐中度过。
毕竟大宋的臣子改朝换代,还能当官。但是大宋的皇帝改朝换代,只有死路一条。
而当百姓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就是大宋覆灭的时候。也许是一场天灾,也许是一场人祸。
章惇气地将卷子拍在了书案上,更气人的是,这份《治平篇》根本就没有策的格调,就说了人口暴增之后的结果,却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匆匆写了个结尾。还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大宋要引以为鉴!”
断章断到如此让人愤怒,章惇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怒火高涨,恨不得将这个魂淡揪出来,一脚踢死。
坑人啊!
连好脾气的范纯仁看后,都气地吹胡子瞪眼,心说:“老夫要不要请辞啊!如今这帮新科进士,越来越不好管教了!”
苏辙也看了卷子,按照本心来说,他应该高兴。李清臣自命不凡的主持了绍圣元年的科举,但结局很可能会成为笑柄。
冒出了一个连主考官都无法评判的考生,这考官还如何做?
李清臣知道不能继续不作为了,果断恳请皇帝:“臣请陛下特旨,将此卷拆开。”
“糊名誊录制乃科举公平之基,万不可破例。此例一开,今后科举还有公平可言?”痛打落水狗的道理苏辙虽然不见得知道,但相近的手段他不缺。
李清臣再次恳请:“陛下,此子妖言惑众,恳请陛下黜落此子,以儆效尤?”
“仁宗祖制,是你想破就能破的?再说,这位士子说的也有道理,主考官不该以个人喜好定夺士子的命运。”
苏辙继续死怼,反正他早就打算和李清臣正面对抗了,并不在乎时机的问题。反正,时机对元佑党人来说,只会越来越不利,根本就不可能有转机的可能。
“陛下!”
见李清臣急的满头大汗,章惇虽觉得李清臣不听话,但这时候自己人还是要帮的。他终于开口道:“此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想必有万全之策,不如陛下将此人召入宫中,仔细询问。”
“那么名次怎么定夺?”苏辙自然不愿意让这等有意思的小家伙黜落,即便皇帝一时间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新科进士的狂妄之语,然后永不委任官职,这也不符合他的心意。他觉得自己应该保一保,这位的素未蒙面的新科贡士。
“给他名次又如何?”章惇毫不在意道:“他能看出人口之论,关乎国运,足以见得此人见解非凡,高官厚禄我大宋从来没有苛责过天下士子。三甲以内,任他选。”
相比其他人,章惇做事果断的多。他根本就不给苏辙继续纠缠的机会,果断堵住了苏辙的口舌。
“拆糊名。”皇帝赵煦这时候也知道,自己不能退缩,真要是毁了卷子,倒是干净了。但问题不解决,还是一桩心病。
内殿押班,宦官郝随拿来剪刀,绞开了卷子的糊名出,惊叫起来:“是李逵!”
他一半是惊的,一半是怒气使然,这黒厮是他郝公公的仇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