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分类:历史 | 字数:36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动等待
多尔衮进入大政殿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很不好。
七岁的福临皇帝坐在御辇之上,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情,或许是没有能够玩耍的很尽兴,要不是母后的教诲与训诫,福临压根不愿意坐在冷冰冰的御辇之上。
多尔衮已经习惯了这一幕,想要让一个还是小孩子的皇帝来决断乾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朝中的大小事宜,都需要多尔衮操心,最终做出决定。
当然,多尔衮没有觉得辛苦,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彻底扳倒了肃亲王豪格,将这位险些继承皇位的亲王送进了宗人府看押,剥夺了其所有的权力。
大清只有两个摄政王,除开多尔衮,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了,扳倒豪格的同时,多尔衮同样在布局对付济尔哈朗,应该说扳倒济尔哈朗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皇太极刚刚病逝的时候,作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实力还是颇为雄厚的,皇太极麾下的正黄旗、镶黄旗以及豪格麾下的正蓝旗,按照道理绝对支持济尔哈朗,加上济尔哈朗直接掌控的镶黄旗,八旗之中支持济尔哈朗的达到了四旗,而多尔衮能够直接掌控的,仅仅是正白旗和镶白旗,与济尔哈朗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
剩余的礼亲王代善麾下的正红旗和镶黄旗,不会直接参与到权力的争夺之中去。
多尔衮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济尔哈朗与豪格之间,有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支持福临继承皇位的事情上面,济尔哈朗没有支持豪格,这导致豪格对济尔哈朗的态度大为改变,也令济尔哈朗没有办法取得正蓝旗的支持,加上豪格在正黄旗和镶黄旗说了一些济尔哈朗的坏话,让济尔哈朗难以得到正黄旗与镶黄旗的完全支持。
济尔哈朗的身份,与多尔衮也不一样,毕竟多尔衮是皇太极的亲兄弟,更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从这个层面来说,济尔哈朗难以得到满人权贵绝对忠心的支持。
如此情况之下,济尔哈朗自然选择退缩,不会过多争取权力。
多尔衮就不一样了,豫亲王多铎,以及武英郡王阿济格,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加上礼亲王代善暗地里的支持,让多尔衮底气很足,敢于动手清除朝中的异己。
天时地利人和,让多尔衮大胆的动手,清算了豪格,逼迫济尔哈朗离开了沈阳,前往辽阳一带驻守,沈阳周遭的满人权贵,自然能够看见风向,于是一致的拥护多尔衮。
当然,多尔衮也没有忘记清算那些支持豪格的满人权贵,包括一些铁杆支持济尔哈朗的满人权贵,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之中,不少的满人权贵遭遇到清算,从此一蹶不振。
可以说,多尔衮已经抵达权力的巅峰,不输于当初的皇太极了。
看了看御辇之上的福临皇帝,多尔衮抱拳随便行礼之后开口了。
“皇上,臣决意整顿朝政,还望得到皇上的首肯。。。”
其实多尔衮决定的事情,不管皇上是不是批准,都要推行下去的。
多尔衮压根不担心福临皇帝想些什么,他关注的还是福临背后的孝庄皇太后,这个女人可不简单,能够看透很多的事情,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之间权力的博弈,如果孝庄皇太后掺和,明确的支持济尔哈朗,多尔衮不一定能够完胜。
福临看着多尔衮,眼睛里面充满了迷惑,没有开口回答。
多尔衮看了看福临身后的帷幔,孝庄皇太后就在帷幔的后面。
“臣决意整顿朝政,是为了我大清国统一中原,臣已经给皇上成商奏折,还请皇上恩准。。。”
多尔衮的眼神,没有看向福临,而是看向了福临身后的帷幔。
“摄政王,你决定的事情,就去做吧,皇上知晓你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国。。。”
孝庄皇太后的声音传来,多尔衮暗暗舒了一口气,按照他现在的实力,废除福临皇帝完全有可能,自身登基做皇帝也是可行的,不过他不能这样做,毕竟济尔哈朗等人,以及正黄旗和镶黄旗的诸多将领,是完全支持福临的,如果这些人站出来反对,大清将陷入无休无止的内讧之中,也必将迅速的衰落。
多尔衮是大清的睿亲王,他必须有大局的观念,必须让大清国稳定且一步步走向繁荣。
“谢皇上恩准,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偏殿,安排部署诸多的事宜。。。”
再次看了看帷幔的后面,多尔衮转身离开了大殿,朝着偏殿的方向而去,商议具体事务的时候,福临以及孝庄皇太后都不会参与,如何的决定,就是他多尔衮直接操作了。
范文程已经在偏殿等候。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态度,已经改变过来了,这期间为了范文程的事情,他甚至直接训斥了多铎,要求多铎以大清国的利益为重,务必要善待朝廷之中的汉人,真正掌控了权力之后,多尔衮才明白为什么皇太极如此的重视范文程,不惜得罪满人权贵,也要维护范文程的利益。
汉人在权谋方面,的确是强于满人的。
譬如说多尔衮,提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的确是深谋远虑,对于大清国真的有利。
“文程,你来了。”
“摄政王大人,奴才刚到,想不到摄政王大人就到了。。。”
范文程的态度很恭谦,多尔衮余光看了看低着头、毕恭毕敬的范文程,鼻子里面轻轻的哼了一声。
这就是多尔衮与皇太极不一样的地方,他不会完全信任汉人,也不会和颜悦色的面对汉人,他会展现出来自身的威严,让范文程等汉人畏惧,让范文程带着畏惧的心情做事情。
“文程,你侦查到很多的情报,我看还是不错的,前些日子,我已经提议,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应该要出去征伐了,老是呆在家中不行,时间长了,雄鹰的翅膀都要折断。。。”
范文程楞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多尔衮,接着低头开口了。
“摄政王大人,奴才掌握的情况,全部都在奏折里面,当下辽东守卫的登莱新军虎视眈眈,兵精粮足,若是八旗军展开进攻,奴才担心绕不开辽东。。。”
范文程说的很委婉,其实他在奏折里面,已经将自身的想法说的恨明确,大吴王朝拥有的登莱新军,异常的骁勇,派遣到辽东的密探,探查到的消息,都是登莱新军时刻都不放松对辽河以东的监视,如果不是要恢复北方的稳定,登莱新军说不定已经主动发起对辽河以东的进攻,威胁到大清国的都城沈阳。
从北方刺探到的情报,让范文程更加的沮丧,曾经赤地千里的北直隶、河南、山西和陕西的很多地方,都在迅速的恢复,人口在增加,这些地方的百姓基本稳定下来,播种的粮食获得了收成,生活能够很好的维持了。
范文程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八旗军不会直接从辽东发起进攻,依旧会按照以往的惯例,从密云或者是喜峰口一带进入到中原,依靠八旗军的强悍与骁勇,在北直隶一带劫掠钱财与人口,尔后原路返回,如此能够给大吴朝廷沉重的打击。
多尔衮可以这样想,作为谋臣的范文程,绝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他清醒的知道,以往那种依靠偷袭获取钱财和人口的作战方式,必须要摒弃了,八旗军如果期盼从密云或者喜峰口等地进入北直隶,很有可能是有去无回,北直隶驻扎的登莱新军,将重重包围进入北直隶的八旗军,直至将入侵的八旗军彻底剿灭。
而且此举极有可能惹怒大吴王朝,导致登莱新军渡过辽河,发起对辽阳等地的大规模进攻,到时候,大清国将处于极度的被动之中。
朝廷的粮草和钱财都不是很充裕,而且当下大清国部分粮草的来源,还是要依靠设立在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互市,一旦大吴王朝关闭这三地的互市,大清国会迅速进入缺粮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多尔衮,就算是大清国所有满人权贵都来想办法,都无法很好的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内心里面,范文程异常的佩服大吴王朝的皇帝吴宗睿,吴宗睿还是大明蓟辽督师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大清国的布局,那个时候皇太极都不知道,还以为能够从互市购买大大量的粮食,大量的储存,就能够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殊不知吴宗睿牢牢掌控互市粮食的交易,不会让大清国购买到太多的粮食,维持平日的开销差不多,但没有多少的粮食可以储存。
多尔衮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范文程的奏折他当然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文程,你的意思是说,我八旗军不是登莱新军的对手,现在不能够发起对大吴王朝的进攻吗。。。”
“扑通。。。”
范文程跪下了,给多尔衮磕头之后,什么都没有说。
多尔衮明白其中的意思,看向跪在面前的范文程,眼神很不好。
不过多尔衮还算是清醒,知道当下八旗军还难以发起对登莱新军的进攻,也许他这个摄政王,接下来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大清国,集聚力量,等待大清国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