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作者:马木东 | 分类:历史 | 字数:173.7万

第十六章 炒作

书名:三国之宜禄立志传 作者:马木东 字数:400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3:26

他们这些大将军府的小吏,平日里聊天最多的话题就是朝廷里面的人事任免,而且交谈中的很多隐秘私事都是真得,当真也是让秦谊开了不少眼界。这不,荀彧这么一颗未来之星突然主动要求外放,也是成了很多小吏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与荀攸交谈之后,荀彧也是觉得雒阳城里面暗流涌动,主动找关系进行了工作调动,荀家在朝廷里面终究还是很有影响力,第二天便有了正式的回应,荀彧被调动到了兖州东平国的亢父县做县令。而荀彧也是走得很快,收拾好东西之后第三天便离开了雒阳前往亢父赴任。

“是啊!荀文若走得很急,也没有组织个告别宴会之类的,以他的名望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贤达到场,到时候过去应该能够认识不少人!”说起这事来宋晨也是有些惋惜,一个很好的社交场合就这样没了。

“是这样子啊!”听了宋晨的话之后秦谊心里面稍微好受了一些,要是荀彧离开的之后找了一群人送行却没有叫去秦谊的话,那绝对是没把秦谊放在心上。

不过谁都没叫那自然没有这种烦恼了,虽然秦谊觉得荀彧真要搞个聚会的话也不会把自己叫上,自己这个身份现在凑进荀彧的朋友圈只不过是自讨其辱罢了。

“对了,昨天我见到了许文休!”而在告诉了秦谊一个他比较关心的话题之后,宋晨终于忍不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许文休是谁?看着宋晨那一脸追星族的兴奋模样,秦谊想了老半天才想起来许文休是谁,没办法秦谊还是有些不习惯这个年代的人称呼表字的习惯,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还行,不太出名的人物秦谊得好好想想。

许靖许文休,秦谊对他的印象就是这哥们在刘备围困成都的时候,想要翻墙出城投降刘备未成结果被刘璋给抓住了,再有就是《三国杀》中老法正的那句“重用许靖,以眩远近”的台词。于是乎,许靖在秦谊看来就是一个被刘耷这种慧眼如炬的老油子看不上的绣花枕头。

但是继承了秦宜禄的记忆之后,秦谊这才知道许靖在这个时代的巨大影响力,名扬天下的“月旦评”就是专指许靖和他堂兄弟许劭做出的品评、褒贬。

而听到宋晨提起许靖来,秦谊也是来了兴趣。人家许氏兄弟可是惜字如金的典范,即便是曹操这种太尉之子也得施展点儿手段才能拿到点评。所以无论是谁,一经许氏兄弟品评,身价百倍,世俗流传。

之前荀彧给秦谊出了一个养望的办法,而对秦谊来说,能够得到许氏兄弟的点评,相当于一下子便在某些势力中达到满格声望。

不过许靖和许劭的关系却并不好,许邵任汝南郡功曹时,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好替人赶马磨粮来养活自己。等到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时,才荐许靖为计吏。现在许靖在雒阳任尚书郎,掌管官员选用,简直是人事部部长的存在。

“怎么样?许文休有没有点评一下子明你?”虽然觉得许靖肯定不会点评宋晨,但秦谊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哪有啊!许文休那会轻易品评人物,我听人说,这许氏兄弟品评人物的要求可严呢,有人还给他们总结了一个‘三不评’,不熟悉的不评,没有名的不评,没有家世的不评!我勉强也就算有点儿家世,但是在雒阳城中各地的世家子弟多如过江之鲫,怎么能够入得了许文休的法眼?”

宋晨和秦谊说起自己见到许靖的事情来,比较类似于后世在街上见到了某个大明星,回到同学和同事身边说一下,可不是被大明星选中一起拍戏才找同学或是同事炫耀的。

“原来这许家兄弟也是对势利眼啊!”听了宋晨的话之后,秦谊老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对一品评人物著名的兄弟,在点评人之前先把点评的对象给缩小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

这三不评中,第一条不熟悉的不评其实很有道理和很有必要,一个根本不熟悉的人,只靠道听途说又怎么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人。但是以许氏兄弟的身份,他们熟悉的人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把很多人给刷了下去。

至于后面的有名有家世,那就更过分了。这种人想要混出头来在汉末这种社会风气中不要太容易,再稍微了解一下当事人的其他情况,自然能够做出最精准的判断。

也难怪许氏兄弟的点评都能一语中的,慧眼识珠,人家本来就是从珠子里面选好了再评的。

而且人家许氏兄弟尽管不和睦,但是彼此把这个原则把握得都很好,哪像何颙一样,碰上一个稍微不错的青年便送上一个好评。何颙能从无数青年中点评出曹操和荀彧两个未来的大牛,也算他运气好,这运气到后世买彩票绝对是中大奖的命。

而听了宋晨的这番话之后,秦谊却是马上打消了找许氏兄弟镀一层金的想法。自己现在这个身份在许氏兄弟看起来完全是不知所谓的阿猫阿狗,贸然去找他们只会是自讨其辱。

前几日从荀彧那里回来之后,秦谊就在琢磨养望的事情,汉末很多人都是因为做了某些让人津津乐道的某些事情之后才声名鹊起的,像是大名鼎鼎的孔融,秦谊上一世五岁的时候便听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于是秦谊仔细搜索了一番他记忆中类似的故事,凿壁偷光、囊萤夜读这样的励志故事并不太适合秦谊,因为秦谊家里不是那种用不起灯的人,毕竟能在大将军府做小吏的,家里条件就没有太差的。而且凿壁偷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是前汉的事情。

然后就是很多孝子故事,这种故事秦谊记得最多,只是秦宜禄的生母已经去世,亲爹还在老家原平务农,虽然也纳了几房小妾,但却没有正式给秦谊找个后妈,也就没人配合秦谊演一处感天动地的孝子故事。

除了这些故事那就是一些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神童故事了,可是秦谊现在也已经老大不小了,突然传出他小时候的神奇故事也太会令人起疑,你早干嘛去了?

思来想去,秦谊竟然连一个炒作自己的故事都想不起来,也是有些郁闷。随便再和宋晨聊了几句之后,秦谊便望着外面的大雪发起呆来。

现在已经进入腊月,自从三日前秦谊给荀彧送礼不成之后,雒阳城便一直在下雪,甚至还发生了冻死人的事情。大雪也给秦谊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住在外城郭区的他上下班也是非常麻烦,前几天还差点儿连人带马一起摔倒。

“对了!程门立雪啊!”

看着看着秦谊突然想起来了一个关于大雪的传统美德故事,真要是把这件事情弄到自己身上,少不得给自己刷出一波声望来。

到时候自己也成了有故事的人,再找人帮着炒作一番,肯定马上也会成为有德行的人物,从而被更多的士人所关注,说不准日后也会成为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话。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本来办事有些拖拉的秦谊变得可是雷厉风行起来,一旦想到什么事情,立马便会着手去做。没办法,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想要给他送帽子的人实在太多太强大了,逼得秦谊牟足了劲钻营投机。

想要程门立雪,首先得找一个老师,这个秦谊还真有。原先秦谊刚来雒阳的时候,靠着伯父秦升的关系,秦谊还进太学进修了半年。

如果要是在西汉时期进入太学学习,那可真是了不得的机会,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太学生只有几十人。不过到了秦谊这个年代,太学生已经非常不值钱了,按照《后汉书·党锢列传》中的记载,在汉灵帝时期的太学生已经达到了三万人。

所以秦谊在太学进修过的经历,对他的仕途没有太大的帮助。有时候秦谊也是恶毒得猜测,太学扩招可能是汉灵帝用来报复党锢期间搞事情的太学生(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这一扩招直接让太学生入仕无门了。

这段学习经历除了证明秦谊不适合研习经学外,还让秦谊认识了一个太学里的候补博士。

咱大汉王朝是没有候补博士这个岗位的,有的只是五经博士。这五经博士的名额非常有限,一般只有十来个,多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个,都是当今最博学多识的学者。

这么多博士给三万学生上课,却也是有些忙不过来,于是就找了一些所谓的候补博士来帮着上课,一旦有些五经博士挂点,这些候补博士便能够补上这个缺口。

初期这些候补博士还是能够补上五经博士的实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经博士的补遗根本就没了这些候补博士的份,候补博士已经成了太学里面特定临时工老师的称谓。

也就是说,这些候补博士和大将军府的书令史秦谊一个样,都是国家不承认编制的临时工罢了,而且和有着无限未来的秦谊不同,这些候补博士也就这个样子了,而且随着太学的缩编他们还有可能失业。

秦谊认识的这个候补博士叫做樊立,今年四十一岁,洛阳本地人。说起来樊立樊老师那绝对是祖上阔过的,是东汉建国之初的四姓小侯之后。

东汉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为身为外戚的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建了一所贵族学校,召集名师给他们传授经学,因为这四家都不是列侯所以被叫做小侯。

无数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二百年过去了,外戚都不知道换了几茬,这四姓小侯早就败落,樊立家里条件也是一般,不过好歹祖上学到的经学传了下来,也就靠着这点儿祖宗的荫蔽,樊立这才到太学中当了一名候补博士。

转正是不可能的了,樊老师在教学之余,也就在太学中为自己的独女物色起女婿人选来,不过太学中很多学生都是地方上的世家豪强子弟,还看不上他这种祖上阔过的破落户。

最终樊老师看上了卖相不错的秦谊,不过秦谊老早便和原平隔壁广武县的土豪杜威家的女儿订下了娃娃亲,让樊老师也是扑了一个空。

不过事情虽然没有成,但秦谊和樊老师的关系倒是处的不错,毕竟在大雒阳有点儿小自卑的秦谊遇到一个愿意把女儿托付给自己的长辈也是很感动。所以这两年来秦谊和樊立一直在走动,樊立算是秦谊在雒阳城内不多的师友。

于是当下班之后离开内城,秦谊马上到郭区的市场买了几斤羊肉,然后骑马去了在雒阳外城另外一侧的樊立家。

根据秦谊的记忆,自己这个樊老师日子过得也是非常不如意,对他这种半截身子进了土的人,前途自然是没有的,此外还有一个尚未出格的女儿需要操心,他的这个宝贝女儿马上也要到了交剩女税的时候了。

凭借着两人以往的交情,再向樊立许诺一下将来帮着照顾一下他的女儿,秦谊让樊立配合自己演一场戏,然后再帮着自己宣扬一下,樊立应该会答应下来,毕竟这事对樊立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真要是火了,得益的可不只是秦谊一人,樊立这么一个教出秦谊这种尊师重道好学生的好老师,那也不是应该被人称赞一下,说不准到时候是樊立也能跟着火一把,青史留名不说,混个转正的机会还是有希望的。

——我是樊门立雪的分界线——

“一日见立,立偶瞑坐,谊侍立不去,立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汉·刘义隆《世说新语·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