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作者:名剑山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36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章 议政
第七章议政
“遵太后懿旨。”杨士奇起身说道:“而今朝廷有三件大事,却是急务,不可拖延了。”
“皇帝大行,天下震动,陛下尚在冲龄。恐有妖言惑重之辈。”
“故,臣请派遣公侯出镇,各地震慑天下宵小。”
太后听了,对张辅说道:“英国公,你觉得如何?”
朱祁镇暗暗想道:“文臣如何能震慑天下宵小,只是武将,而英国公作为天下公侯之首,是内阁之中勋臣的代表,太后自然不能越过他去。”
张辅说道:“以臣之见,九边有谭广镇守甘肃,巫凯镇守辽东,大同宣府为行在所控,西南之地,山云镇守广西,沐晟镇守云南。李贤镇守南京,太监王景弘亦在南京。各部当无事,唯有江西有民变,尚不定,当派遣重将往镇。湖广也当派一员重将。”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暗点头。
九边防备蒙古,这是大明重点防线。而南方有交趾,还有云南各地土司,都为边患,故而张辅先说九边,再说西南。
江西民变,朱祁镇之前没有听说过,不过听张辅提起,想来也是有事。但是为什么湖广不细说,反而直接说派大将往镇?
王振就站在朱祁镇身后,低声说道:“楚王。”
朱祁镇听了,暗道:“是啊,楚王。”
不听王振说,朱祁镇都忘记了还有外面的诸王的,不过经过正永乐,宣德两帝次第限制藩王之后,各地藩王能够拥有实权的,已经不多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朝廷这么重视楚王,是因为湖广的地理位置?还是楚王手中有别的王爷没有的东西?
朱祁镇只是将这件事情暗自记下来,之后再细细查访。一并被记下来的,还有张辅所言的人名,谭广,巫凯,山云,沐晟。
太后说道:“英国公觉得该派谁去?”
张辅说道:“当派毛翔,武兴,一去江西,一去湖广。”
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毛翔去湖广,武兴去江西便是了。”
杨士奇立即说道:“臣遵旨。”
太后说道:“杨师傅,继续说。”
杨士奇说道:“再有就是大行皇帝的寝陵。大行皇帝去的太突然了。”
太后也垂泪说道:“好,立即派人去天寿山勘探吉地,为大行皇帝修建寝陵。”
杨士奇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也太仓促了。”
朱祁镇即便学识不渊博,但是也能听过大名鼎鼎的十三陵,知道每一个寝陵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很多皇帝的寝陵都要修上十几年的,而宣宗皇帝去世的太突然了。
而且整个宣德年间,财政上并不宽裕,所以宣宗皇帝以自己年富力强,将寝陵工程暂且停止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
朱祁镇正想着,却听见太后继续说道:“仁宗皇帝的寝陵,以简朴为尚,而今我皇儿的,也照着仁宗皇帝寝陵造吧。”
“臣明白。”杨士奇说道。
随即杨士奇说道:“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国不可一日无君,应选良辰吉日,太子登基以奉宗庙。”
朱祁镇听到这里,心中猛地一跳。
他忍不住紧张起来了,他虽然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太后万万没有反悔的可能了,但是这事情一日不敲定,他一日不放心。
随即有一丝燥热之意,涌上心头。
或许九岁的朱祁镇还不知道什么是皇帝,但是而今的朱祁镇却是明白的。让他如何不激动。
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说道:“最近的吉时在什么时候?”
杨士奇说道:“酉癸。”
太后微微一算,说道:“就是初九。”
杨士奇说道:“正是。”
太后微微一叹,说道:“都准备起来吧。”
“臣遵旨。”杨士奇说道。
朱祁镇看了这一幕,也慢慢的看出来一点苗头了。
内阁仅仅是一个咨询,建议的机构,或许在明晚期有了部分的相权,但是而今却不能做任何决定。
只能给皇帝提供方案,真正拍板的只有皇帝本人。
“果然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心中暗道,此刻他似乎懂了太后的一些心思。
又听太皇太后继续说道:“皇帝尚小,今后早朝,先一日将奏本送入大内。择数件重要的事情,在早朝上说一说便是了。”
杨士奇听了微微一顿,说道:“臣明白。”
早朝本来是决事时间,不管是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几位皇帝都在早朝之上做出决断。
但是朱祁镇而今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
太后的建议,将早朝给仪式化了。
恐怕今后早朝就是百官朝拜天子,然后说几件早已商量好的事情,随后一一退下,各自归衙处理公务去了。
在太后与杨士奇看来,不过是权宜之机罢了。
等小皇帝长大之后,就要回归祖制。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竟然成为了大明朝的祖制,早朝不过虚文而已,以至于皇帝不上朝成为习惯。
太后随即说道:“今天议事就到这里了,将各地的奏疏全部贴黄之后,送进大内,就好生筹备登基大典吧。”
“臣等领命。”杨士奇说道。
随即太后带着朱祁镇怎么来又怎么走了。
太后并没有放朱祁镇回去,而是回到了慈宁宫之中,屏退左右,对朱祁镇说道:“而今你虽然没有登基,已经是我大明的天子。”
朱祁镇立即说道:“谢太后扶持。”
太后微微一笑,笑容之中带了一丝苦涩。但是此刻她也不敢将朱祁镇真当做孩子。襄王金册之事,她必须解释清楚,否则是为襄王种下了祸根。
她说道:“之前我在宗人府取了襄王金册,却不是动了废立之念,只是担心你年纪太小,受了外人蒙蔽,杨士奇等人,固然对大明忠心有加,但是对你这个皇帝却未必多放在心上,这些老臣,都各自有各自的主意。看兵部这些年的作为就知道,兵部尚书王骥去年上书,请为兵部加派人手。”
“但是我朝各部,行事都有一定之规,各部要多少人,在太祖朝都定下来了,即便后来偶有更改,但也不多,只有王骥一口气上奏要好几十个人。”
“而且不是第一次了。”
“兵部事务繁忙,一股脑将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侵占了不知道多少。都是这几位老先生的手段。”
“他们未必不是忠心之举,只是他们的忠心,与我皇家所要的忠心未必是一样的。”
“故而我想让你襄王叔,辅政监国。”
“既然你不愿意,这金册我交给你手中便是了。”随即太后拿出一封文书,还有玉牒金册,要递给朱祁镇。
朱祁镇立即说道:“孙儿不知太后苦心,实在是大不孝,还请太后责罚。这金册,孙儿万万不敢接。”
太后说道:“你不接,我使人将它放回去便是了。只是你今后就是我大明的九五之尊了。就不当你是小孩了。今后朝中所有文书,都交给王振,王振代你批了,让内阁诸先生过目,如果诸位先生觉得不对,闹到我这里来,如果是王振你错了,我自然要处置王振,你且观政便是了。”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了。顿时又生出一丝惭愧之意。
如此看来,是他杞人忧天了。他即便什么也不做,这位置也是他的。说道:“孙儿谢过太后。”
太后说道:“旁人叫我太后,你也叫吗?”
朱祁镇一听说道:“孙儿拜见娘娘。”
太后这才开颜一笑,说道:“回去吧。”太后让人送走了朱祁镇,心中却是暗道:“这孩子果然与孙氏一点也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