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鸣镝风云录

作者:黄达苍 | 分类:历史 | 字数:23.5万

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

书名:大宋鸣镝风云录 作者:黄达苍 字数:2115 更新时间:2024-10-11 11:21:19

李格非打了一个漂亮的太极推手,轻轻松松的把一个大难题又推回到了皇上身上。我心想,李格非这貌似书生的大理寺卿正可不简单哦,单是这一份审时度势的能力便不容小觑。我知道他与四王素有交好,本以为他会力保徐海的,孰料其会看出我大力打压四王之意,却是站在公允的立场说话。

我不置可否,想看看众臣工怎么说。

但是众臣工也不知皇上的心意,他们只知道刚才的三位尚书的意思是保全沈揭,现在沈揭已经没事了,管他怎么处理徐海。他们也不太好说话,毕竟这徐海是蔡王府的人啊,一不小心,可能会得罪皇上或是蔡王也难说。

八贤王瞧了众臣一眼,他老人家可是心知肚明是什么回事,无论是好人坏人,只好自己来当了。毕竟众臣工不好说,而四王因为牵涉到他们的利益,也不敢说,只有自己是身在局外,可以为此事说上一两句话的了。

“陛下,请容许老臣说上两句。”八贤王出列道。

“八王叔请说。”

我知道八贤王肯定会为徐海说情,不过此事我也不太想大张旗鼓的处理,毕竟蔡王也是皇室中人,只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就够了,倒也不用太给他难堪。

八贤王不紧不慢的道:“皇上,刚才李卿正说得不错,不偏不倚的维护大宋律法的严肃性是大理寺的职责所在,这徐海如此飞扬跋扈,确实也该给点苦头他吃吃,以儆效尤。”

说到这里,八王爷顿了一下。只见蔡王赵似脸色一阵不安,心想难道连八贤王也是这样认为吗,看来所谓的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啊,人千万不要走背运,一旦走背运了,说不定连喝凉水都会塞着牙缝呢。

八贤王看蔡王赵似的脸色变幻,心知他是怎么想的,这也难怪蔡王,自他的一母同胞哲宗登基以来,赵似是盛气凌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八王也想他经过此事以后,可以收敛收敛,不然要是犯下什么事来,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了。

八贤王语气一转,诚恳地道:“皇上,此事是不是给老臣和诸位王爷一个面子,毕竟徐海还是蔡王徐妃的亲弟弟,要是太过了于皇室的脸面也不好看,老臣以为,就给徐海杖责四十,给他一次机会,警告他一下,不要发配充军罢。”

既然有八贤王出头,众臣工又见皇上是在颔首微笑,一些善于揣摩圣意的臣子也就纷纷为徐海求情,包括宰相韩忠彦和其它的三位尚书也是支持八贤王的建议,只有陈王、蔡王、卫王、定王四个人无动于衷。

我稍微的故作考虑了一下,散淡的道:“好吧,既然有八王爷和众位卿家求情,那这次就放徐海一马,杖责四十吧。”

说完,我转向曾布道:“曾卿家啊,朝会以后让五城兵马指挥的巡哨营把人犯转给你,在开封府大堂当堂杖责四十,以儆效尤。”

这一来,蔡王赵似也就无话可说了,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能够不发配充军就是好事,自己难道还能求皇上赦免了徐海不成,赵佶可不比是自己的哲宗哥哥。

待徐海一案事情一了结,宰相韩忠彦马上出列道:“启禀皇上,臣与六部尚书联本有事要奏。”

众臣工一听不由大为惊奇,这以宰相和六部尚书联名上奏的事可是历朝甚稀,要不是牵涉到军国大事,那是很少有的事情,大家不禁竖起耳朵,到底朝中出了什么大事?

“呈上来。”

小林子快步下去把韩忠彦的奏本拿了上来。

我扫了一眼,见是韩忠彦和六部尚书启奏关于改革御史台的一揽子方案,其中大体设想和我当初与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便让小林子把奏本传下去给众人浏览。

众人只是简单的看了一遍,奏本就回到了韩忠彦的手中,不过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这并不是韩相和六部尚书的主意,而是皇上授意他们如此做的。

只看改革后的都察和监察两院直接受命于皇上就知道了,要是韩相和六部尚书的意思,就算不是争权,也要把这一份好差事谋到手的,岂可让皇上一人独占。而且这么大的一件事,没有皇上的授意,想来韩相和六部尚书还没有这么大胆。

“韩相,你向众卿家解释一番吧。”

韩忠彦在心中腹拟好说辞,不慌不忙地道:“皇上,诸位同僚,关于御史台的改革,老夫与六部尚书酝酿已久,御史台当初的设立是为了纠察各路地方和京中文武百官,而近几十年来,御史台却渐渐走了样,变成了直接与内阁和六部九卿争名夺利的工具,历次朝中的倒相风波,都是御史台在推波助澜。”

“各位同僚,这并不是我韩忠彦在相位上存了什么私心杂念,改革后的都察院还同样负责纠弹中央百官,要是各位对丞相的作法有什么异议,同样可以通过都察院直接弹劾,且不用经过朝会,由都察院院长直接上达天听。”

“其次是原察院的监察御史已经形同虚设,根本无法监察地方各路官吏,以致地方民情和官情无法上达天听。”

“这次的御史台改革经老夫与六部尚书商议,决定把御史台一分为二,御史台原察院改为监察院,属下监察御史,职责不变,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各道的官吏,并在各地设立分院。各地分院直属于监察院直接管理,地方各级部门不得插手和干涉。”

“御史台原台院改为都察院,属下的侍御史,职责不变,负责纠弹中央百官,并负责参与大理寺的审判活动和审理皇帝交付的案件,巡视纠察京城。”

“取消殿院和中侍御史,其原负责的纠弹百官在宫殿中违法失礼之事,并巡视朝会职责改由礼部和班直金吾卫负责,两院不再具有原先御史台联同中书侍郎的封驳权。这封驳权原来的用意是怕朝中皇上不明下情,圣旨与内阁有分歧时用的。而当今圣上圣明,老夫与六部尚书生怕有些有心人以此为由,使皇上政令无法迅速下达,延误朝政和战机,故拟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