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曾经血殇的墓
作者:火凤骄凰 | 分类:历史 | 字数:2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相信一千年以后,梅令村还有人评说着这个故事。
相信一千年认后,梅令村还有人记得这个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还可以这样地流传下去,流传下来。
阴历二月廿七,是梅令村李族开族始祖崇升公忌神日,所以梅令村李族,将每年的阴历二月廿七,定为扫墓拜祖的日子。
这一天,但属梅令村李族的,不管搬迀在外的,外出工作的,参加拜祖的人就会聚梅令村,年年敲锣打鼓,烧炮舞狮,热闹非常。有久别重逢的,有初次见面的,客气寒喧,祥乐和融。
小时候就喜欢跟去扫墓,一来好玩,二来有糖吃,有炮仗烧。虽翻山越岭的,也乐此不疲。
但有一座祖墓,是规定每年秋分日拜祀的,而且是和张姓人合拜的,那就是--“明德公墓”。
“ 明德公墓”座落在梅令村瓦窑坪坪顶。整座墓全由砖石彻成,气势恢宏。“明德公墓”是一座李族俭德公和张姓火明公合葬墓,所以称之为“明徳公墓”,由张、李两姓人合钱合力共建。“明德公墓”穴名为“金牛顶角”,瓦窑坪顶为金牛额,左右两边的荒木岭和老鹰顶为金牛角,两角向前顶出,环抱着瓦窑坪,后面是北记坪,北记坪东南面有孖子崖突然兀起,为牛颈峰,孖子崖是步阳崖属岭,上有两峰,故名为“孖子”,真如水牛抵角时凸起的两个肩骨。孖子崖崖陡壁峻,“明德公墓”就形成这样一个格局:前望瓦窑坪,后锁牛栏冲,踞住“明德公墓”守住瓦窑坪,瓦窑坪南面的牛栏冲就别想从北记坪过来。地师说:确是一座好墓。
“明德公墓”左侧,老一棵老松,苍劲挺拨,枝叶茂盛,那滔滔的涛声,好象随时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一种悲壮。
老松底下,建有一亭,亭内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却没有碑文,但每年拜祭“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都会在石碑面前仔细品读,好象上面真有字似的,能品读出什么东西来。看大家品读石碑,先是品读的津津有味,接着是动情叹息,再后有人壮怀激烈,大呼“过瘾”,小时候不觉什么,长大觉得奇怪,再长大就明白了,那块石碑虽然没字,却记载着一段怎样的历史,一个怎样悲壮的故事。
跟去拜祭“明德公墓”最大的乐趣是听评书。上年纪有学识的人喜欢在“明德公墓”前给别人讲述“明德公墓”的历史,会讲的绘声绘色,而且还学象学样,讲得惟妙惟肖,听得人如醉如痴,每到动情之处,总有人凄然下泪。
记得评书讲得最好的是李姓世业三哥,世业三哥是县中学退休的历史老师。
小时候顽皮,听了评书,就和小伙伴在“明德公墓”右后侧下面的北记梯田照着评书的情节学冲锋。
明德公墓故事中的**就发生在北记坪那片并不算陡的梯田里。
冲锋的结果,是跳下明德公墓的墓槽[坟仁和坟围之间的沟槽],嘴里一边学着**爆炸的声音,接着是趴在坟仁上装死。
“读书吧!”父亲怒斥道,“你也学英雄 ,出来。”
于是低着头从墓门出来。
众人都“哈哈”地笑。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明白了,学那样的英雄,确是很难,不但要有一种怎样的无畏精神和一种怎样的勇气,而且要有一种怎样的切齿之恨和一种怎样的家国之仇。
拜"明徳公墓",仪式是最庄重的。张、李两姓人在拜墓仪式开始前可以在墓前称兄道弟,天南海此。但仪式一开始,大家就必须整装肃容。在墓台上摆好祭品,人在拜台排好队伍,人多,拜台显得过小,队伍就排出拜台之外。准备妥当,有专门的人读祭文。祭文读罢,开始喊礼,先由年长者行礼,上香.敬酒,再由底下的人叩拜。似模似样。大人们首先得叮嘱孩子不许乱笑。若然有笑,必被训斥。
据说,以前拜罢明德公墓,张、李两姓人还在墓前"开盘",舞狮、打功夫、杂耍。现在的人懒了,就省去了这个节目。
但有一个程序是不能省的,而且还不能偷懒,那就是--拉队过十七义岗,给英雄们上支香.、敬杯酒、缅怀英烈。
听老人说,十七义岗原名为老鹰岗,因为那儿埋葬着十七位英雄义士,村民就将老鹰岗改名为十七义岗了。
十七义岗的英雄坟,最靠右的就是牺牲得最壮烈的永柏坟。据说,永柏坟内安葬的并不是永柏公的尸首,而是永柏的骨灰和衣物。但永柏坟正是十七义岗上最受人尊敬的坟。
紧挨着永柏坟的,是张姓秀英姑坟。李姓人说,秀英姑是永柏的老婆。张姓人对这个说法从来没有人表示反对。永柏房头的人来拜永柏,也拜秀英姑。
长大了,不用再跟着父亲去扫墓,而是自己和众人一道前往。在明德公墓前,年年听到那个悲壮的故事。听得多了,突然地觉得,应该把那个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个故事的喜与悲,笑与泪,悲壮与惨烈。
曾几何时,为了一座坟墓,梅令村张、李两姓打生打死,刀枪见血。然而,就在那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张、李两姓却能抛开恨怨,同仇敌忾,为梅令村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