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五代河山风月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1万

第560章 献俘

书名:五代河山风月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字数:2118 更新时间:2025-01-27 01:40:37

第560章 献俘

九月,史皇帝开始回大梁,临走时也对关北,山后一些地区做了重新安排。

向训调回朝中任用,由杨继业担任太原知府兼领忻州,代州等三州军事指挥使。

这个升迁是十分巨大的,因为要奖赏杨继业在此次大战中的功劳,自秦国建立之后,史皇帝一直在有意控制文武官员的权力,不让他们做大。

如杨继业的安排,虽然都是封疆大吏,可相比唐朝中晚期的节度使还是差多了,他有太原的行政权却没有兵权,能掌控忻州,代州边镇兵马,但当地行政权肯定在知州手中。

这样的任命在和平年代是司空见惯的,地方军政权力分开,可在战乱时代却是致命的。

因为战争瞬息万变,讲究的是高效,不能有任何掣肘,如果想在战争上获取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量军政权力都给领边大将,让他们可以及时决策,不受掣肘,才能击退敌人。

这就是为什么汉末有那么军政大权一手的刺史,州牧,唐中晚期到五代十国有那么多地方军政权力一身的节度使。

汉末是因为朝廷无力对抗黄巾起义只能下放军政大权,唐朝中期则是为对抗安史叛军只能下放军政大权,结果都是放下去容易,收回来难,都导致全国藩镇林立,国家分崩离析。

而之前无论是梁、唐、晋、汉、周,还是周边的各个割据政权,都因为周围强敌林立,天下分崩离析,必须保持高度备战状态,所以保留节度使的军政大权,让他们能够随机应变,一人决断来加强军队战斗力。

而中央大国则压力更大,因为北方霸主辽国还虎视眈眈,所以中央既防备藩镇,又根本不敢得罪藩镇,因为还要靠拉拢那些节度使来抵抗辽国。

那时候削藩基本等于找死,好一些的就是边地大将被掣肘,无法阻挡辽军,让辽人南下,坏一些的人家直接反了朝廷,反正这些年都是皇帝轮流做,谁拳头大谁是爷,而更坏的则是直接将那些领兵大将推向敌国怀抱。

所以外患不解决,藩镇割据就无法根除,想在战乱中削藩,几乎等于壮士断腕。

不过随着史皇帝的南征北战,天下一统,这些事就顺理成章了,因为辽国的覆灭,燕云十六州的收回,太原及其北面的边防压力骤减,就不会有那些顾虑。

而随着北方大片领土的收回,帝国最北端的边防重镇也会由雁门关推至大同,这需要在那一带修建新的莲花堡,招募训练军队,重新设置边防要地。

这些事都必须要一个熟悉军队,熟悉炮兵作战,参加过战争的人去执行,同时还要有文化,有治理地方,处理公务的才能,毕竟还需要恢复生产生活,主持新法律推行等。

最终他想到了孟玄喆。

于是单独在幽州王宫中孟玄喆谈了一会儿,孟玄喆最终同意带兵去云州,并且保证两年内大体构筑好防线,在关键要道都修筑上莲花堡。

史皇帝很高兴,又赞扬了他一番。

于是在幽州,史皇帝补授孟玄喆为权知云州事,兼云州防御使,领五营人马北上,负责修筑构建北面防线。

不过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史皇帝给他放三个月的假,准许他先回大梁去接家属。

之后,史皇帝没有过多的停留,于九月中旬开始班师回朝。

大军主力部队也随行南下,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沿途受到很多百姓的欢迎。

而随着防线北推,三关防线的重要性也就减弱了,史皇帝下令将原本三关附近保持的常备五万左右禁军削减到五百人,在大清河畔留守莲花堡。

如今秦国的主要北方防线会在接下一两年内直接向北延伸千里,到达云州,潢州一带。

而二线防线也会是幽州,太原,锦州一线,不再是镇州、雄州一带。

很多事都需要重新部署,这些只有回到京城之后慢慢商讨。

大军到达黄河渡口时,已经有官员在等候迎接,史皇帝喝过他们准备的酒水,随后开始渡河,大军估计要两个时辰才能渡完。

史皇帝没有先走,而是等候诸军将士,在河边饮马,直到全军渡河,才开始向大梁开拔。

到达陈桥驿时,皇后已率百官在驿站迎接,并带着大量城内衙役人马为大军准备好犒劳的酒肉。

史从云先让诸将等大军带回大营,今年以酒肉犒赏三军,自己则在禁卫护送下,领着大量俘虏,在百官恭迎之下入城。

随着他入城,城中到处都是夹道相迎的百姓,百姓们挤满封丘门左右,乃至桥边所有空地,还有些爬在路边树上,房屋顶上,到处都是人。

有人高呼万岁,有人向人群中张望,不知道是想看看史皇帝样貌,还是想看看被俘虏的辽国国主到底长什么样。

还有些年轻的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挤在路边,大概是想史皇帝能看上一眼。

不过史皇帝一本正经,只是不停向四方民众挥手示意,展示自己的风范。

之后就是太庙献俘和宣德门献俘,由于史皇帝御驾亲征,所以宣德门献俘主要是给百姓看的,宣德门外百姓人山人海,都兴奋挤着想要看看传说中的辽国国主是什么样。

史皇帝带着皇后坐在上方,主帅李处耘用绳子牵着耶律贤,高声念了一大断义愤填膺,前面阐述辽国罪行累累,杀戮劫掠中国边民,二十多年前还攻入大梁掠夺民财等种种十恶不赦的罪行,总之足足有五十多条大罪,听得史皇帝都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文人真会编.

只有话锋一转,开始称赞当今陛下的文韬武略,以及剿灭辽国的千秋之功。

随后,又牵着耶律贤去太庙,祭高天地先祖,他们完成的丰功伟业,又再次把耶律贤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样样一套标准流程走完之后,献俘才算完成。

好在这些年来耶律贤也不是第一个,所谓熟能生巧,文武百官们都熟练了,所以在天黑之前,所有仪式都完成了。

之后耶律贤一家暂时被安置在鸿胪寺的驿馆,等候处置,跟多的事情还在等着史皇帝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