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5章 小人点火(1)
晋国撤军的消息很快传到绛城。大军班师未至,灵公已经知悉。
晋军撤军,灵公非常不解。明明已经赶到郑国,为何不战而退?最近三年,晋楚中原争强,都是楚国占据上风。身为中原霸主,晋国接连遭遇不利,而且都是输给同一对手。连不管事的灵公都紧张起来。
大军出征之前,灵公特意召见赵盾。他反复强调此役的重要性,并提醒赵盾,务必要打赢郑国,一扫前两次失利的颓势。赵盾信誓旦旦的保证,说是一定不会让楚国再得意下去。拼尽全力也要将郑国争取过来,否则晋国中原的领导大权势必会旁落。
为何一转眼赵盾就领兵返国?楚国也不追赶?明明是一触即发的战斗,就这样云淡风轻的和平解决了?明明是敌我双方,应该势不两立才对,据说两国主将却像朋友似的不吵不闹。灵公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楚国当然可以谈笑风生,毕竟它的问题解决了。它保护了自己的盟友,守住了盟约。
晋国的问题仍悬而未决,郑国继续呆在楚国的怀抱。
赵盾一回到绛城,灵公便迫不及待的召见他。
决定撤兵后,赵盾便命人将撤退始末写在信中,并派快马将信送给灵公。退兵的原因也简单陈述其中。灵公如此迫切的要见他,可见有诸多不解。赵盾做好准备,等灵公发问。
“大将军长途奔劳,辛苦了。”灵公非常客气,态度也十分恭敬。
“谢君主关怀。打仗出征是微臣职责所在,不敢言苦。”久违的客气有礼的灵公,赵盾倍感陌生。上次在湖边,两人的剑拔弩张还历历在目。
“既然已遭遇楚军,为何不战而退,寡人实在难以理解。”虽说有快马回报,可是寥寥数语实在语焉不详。灵公毕竟政治经验少,对公事知之不多。想知道什么,也不会拐弯抹角,而是直奔主题。
“楚军未雨绸缪,先头部队率先抵达郑国。我军到时已错失先机,故此撤军。”果真是因为撤军的事。赵盾心想,信中已经写了,还要追问,可见你也知道着急了。
“依大将军所说,但凡战役,如果失了先机,后到者只能放弃?”灵公对赵盾的回答很不满意。照这个逻辑,守方肯定大胜,哪还有攻城的人什么事呢?
“不能一概而论。”察觉到灵公的不满,赵盾耐心解释道:“此番出征,我军的目的并非摧城拔寨。而是要震慑郑国,逼它与我国结盟。以便未来将郑国为中心,将中原小国联合起来,为我国所用,一同抵御楚国。”
“可是,我军赶到时,郑国已然布满楚军。综合各种情报来看,楚军很可能还有后援。如果强攻,可能还未攻下,楚国的援军已经赶到。到那时,我军将陷入对手包围,危机重重。”
“如果楚国的援军还未赶到,我军便已攻下城呢?”灵公觉得,赵盾的假设只是一味往坏的方面想,却没有想好的一面。
“有此可能。”今日的灵公好像忽然变聪明了,反应也敏捷了。他探究到底的精力似乎只放在游戏玩乐上面,很少关注正事,真是奇怪。但是,既然君主有怀疑,赵盾就必须释疑,“但是,作为领兵将领,每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不能轻易涉险。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还是不好贸然行动的好,否则怕是将士白白被牺牲。”
“大将军在做出撤军决定时,有没有权衡过两者可能性的大小?还是一开始就认定,不可能战胜对方?”灵公紧紧相逼。
“两者都想过。”赵盾有丝不悦,有种被怀疑的反感在胸口升起。“得知楚军已经进驻郑国,微臣与士会将军就商讨过如何应对。我们一致认为,我军胜算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最后选择了撤军。”
“撤军前,大将军似乎还专门去和楚军的将领碰了个面?”就是这一点,灵公非常怀疑。
“已经去到郑国,得知对方已经到了,对方也知我军也到了。如果不声不响的走掉,会让外界以为,晋国不敌楚国,所以仓皇而逃。”关于这点,外界有各种揣测,赵盾不得不重点说明,“之所以跟楚军碰面是有原因的——”
“微臣以为,未来晋国和楚国还会有许多回合的交手。借此机会了解对手,探听虚实,这是其一;其二,虽说我军胜算不大,但是在人数上是超过对方的。微臣已在城外布好兵,城中要地也有军队接应。一旦楚军突然发动攻击,信号一响,立马有兵马驰援。相信楚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我军定能全身而退。”
“据大将军了解,楚国的将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楚国令尹斗椒来自若敖氏家族。此人战功彪炳,甚是高傲。在战场上就公开宣称,没有若敖氏,就没有楚国的今日。”赵盾故意刺激他,就是想看看他究竟是否如外界所说的目中无人。结果证明,果真名不虚传。当着两国军士的面,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可见此人的骄横。“见到他,是微臣此番的最大收获。”
“这是为何?”灵公的好奇心被提了起来。
“若敖氏与楚国王室之间早已暗流涌动。此番斗椒当众居功自傲,必然会传到楚王耳中。楚王正想找理由除掉他,听到这番说辞,定会怒火中烧。此人命不久矣,又何必与他争锋?‘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何不拭目以待?”
“如此傲慢之人,为何会听之任之,让大将军率军全身而退呢?”灵公还在纠结这个问题。
“楚军虽占先机,但是援兵未至。我军要走,他们非要阻拦,我国城内外的驻兵一旦拼了死力攻城,楚军也未必能扛得住。就算扛得住,恐怕也要损失惨重。”
楚军应该是基于现实困难才决定放过晋军,这一点,赵盾很有把握。“楚国此行的目的是保护郑国不受我国威胁,继续做他们忠实的盟友。我国同意撤军,他们目的便已达到,所以也不必要再做无畏的牺牲。”
“可是,楚国为何会突然出现在郑国,先于我军抵达郑国都城?”灵公追问源头。
“这一点,微臣也不知。”这也是赵盾想不通的地方。
灵公忽然不说话了。他上下打量赵盾,赵盾不明就里,直直的回视他。君臣二人都不说话。沉默了好半晌,灵公说道:“没什么事了,大将军回去歇息吧。”
赵盾告退。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很纳闷,今日的君主,怎么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上次的规劝有了效果?他悔过自新,决定要改恶迁善了?还是因为确实关心此役的输赢。因为赵盾没有履行他战前的承诺,所以他急着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