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室再兴
作者:长弓挽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10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2章 秋粮涨价了
这几日涿县最忙的,还是督亢亭的家具厂。
不仅涿县各户定的家具不少,范阳忽然又增加了一大批订单,近千套家具的产量,让家具厂工匠忙得四脚朝天。
刘和来家具厂考察,见高兴亲自上阵,将他拉过一边:“你现在是昌和家具的主事,掌柜的,要以培养人才为主,不是去干苦力,懂吗?”
高兴急得快要哭出来了:“主公,实不相瞒,最近订单猛增,范阳的一千套家具只有一月时间,工匠们日夜不停赶工, 恐怕也难供应得上,属下不亲自动手不行了。”
刘和笑道:“你一人并不能改变什么,而是要想办法提高效率,范阳的家具数量虽大,但都是同等样式的桌椅,可以叫人分批、分类制作,有人专门负责桌面、桌腿等材料,有人专门组装,这不就快了吗?”
“唉呀,主公真是聪明!”高兴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猛地一拍脑袋:“这等妙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以后要多动脑子,少动手,你是做管理的,懂吗?”刘和以大老板的姿态拍了拍高兴的肩膀,言道:“范阳还会有一家更大的家具厂,你要多培养人才,以后管理的可不止这一处,任重道远呐!”
“多谢主公!”高兴见刘和对他如此信任,激动得无以复加。
刘和带着高兴转了一圈,大概指点了一下普通家具该如何批量生产,这种流水线的产品其实更好做,只要人力配置得当,不需要专门的木匠也能参与,这样招聘人工就方便多了。
这段时间光是家具就卖出了一千多万钱,刘和自以为钱已经够多了,但自从上次使者来,说张让开口就向皇甫嵩要六千万钱,刘和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薄,自己的这点家底,还不够人家收贿的呢!
另外酒厂在甄尧派人管理之下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在十几为酿酒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酿出三大系列的酒液,再加以调配、窖藏等工序,最高等级的酒一斤可以卖到一万钱,如今的酒池完全可以称之为聚宝盆。
至于刘和那天拿出来的香皂,目前效果还是不太满意,主要用羊油、猪油和草木灰混合制成,但调配比例还不满意,刘和又命人找来皂角,用皂荚粉末加上香料等物,做出来的香皂效果好多了。
但这些香料不容易找,上次拿的玫瑰还是甄家给甄道做嫁妆的礼物,这可是从贵霜国运来的香料,哪能这么浪费?
刘和让工匠们继续寻找各种不同材料的草木灰调制,他记得的还有橡树、山毛榉等木材,能提炼碱汁的树木效果会更好,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尝试。
除此之外,刘和还单独开设了几个小厂,专门研究水泥、玻璃和炼煤的方法,以目前的条件,能做出这些东西来就足够先进了,目前铁器不够多,想进一步发展,还要提高炼钢技术才行。
临近学宫开张,卢植、郑玄他们都动身去了范阳,刘和在工坊忙了几日之后,却带着典韦去了右北平,这让众人甚是不解,那偏远之地能有什么吸引他的东西?
秋收之际,各地都洋溢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这段时间也是粮商们最活跃的时间,等秋粮下来,他们都会低价收购一批,等来年春种或者夏季哪里粮食不足的时候,再转卖出去。
大汉正常的粮价在400钱左右一石,近几年战乱四起,涨到了500钱,去年涿县粮价最高的时候将近700钱,直到这两月才逐渐降下来,恢复正常水平。
按照往年收粮的标准,秋粮的价格会稍低一些,大概在320钱左右,正当各家盘算今年卖多少粮食的时候,忽然发现粮价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涨到了420钱。
消息传开,众人纷纷打听,在官府中有些门路的人终于打听到了“内部消息”,原来因为连年出兵,幽州各地府库空虚,官府准备收购一批秋粮补充库存。
消息一出,稍微有些家产的豪族开始先一步走乡串村,暗中收购粮食,但大多数人将信将疑,还在观望之中。
就在此时,官府下发了一道公文,凡是今年免了赋税的所有百姓,都不许将秋粮卖出,若有余粮卖钱,先把粮税补齐再说。
这个公文一出,那些得到消息的粮商瞬间便嗅到了商机,马上开始收购粮食,此时粮价已经涨到了450钱,但他们并不在乎,甚至有些人家还未收割庄稼,已经先交了定金。
九月中旬,原本冷清的范阳城变得热闹无比,原本燕京学宫开张,就有不少士子儒生从各地赶来,想一睹大儒风采,再看看有没有机会进入学宫。
如今粮食又悄悄涨价,附近的粮商押送着大车小辆往这里赶,通往范阳的官道上人满为患,甚至还出现了堵车现象,这在以往是从未见过的。
范阳九月新开张的艳阳楼极为火爆,不仅这是全城最高的一座五层酒楼,还因为它的酒水味道极好,而且几道特别的菜品更让人吃了之后念念不忘。
范阳好几家大户的主人每天晚上都要在这里吃饭喝酒,家里的饭菜根本咽不下去,有几家甚至定了一个月的包厢,将酒楼当做了自家的客房。
“唉呀,亏了亏了,亏大了!”
“可不是吗,昨天还是480钱,今早就涨到五百钱了,我那三十石粮食哦!”
“切,三十石还好意思叫唤,老子辛辛苦苦从清河运来两百石粮食,四百钱卖了,你说亏不亏?”
“那你还不赶紧再收一批来,我看着粮价还要涨。”
“你说得容易,现在粮食都在粮商手里,零散的早没了,想买只能到外地去运……”
酒楼中到处都听到这样的声音,每个人捶胸顿足,唉声叹气,都在讨论卖粮的事情,却很少有人提及燕京学宫。
艳阳楼三楼靠窗的一张桌子上,乔庸正和刘平、高旺二人闲坐,静静地听着四下的议论。
高旺低声说道:“五百钱一石粮食,这还是秋粮,价格太高了吧?”
乔庸笑道:“不高不高,这只是小打小闹,要吸引到真正的大商,至少还要涨一倍才行。”
“嘶——”高旺倒吸一口冷气,瞪大眼睛问道:“这……会不会出问题?”
刘平年纪虽轻,但眼神中透着一股明锐和决然,抿着嘴说道:“涿郡各地的零散粮食都收完了,这个价格一定还会再涨。”
“二公子所言极是!”乔庸赞赏地看了一眼刘平,拍了拍高旺的手臂,“明日让他们再收一批零散商户的粮食,直接涨到六百钱出头。”
“这……”高旺手一颤,这么高的价格收粮,他自己都有些后怕。
乔庸笑道:“放心吧,此事主公已经交代过,在他来范阳之前,我自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