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廉颇篇(2)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字数:3028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1:58

勇冠诸侯

北疆抗胡的少年廉颇,历经赵国朝政动荡变化,长大成人,已至壮年。他又会如何出现在赵惠文王面前,征战诸侯,博得勇冠诸侯的名声?

一件事改变了,赵国武将的命运。这就是战国时代公元前288年,发生的一件大事:秦、齐称帝。

秦国称西帝,齐国称东帝。

秦、齐两国称帝,为什么改变了赵国武将的命运?

这是因为赵国之前的国策,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以李兑为首,主张联齐抗秦;另一种以赵国武将韩徐为首,主张联燕抗齐。

由于李兑是赵国国相,也是沙丘宫变的受益者。公子成死后,他成为赵相,且独断专权,把握朝政近十年。韩徐的主张,遭到否决,并被打压。因此,赵国联齐抗秦的主张占据上风。

秦、齐称帝,有个附加条件,东西夹击赵国。这也标志着李兑联齐抗秦的国策,遭到失败。为了对付秦、齐两国,韩徐联燕抗齐的主张得到了重用。进而,导致赵国权臣李兑被罢相。李兑失势,韩徐得势,改变了赵国武将的命运。

为了破除秦、齐两国对赵国的军事打击,赵国也采取了自救:联合燕、韩、魏、楚等,反对称帝的诸侯,讨伐齐、秦。

齐闵王顶不住中原诸侯的压力,又在苏秦的那句话‘称帝天下共厌",唆使齐闵王废除帝号,并以此为借口,联合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共伐秦国。

齐秦称帝,又演变成了以齐国为首的齐、燕、赵、韩、魏,五国伐秦。

正所谓,盛世靠文,大争之世靠武。中原局势大乱,赵国武将的地位,进一步抬高。这就是公元前287年,齐、燕、赵、韩、魏,五国伐秦。

五国攻秦,秦国抵挡不住,不仅屈辱的被迫废除帝号,还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归还赵。本以为,齐秦称帝事件,就此落下帷幕。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公元前286年,齐闵王趁着中原诸侯的注意力在秦国,虚晃一枪,干了一件大事:趁着宋国内乱,一战灭之。

齐闵王亡宋之举,引发了中原诸侯极度不满。

秦昭襄王第一个站出来,出兵反对,并打赢了齐国,占领了九座城池。赵惠文王也不甘心,出兵伐齐,打赢了。燕昭王也不甘落后,出兵伐齐,也打赢了。

秦、赵、燕三国伐齐,皆取得了胜利,助长了秦昭襄王、燕昭王、赵惠文王的信心。尤其是燕昭王,想要打齐国很多年。齐宣王亡燕之仇,早在燕昭王(在赵武灵王的扶持下复国)心中,生根发芽。

因此,燕昭王复国后只做了两件事:

1、暗中发展。

2、伐齐雪耻。

赵国的沙丘宫变,为燕国带来了很多人才,尤其是军事大才的乐毅。乐毅入燕,举行变法,燕国国力迅猛增长。

燕昭王(公元前316年---公元前286年)积累了三十年的国力,是时候找齐国报仇,一雪前耻。

随着齐国内外交困,燕昭王做了一个决定:伐齐。

这就是公元前284年,战国史上,重大事件,也是齐国有鼎盛走向衰败的征兆:以燕国为首的燕、赵、秦、韩、魏五国合众伐齐。

我在《君王篇之燕昭王篇》以及《名将篇之乐毅篇》,用了大量文字,讲述了为什么五国伐齐是以燕国为首。这里就不多说了。

那么,赵国这边又是什么态度?

齐国亡宋,实力大增。趁着诸侯都打齐国,赵国也不能什么都不做。齐国病了,要它命。

赵惠文王做了一个决定:伐齐。

廉颇,就这样出现在了伐齐的名单之中。

根据野史和其他资料记载,五国的名将阵营,是很强大。

赵国:廉颇。

燕国:乐毅。

秦国:白起。

韩国:暴鸢。

魏国:晋鄙。

兵力:

燕国:二十万。

赵国:十万。

秦国:十万。

魏国:八万。

韩国:八万。

五国联军,加起来五十六万,甚至还要多。这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名将组团阵营,也是诸侯兵力加起来最多的一次。这也是为什么历经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人努力打造强大的齐国,一战之后,齐国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赵惠文王为什么要把伐齐的任务,交给了廉颇?

我想有以下原因:

1、赵国大将韩徐举荐。

2、廉颇在赵国有名声,有能力当担,才获得伐齐主将的任务。

3、赵惠文王知道廉颇的本事。

虽然,此时的廉颇,他的官职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或许记载了,由于年代久远缺失了。但,赵惠文王将伐齐重任交给廉颇,说明了什么?

我觉得有以下几种看法:

1、廉颇军事能力强且能够服众。

2、廉颇在北疆击胡,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3、赵惠文王了解廉颇,且信任他。

简单说,廉颇有能力、有名声、能服众,得到了赵惠文王的信任。故而,赵惠文王把伐齐的任务,交到了廉颇手中。这也是史料记载之中,廉颇第一次亮相舞台。

那么,廉颇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毕竟,廉颇在这之前,没有明确史料证明,他有什么功绩。再加上,齐国连连征战,垂沙败楚、函谷破秦、权地欺燕、西攻三晋、灭亡强宋,有很强大的武力。

五国名将阵营很强大、兵力之多。但,诸侯合众之事,失败又不是第一次。

公元前318年,以魏国为首,合纵楚、魏、赵、韩、燕,还有义渠助阵,伐秦无果。公元前296年,以齐国为首,合纵韩魏伐秦,也没有取得显赫的战功。

那么,齐国历经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代人经营,打造强大的齐国,能否阻击五国联军之势,这个答案,也是未知。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战争最后的结局。

总之,犀首提倡的合纵,又一次被乐毅等人提了上来,被攻打的诸侯是齐国。廉颇,也参加了这次合纵伐齐的军事运动。

接下来,看一下廉颇第一次担任主将,出征伐齐,会有什么表现。

参战国:齐国对战赵、韩、魏、燕、秦五国联军。

时间:公元前284年。

决战地点:济西。

将领:齐触子、达子;联军廉颇、乐毅等人。

结果:联军胜,齐国败。

由于史料残缺,没有记载这场关乎齐国国运之战的相关信息。史料只是简单留下了几个字:齐国败,联军胜。

当然,还留下了一个地名:济西。

谁也没想到,济西之战,成为了五国联军与齐国一决胜负的关键。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强大的齐国,一败涂地,不仅输了,还输得很惨。

齐国为什么会输?

除了齐国自身原因,那就是乐毅太能打,还有其他诸侯国都派出了能打的战将和精锐之师。

总之,这场诸侯合纵伐齐,取得了胜利。

济西之战后,五国诸侯对于是否伐齐,内部意见不一。

燕国:内部分歧不断,但乐毅执意要打。

韩、秦:不想打了,想要撤军。

魏国:只想占领宋国的疆域。

赵国:我想单干。

随着,五国联军内部发生分歧,合纵伐齐,战事告一段落。然,伐齐的战争,并没有结束。燕、赵两国,继续伐齐。

燕国在乐毅的率领下,从北往南,攻打齐国,攻破临淄。

赵国孤军伐齐的任务,落在了廉颇身上。廉颇作战的路线,由西向东。

第一次合纵诸侯伐齐,廉颇取得了战功。孤军伐齐,廉颇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答案:打得很好。

廉颇伐齐之战,是怎样打得,如何指挥的,赵国折损了多少将士,史料没有记载。但,史料记载了廉颇的战功: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

阳晋,齐、赵两国,争夺了很多年,阵亡了很多将士。赵国得到阳晋,就掌控了齐国在河间、河东的大片领土,以壮赵国的实力。

可以说,伐齐之战,廉颇打出了声威,因战功,官拜上卿。此后的廉颇,得到了命运之神的青睐,如开挂般,对外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燕赵救魏,围困秦军与林下。逼迫秦国承认,齐国河间、河东之地,属于赵国。

联燕攻魏伯阳,逼其承认赵国取得的战果。

廉颇孤军伐齐,联燕围秦,征伐魏国,连战连胜,不曾遭遇败绩。因为出色的表现,廉颇博得了一个名声:勇冠诸侯。

这几个字,是对廉颇军事才能,最好的肯定。也是,廉颇成名于天下的开端。

那么,接下来,廉颇又会遭遇到什么?征齐围秦伐魏的他,又怎么会与蔺相如产生矛盾,甚至惹得赵惠文王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