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赵奢篇(2)
回归赵国
公元前296年,赵国发生了沙丘宫变,不仅赵武灵王、三朝老臣肥义、代安君命丧沙丘,还导致大量的人才、将才、后起之秀的人,离开赵国。乐毅、剧辛入燕,赵奢也去了燕国。
燕国历经燕王哙禅位、子之之乱、齐国亡燕大祸,国力大损。赵武灵王干涉燕国内政,扶持燕昭王归国,与齐国抗争。齐国在诸侯共同的打击下,燕地得而复失。
公元前316年,历经六年动荡的燕国,总算结束。燕昭王在诸侯的帮助下,驱逐齐国、中山国,成功复国。但,此时的燕国很孱弱,自保不足,岂能插手中原内政。
燕昭王复国后,很是低调,专心休养生息,不插手中原战事。随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建立的功勋,也让燕昭王看到了希望。燕昭王效仿赵国,推行改革,需要人才。
郭隗就是第一个人才,造就了燕昭王爱贤的名声:黄金招贤。
沙丘宫变对赵国来说是场难以预估的灾难和损失,但,对燕昭王而言是件好事。因为赵国很多大才之人,离赵奔燕,其中最有名的三个人:赵奢、乐毅、剧辛。
也许是这三个人很有名气,或许燕昭王慧眼识珠,又或者燕昭王急需人才。也许,这三个人,表现很优秀。
燕昭王把军事改革、内政改革交给了乐毅、剧辛。北与胡人接壤,南与赵国接壤的上谷郡,交给了赵奢。
这三个人没有让燕昭王失望,乐毅、剧辛改革让燕国军事实力大增,国力雄厚。赵奢驻守上谷郡,也没有战事。但,这三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乐毅选择效忠燕昭王,并助其伐齐雪耻,后率五国之师破齐,因为燕惠王之故,回到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
剧辛留在了燕国,历经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王喜,领兵伐赵,被同时期的庞煖所杀。
赵奢是邯郸人,离赵奔燕,是为了避祸。因此,赵奢是想回到赵国,为母国效力。至于,赵奢归赵的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但,根据残存的资料显示,有三种观点:
1、李兑被罢相。
2、乐毅伐齐之时。
3、乐毅奔赵,被封为望诸君。
对于,这三种观点,我更倾向李兑被罢相之后,赵奢归赵。李兑主政,打压了很多效忠赵武灵王、代安君的人。再加上,这些能人流落燕国,李兑岂能不知。
李兑的外交政策:联齐抗秦。
李兑被贬,联齐抗秦的国策,中止。联燕抗齐的国策被重用,燕赵关系升级。赵奢趁着这个时候,回到赵国,也能想得通。
还有一个信息:乐毅伐齐是公元前284年,乐毅奔赵是公元前279年。赵奢在公元前280年,还干了一件事:伐齐麦丘。据记载,赵奢还在赵国当了田部吏,负责收税。赵奢归国的时间,应该在李兑罢相之后,乐毅伐齐之前。
历史虽没有记载赵奢归国的时间,但,赵奢总算回到了赵国。
那么,沙丘宫变离赵,再次归来,赵奢的人生会如何?
答案:从小事做起。
根据《史记》留下的残存信息,赵奢归国,成为赵国一名收税的官吏:田部吏。
从这条信息,可以推测出赵奢归国的遭遇:他没有混得风生水起,相反,混得并不是很好。
赵奢在离赵奔燕,在燕国待了几年,他的官爵:上谷郡守。
按理说,凭借赵奢为官经历,以及在燕国的表现。只要赵奢把简历交上去,他的人生,定会不同凡响。是什么原因,导致赵奢成为了一名低级的税务官,且还没有不满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楚汉争霸的时候,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未成名之前,韩信的生活,没有着落,靠着一名漂母的施舍,才得以活命。韩信,投靠项羽,被任命为持戟令。韩信没被项羽赏识,转而离去,在萧何的引荐下,出现在刘邦的面前。刘邦善待韩信,却没有封官。韩信一气之下,连夜出走。才有后来的有名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有才能的人,一旦不被家主重用,就会选择离开。这是他们的傲骨,也是他们的选择。
赵奢归国后,没有遭到礼遇,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
我想有以下原因:
1、赵奢爱国情怀:回到赵国是他心愿,哪怕没有遭受公正对待,他也不会心怀不满。
2、赵惠文王忙于应对诸侯(秦齐称帝、五国伐秦、五国伐齐),没有注意到他。
3、赵奢没有拿出自己显赫的简历,抬高自己的身份。
有种可能,赵奢在燕国当郡守时候,用的名字不是“赵奢”。否则,按照他在燕国郡守的工作经历,赵国不会大材小用。还有种可能,赵奢隐藏个人简历,想从底层做起,一步步走向高位。
赵奢回到赵国后,没有被委以重任,而是做了一名低层的人物:田部吏。
这个官职,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负责收税。战国时代,是没任何人,把这个官当回事。
有句话说得好,行行出状元。做得好,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也能位居朝堂。赵奢坚信,做好收税这份工作,同样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赵奢通过努力,逐渐成为可以带领几个人收税的官员。当然,这个税官是很多人不想当的,即使当了,也不会有作为。毕竟,邯郸这个地方,有很多王室宗亲、达官显贵,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惹祸上身。
那些王室宗亲、达官显贵,根本不会把税务这种低级官员,当回事。
康熙后期,发生了一起追款事件。负责人,还是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雍正的身份,不仅是阿哥,还有康熙支持。他遭遇的阻力,是相当巨大。
雍正有身份,还有康熙支持,还是没能完成任务。赵奢没有身份,还没有人支持。赵奢负责税收这件事,可以想象有多困难,甚至是举步维艰。
赵奢上任后,就面临一道最大的挑战:平原君。
那么,赵奢会选择怎么做?
是选择不作为,苦熬资历?还是拿平原君做突破口?赵奢能挑战平原君?
这个问题,太史公给了我们答案,有八个字: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平原君不仅是赵氏宗亲,还是赵惠文王的同母弟弟。平原君身份显赫,地位高贵。赵国上下,没有人敢惹他。平原君是赵奢秉公执法的关键。最主要的是平原君是最大的逃税人物,总不能不管不问。
毕竟,很多人都看着。
如果赵奢没能从平原君哪里收税,就会被抓住把柄,其他人也会不服。
赵奢的做法,令很多人都感到震惊。他把平原君的家臣,当做了抓典型,且大张旗鼓。现在看一下,赵奢面对难题,是如何迎接挑战,解决难题。
根据太史公史记,留下的资料。赵奢是这样做的。
赵奢查到平原君逃税,派了几个人去调查情况。
平原君的家臣,不仅不配合,还谩骂了收税的人,甚至做出了过分的举动:乱棍。
执法者,被违法者欺负。赵奢亲自率人去,为了严肃纲纪,以正国法,他干了一件事:杀了平原君九名拒绝缴税的家臣。
然后,与平原君之间的谈话,最终得到平原君的谅解,且被举荐到赵惠文王面前。
太史公惜墨如金,总是以最少的字数,来呈现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赵奢和平原君的那些事。
赵奢身为税务官,发现了平原君的问题,并派人去追缴。对于,赵奢这种行为,等同于自掘坟墓。毕竟,在赵奢以前的田部吏,他们会不知道这件事。
答案: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不敢动,也不能动。因此,他们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奢这个愣头青,竟然敢去做,这不是自掘坟墓,又是什么。
别人不敢去做,赵奢去做这件事,反而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可以想象,这背后的权利交锋,是多么令人害怕。赵奢派人去追缴,平原君的税,会发生什么事?
平原君家臣第一反应:仗着平原君的势,一点也不配合工作。
毕竟,这些家臣是有底气和胆量,不把赵奢等人,当回事。所以,等待赵奢的结果:追缴没有成功。
赵奢又干了一件令人举国震惊的事:以匡正国法,杀了平原君的九名家臣。
赵奢的行为,震慑住了拒绝逃税的官吏,也令人大快人心。但,他同时得罪了以平原君为首的权贵。按照剧情发展,赵奢很难在邯郸立足。
平原君得到家臣被小小的田部吏所杀,很生气,立马集结人,去找赵奢算账,甚至扬言要杀了赵奢。
不忍赵奢罹难的人,谏言他:逃。
毕竟,得罪了平原君,是没有活路。然,赵奢却又做了一个举动:主动找上平原君。
平原君和赵奢之间,见面的表情,是怎样的,开场白说了什么样的话,无从得知。但,从史料留下的信息,归结起来,赵奢说了三句话:
1、为什么要斩杀平原君的家臣:蔑视国法,逃税。
2、不杀会带来什么后果:有法不依,国威不存。人人皆如此,国贫国弱。
3、杀了之后的影响:匡正国法,增加国政收入,整饬乱象。
平原君为什么不仗着自己的身份,杀了赵奢?有以下观点:
1、赵国税收乱象很严重。整顿税收,是赵惠文王下达的命令。(任务)
2、事,闹大了。很多人盯着平原君。平原君身份高贵,也不敢乱作为。否则,不好收场。(舆论)
3、赵奢是依法办事,有理有据。(国法)
4、平原君的个性:知错就改。
总之,赵奢因为收税事件,得到了平原君的肯定,并被举荐到赵惠文王面前。赵奢的人生,开始朝着新的发展:成为了负责全国税收的人。
那么,赵奢的人生,还会出现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