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奇花记
作者:萧欢 | 分类: | 字数:3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章 郑家借众口欲铄金,卢尚书送女入道观
卢子元兄弟三人,现有的产业,除了老家范阳的七八处田庄外,还有:祖父所留的京郊三个田庄,卢母刘太君三个陪嫁庄子;加上卢子元官运亨通,陆续给子侄们置了不少田地。
兄弟三人,都有官职在身;这些产业,都是派人打理。
卢子全趁着今年休息,和三弟子应到各庄上查看。
两个弟弟不在身边,卢子元顿觉失去了臂膀。
平时觉得三弟很呱噪,经常给他惹麻烦;几天不见,顿觉家里空了一半。
孙夫人被弟妇气得不轻,这还罢了;最让她担心的是卢识之的婚事。
卢识之、卢训之出生时,生母刘氏难产而亡,姐弟二人被伯父伯母养大;男孩子,只要把人教好,将来娶妻生子,父母的责任就算尽了。
女孩子不一样。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母亲长,想管也管不到;所以,挑一个好女婿,是有女儿的父母最大的心事。
以卢家的身份地位财势,足以保证,女儿一生衣食无忧;可是,将来丈夫对她好不好、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并不是财势可以解决的啊。
假如丈夫,偏爱小妾;遇上婆婆不明事理,爱参合小夫妻之间的争吵;妯娌之间,争碗争筷……
儿子娶妻不贤,公婆可以教育;再恶的媳妇,关上门来,闹不出天。
女儿遇人不淑,父母不能上亲家家去闹,只有眼看着昔日的掌上明珠,任人鱼肉:哪怕是公主郡主,驸马不爱公主,皇帝即使杀掉驸马一家一族,也给不了女儿幸福。
孙夫人长吁短叹,待丈夫去吏部后,请来小姑子问郑家的详情。
“天黑他六伯父的女儿,嫁在郑家,最近他们来京,参加李笑友的婚礼。据我这侄女说,郑方成和他身边一个丫鬟,爱得死去活来;几次跟他父母说要娶这丫鬟为妻。”
孙夫人一阵难过,两滴泪珠,滚下双颊。
卢子喜连忙起身,手持罗帕,为大嫂拭泪:“大嫂,你不用伤心……大哥要跟郑家退婚,咱们在一边看热闹就行了。”
孙夫人不语。
卢子喜噗嗤笑道:“大嫂,你如今病着,我岂敢跟你说烦心事?前儿晚上,大哥想拿个扫把,把我扫出去呢!
孙夫人也不由笑了,脸上愁容稍减;俄而,叹了口气:“这桩婚事,只怕不容易退呢。”
李子喜手帕一甩,信心十足:“只要我大哥定了主意,就是一座大山,他也能推动!我相信大哥;大嫂,你呢?”
孙夫人对丈夫更是信服,小姑子一说,立刻释然:“你大哥自有他的法子,我们就不操那个心了。你再说说郑家的事情给我听听。”
这卢子喜在姐弟八人中排行最末,自幼很得父母兄姐宠爱;夫婿李信儒同样是家族幼子。这夫妻二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所以二人教出一个“闹海哪吒”李天黑。
卢子喜年约三九,性格却似二九:一双圆圆的大眼,肌肤赛雪;嘴角微翘,柳眉横飞,人家的大家闺“秀”是秀气,她却是英气逼人。
“我那侄女说,那丫鬟,长得漂亮还在其次;最主要的,她识文断字,口舌伶俐;郑方成读书,还是她教的呢。”
卢子喜说得眉飞色舞,就像她亲眼看到似的。
孙夫人眉头一皱:“这样伶俐的女子,做个丫鬟,必定不会甘心。”
“荥阳郑氏,家规很严。据说,他们家男子,十五岁写不出策问,就要被关进祠堂,学那‘头悬梁锥刺股’。郑方成十五岁时,差点被送进祠堂,是这丫鬟代他写了一篇。”
“妇人的本职,相夫教子,她能够做到相夫……郑家应该娶她做媳妇,何苦向卢家提亲?”
孙夫人的口气,有点同情这丫鬟,对郑家有点不满。
“郑家原先是有这个意思。那郑方成不是长子,郑家有好些门第高贵的媳妇,不需要他来联姻贵族。”卢子喜神色一变:“是那丫鬟不肯,她要郑方成娶一个门第高的妻子。”
“这又是为什么?”
“大嫂,郑家名望虽高,钱财却不算多。他又不是长子,以后最多能分到一百来亩田地。他母亲的嫁妆倒是不少,可几兄弟一分,也不多了。”
凡是大家族,长子至少要继承一半的祖业;剩下的,才轮得到其他兄弟平分——这不是不公,而是自古以来保存实力的最佳方法。
如果每一代都将财产平分,就没有一个“中心”来凝聚众多兄弟子侄,这个家族就不再有统御力,不再是“名门”。
“那丫鬟野心大着呢,她不会想过那种平平淡淡的日子。去年她和郑方成生了个儿子,她把儿子过继给了郑家一个族人,眼睛都不眨一下。”
连亲生儿子都可以放下,可见她不会甘于贫困、力争上游。
“郑家这才慌了,意识到这丫鬟不简单。想打发她走,偏偏郑方成不肯,说什么‘同生共死’。郑家命郑方成上京,急着给他娶妻,好借岳家的势力,除掉这丫鬟,又不伤父子感情。”
孙夫人点点头,姑嫂二人一阵沉默。
“五妹妹,你觉得,这些事,你二嫂她知道吗?”孙夫人柔弱的眼神,闪过一丝凌冽:“最好她不知道。”
如果她知道呢?孙夫人没有说。
卢家大小姐将于八月初八出阁的消息,由郑家传了出去。
第一个上门贺喜的人,据说,在华喜堂干坐了四个时辰,连奉茶都没有一杯;最后,连人带礼物,被请出府去。
第二个上门贺喜的,和卢家关系比较好。卢诚之和他喝了一杯茶,说了一句:卢家有喜事,自会派帖。
次日,坊间就不再有卢大小姐出阁的消息;代之而起的,是卢、郑两家,婚约作罢的消息。
吏部尚书卢子元的夫人病重,卢家小姐为母祈福,做了兴隆观兴云仙子门下的女弟子,道号“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