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夏商周演义

作者:川人北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143.8万

第15章 帝辛:强势商王被诽谤9

书名:夏商周演义 作者:川人北心 字数:4048 更新时间:2024-10-22 11:26:35

7

北方的幽州有个诸侯小国孤竹,国君年老力衰,准备传位于儿子。

“我年纪老了,干不动了,”这天国君把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叫到跟前,对他俩说道,“我想把国君之位传于伯夷,叔齐啊,你要好好辅佐伯夷,治理好我孤竹国。”

“回国君,伯夷有话要说。”伯夷对自己的老父亲国君说道,“伯夷虽为长子,但才能不如三弟远矣,请国君传位于三弟叔齐,伯夷愿意尽心辅助三弟,治理好我孤竹。”

“国君万万不可!”叔齐赶紧谦让说道,“爵位传长不传幼,这是千古不变的准则,朗格到了我们孤竹国就反过来了呢?万万不可。”

“伯夷啊,你也听到了,三娃儿叔齐不远坏了规矩,也不肯接位,这事还得你来。”国君说道,“要是老二在啊,你不愿当国君的话,我就传给他了,可是老二啊,早早地夭折了。我也没得办法,只好辛苦伯夷你了。”

“国君啊,不是伯夷不愿出来做事,只是我的能力差得很啊,”伯夷似乎有了委屈,“我要是几位,把孤竹带坏了,甚至被灭了国,伯夷将是孤竹的千古罪人啊。叔齐才能出众,能力很强,是继承国君的最好人选。所以,请国君三思啊。”

“其实啊,这爵位只是一个象征,有没得它对个人都没得啥子,但是,对一个诸侯国来说,就是大事,”国君说道,“一个诸侯国要是没得爵位,它就不存在。再说,个人能力的大小,在爵位里不占多大分量,关键是个人的品德。一个品德好的人,尽管他自己是个废物,但他能团结身边的能人,出来为国家做事,他就是一个好国君。所以,伯夷啊,还是你比较适合继承国君之位。”

“国君也说了,作为爵位继承者,品德最重要,”伯夷说道,“伯夷为啥子能被国君选中,长子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国君看重伯夷的,还是伯夷的品德,伯夷要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就算伯夷是长子,我相信国君也不会选伯夷的。请国君尊重伯夷的品德,尊重伯夷的选择,还是让三弟来继承爵位。”

“大哥这话就不对了哦。”叔齐急了,“大哥有品德,好像叔齐就没得品德了,大哥你这是要陷叔齐于不义境地啊。国君,万万不可听大哥的。”

“你两个倒是都有品德了,可是我们孤竹国呢,孤竹国朗格办?”国君一下子火了,“你们两个出个主意,孤竹国朗格办?”

“父亲不要发火,娃儿知错了,”听到锅具发火了,兄弟二人都静了下来,说道,“容我俩下来商议一番后在回禀国君。”

“娃儿啊,眼前的事实就是这样的,希望你两个以大局为重,不要一味计较个人的得失才好。”国君说得语重心长的,“你俩下来好好商议把,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是。”伯夷、叔齐齐声应道。

国君只得暂时丢下这事,不再想了。可是,身体的衰老出人意料,没过几个月,还没等到伯夷、叔齐商量出来一个结果,国君就到了弥留之际,很快就人事不醒了。在回光返照时候,国君叫来族里的管事,对他们说道:“我是不行了,传位给伯夷,希望大家尽心辅助,劝他们兄弟俩尽心团结,治理好孤,竹……”

管事们还在等着听国君交代,他就咽气了。于是一阵忙乱后,管事们就派人去叫伯夷、叔齐兄弟俩到堂屋来,接受国君的遗嘱。但是,等侍卫们来到太子府院时,里面的侍女说“太子昨天去了,还没回来”,侍卫们问道:“太子去了哪里?”

“不晓得,”侍女回道,“太子走的时候,没有说。”

侍卫们赶紧又来了公子叔齐的府院,得到了同样的答复:叔齐今早就出去了,也没交代去了哪里。

侍卫这才知道,伯夷、叔齐兄弟俩为了个人品行逃离了孤竹,只得回去回复管事。管事们无奈值得从国君其他旁系人中选一人出来继承爵位,

后逃出孤竹国的叔齐,拼命向南方来了,身边跟着一个十岁小童,狼人在急急赶路。那时的中国,人口稀少,到处都死绿水青山,山野小兔、野鸡等很多。两人刚开始几天,吃随身带的烤饼烤肉,随身带的吃完后,就取下背上的箭矢,射杀一些野鸡、野兔烤来充饥。好在两人都是年轻人,体力旺盛,累了稍事休息,就恢复了,可以继续赶路。

“公子,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啊?”一天吃过烤肉休息时,童儿问道。

“我们要去朝歌,”叔齐说道,“那里是大商的中心,人烟众多,不愁找不到我俩吃饭的地方。吔,那是啥子?”叔齐忽然发现前面山路上走着两个黑影,“好像两个人一样,会是哪个?”

“不会是太子吧?”小童说道。

“哪有那么巧的事?”叔齐说道,“再说,大哥比我俩早走了一个晚上,起马在我们前面二三十里路远,我俩朗格追得上他们?再说,我俩是要去殷都,大哥他们不一定去那里啊。”

两人说着话,脚下加快了步伐。追赶一个时辰后,终于赶上来了,到那俩人身后细一辨认,不是伯夷和他的童子又是何人?叔齐惊讶了,喊了一声,“大哥。”

前面之人转身过来,面露惊奇,仗着的最半天都合不上来,“三弟,你俩是来捉我回去的吗?”

“瞧大哥说的,”叔齐说道,“古人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大哥不想做的事,不能强加给我,同样,我不想做的事,也不会强加给大哥的。我捉你回去爪子?”

“哎呀,是大哥错怪三弟了。”伯夷对叔齐抱拳赔罪,“不晓得三弟想去哪里?不晓得我俩是否可以同路?”

“我俩目的相同,去向也应该一样,”叔齐说道,“我想去朝歌,大哥你去哪里啊?”

“朝歌是商王帝辛的上朝地方,那里的人不多,”伯夷说道,“我准备去殷都,那里人多些。”

“对了,我也是去殷,那里找到吃饭地方容易些,”叔齐听伯夷一说,赶紧改了口,“刚才说错了。”

“那好啊,我俩刚好能同路了。”伯夷说道。

“是啊,可以同路。”

十天后,四人进了冀州,山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兄弟俩顺着平地一路向南走来,省力多了。这天,碰到几个做生意的商人,大家随意地摆着龙门阵。

“两位公子这是要到哪里去啊?”一老汉问道。

“回老丈,我兄弟俩准备去殷。”伯夷说道。

“去殷做啥子?”老汉反问道,“现在的帝辛荒淫无道,废政无为,整天只晓得哄苏旦己高兴,朝堂上,哪个大臣的话都不听。大商迟早是要完的。”老汉说完,又补充几句,“按说,我们几个就是商人,不该诅咒大商的,但是现在的帝辛确实不像样子了,朝歌的人好多都跑去了岐周。两位公子,我看也是好人,有德行,何不也去岐周,没必要去朝歌陪殷受殉葬?”

“敢问老丈,岐周有啥子好处,能吸引大家去投奔?”叔齐问道。

“好处?岐周的好处那可多了去了,”老汉说道,“岐周有个姬昌,就是那个西伯侯,他品行端庄、仁慈,尊老爱幼,赡养我们这些老人,”老汉一脸的向往,“正是我等老家伙的归宿地。我们等这趟生意完了,也要去投奔岐周去的。”

“岐周有这么好吗?”伯夷疑问了,“你们该不是受人骗了吧?”

“不信老汉的话,你问他们吧。”老汉随手一指他身边的其他五个男子,“我们也是在路上认识的,同路去殷都。”

“是的,老丈没有骗你们。”有一个汉子说道,“最近岐周出了个军师,叫姜子牙,他奉行仁爱治国,西伯侯做啥子事情,都要征求军师的意见,听从姜子牙的,然后,西伯侯事必躬亲,生怕让其他人做错了事情,影响到岐周的声望。”

“这是真的,”其他同行人说道,“我们也要去投奔岐周。”

事情突然有了变化,伯夷不由看叔齐一眼,“三弟,哥哥要改变主意,去岐周了,你还要同行吗?”

“兄弟愿意和哥哥一路去岐周。”

伯夷、叔齐带着他们的童子与几个商人有干了一天的路后,就分到来了岐周的道路。这次,两人都有了明确的目标,赶起路来格外有劲,三天走了四天的路。又一个月后,伯夷、叔齐到了岐周。

来到岐周,两人直接到姬昌府院通报了姓名。屋里的姬昌听侍女说门外来了孤竹国太子,赶忙站起来,迎了出来,“姬昌久闻两位公子的大名,十分渴慕,就有前去拜望的冲动,奈何凡事缠身,脱不开身。”姬昌的见面话说的十分低调,“今天,太子和公子能来岐周,姬昌十分荣幸。欢迎,欢迎。”

“西伯侯过歉了,”伯夷赶紧陪着笑脸,“伯夷、叔齐两个孤竹弃儿,听说西州伯仁慈,尊老爱幼,使得岐周欣欣向荣,心里十分向往,便来了岐周,希望西伯侯收留。”

“太子是我岐周请都请不来的人才,能来到岐周,姬昌十分高兴,”姬昌说道,一手拍着伯夷肩膀,有拍拍叔齐的肩膀,“当然还有公子叔齐,也是岐周需要的人才。请进请进。”领着伯夷、叔齐进院来,姬昌就带他俩给姜子牙等人相互介绍了,“这事机场的军师姜子牙,这是岐周的大夫散宜生,这是……”姬昌家稍完了自己一方的人,又介绍伯夷两人,“这是孤竹国太子伯夷,这事孤竹国公子叔齐。”然后屋里就是一番“渴慕”、“向往”、“欢迎”等语。

等屋里安静下来,姬昌才对散宜生说道:“请大夫给两位安排一个附院。”手腕,就脸带歉意地对伯夷、叔齐说道:“对不起两位,岐周现在来的人有些多,不能为太子、公子提供单独的府院,还请原谅。”

“伯夷、叔齐是羡慕西伯侯的名声来到岐周的,”兄弟两人说道,“西伯侯能收留,我们就十分感谢了。”随后两人就在散宜生的“请随我来”的话声中,进了属于他俩自己的府院。

院里,床铺、伙房炊具等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另配有两个侍女、三个奴仆服务两人的起居。

伯夷、叔齐两人在院内每个房间转了一圈,非常满意,不由笑了。

“岐周伯尊重人才,看来是真的啊,”叔齐微笑说道,“这里有侍女,有奴仆,都快赶上我的工资府院了。我俩来对了。”

“大家都爱投奔岐周,西伯侯肯定是诚信为本,真心善待人才,不然吸引不来人。”伯夷说道,“不过,我们逃离孤竹,来到岐周,是来展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不是来享受物质、侍女,院里有些啥子,都不重要。”

“大哥说的对,”叔齐不好意思了,“是兄弟我想歪了。”

“三弟啊,我俩不能落入俗套,成为只为了吃喝的俗人,”伯夷说道,语气里带着教训意味,“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于是,兄弟两人亲自下厨熟饭、洗豆,择菜、养鸡,做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部位艰苦、臭味,事事都自己动手,几个侍女、奴仆到成了两人的帮手了。

日子平静地过得波澜不惊,让人乏味,伯夷、叔齐每隔一段时间,去姬昌的国君堂屋里,参与政事讨论,抒发自己的理想包袱:诚信为本,善待人才,尊老爱幼等一套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一天,叔齐从外面访友回来,看见两个是女在低头说的很兴奋,不由也有了兴趣,问道:“你俩说的啥子事情啊,说的这样子高兴?说出来,让我也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