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锦绣三国

作者:飞砂风中转 | 分类:历史 | 字数:105.8万

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

书名:锦绣三国 作者:飞砂风中转 字数:337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17

“先说坏消息吧。”刘表恢复了一州雄主的威严。

邓羲和刘先对视一眼,最后还是邓羲先开口:“禀主公,张羡反了!”

刘表听了这个消息脸色并没有多大变化,愣了楞之后才缓缓说道:“还是反了,张羡终究还是反了。”

邓羲和刘先两人并不多说话。一旁的蔡夫人却是皱眉问道:“莫不是长沙郡反了?”

邓羲朝着蔡夫人拜了一拜道:“夫人明眼,确实是长沙张羡反了。不过,造反的不止长沙一郡,零陵、桂阳两郡也响应了张羡!”

●ttκΛ n●Сo

蔡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却是当即花容失色了。并不是她女人家胆色气量小,而实在是这个消息给她的冲击太大!

荆州七个郡,曹操强抢了南阳郡,还有六郡归属刘表治下。但是现今尚未正式和张绣孙策开战,却已有三郡反水,这如何不让蔡夫人心惊色变?

张羡,荆北南阳人,早年出仕。刘表单骑入荆州的时候,张羡就已经历任了零陵、桂阳两郡的太守。刘表执掌荆州权柄之后,为了削弱张羡这个本土太守的影响力,将在零陵桂阳两郡根基深厚的张羡调任长沙太守,同时委任了自己的嫡系担任零陵和桂阳两郡的太守。

不过好几年过去了,刘表却是愈发为自己最初的决策感到后悔。不说自己派去担任零陵和桂阳的两个太守各自在当地都打不开局面,那张羡担任了长沙太守之后,却是愈发的深得长沙士民人心。并且因为自身影响力和实力的提升,张羡不再仅仅局限于明里暗里抵制襄阳发出的政令,甚至主动派人联系朝廷,对刘表在荆州的统治提出异议。

这就涉及到荆州本土两大派系的斗争了。

众所周知,刘表当初是单骑入主荆州的!

在年轻时候,刘表便因为参加东汉太学生运动而出名,当时他便被称为“八俊”之一。成长起来的刘表后来还参与涉及到了赫赫有名的党锢之祸!

光和七年,因为黄巾之乱的爆发,被宦官外戚把持的东汉朝廷不能应对,于是于同年解除党禁,任用大批有才有能的党人士人应对大起义。

不得不承认这些党人士人是很有能耐的,黄巾之乱爆发仅仅九个月便被绞杀扑灭。刘表此时也被大将军何进征辟,再次出仕,任北军中候。

四五年后,荆州刺史的职位出现了空缺。这个时候,正值壮年,名望才能都俱备,而且是汉室宗亲的刘表被委任荆州刺史。

当时的荆州,是四分五裂松散无比的。袁术屯兵荆州第一郡也是天下第一富庶大郡的南阳,其他各郡则是宗贼横行,荆州本土的大小宗族武装把控着各地。

这种情况下,刘表根本无法正常赴襄阳上任。不说觊觎荆州的袁术和孙坚会不会背后下黑手,就说本土的既得利益者——宗族豪强势力是绝对不肯甘心让外人分割蛋糕的。

无奈之下,刘表放下妻儿,一个人匿名单骑来荆州,进了宜城。

宜城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过。我们只需要知道宜城是南郡的一个属县,距离襄阳很近就行了。另外刘备也被封过宜城亭侯,说的就是这个宜城。

这个时候刘表在早年积累的人脉声望终于发挥了作用。在宜城,刘表会同蒯良蒯越两兄弟,以及出身襄阳名族的蔡瑁一同议事。

经过一番讨论,刘表采取了蒯越的“先权谋、后仁义”的攻略。由蒯越蔡瑁出面,宴请荆州各地有名的宗贼豪强首领赴宴。那些个宗族豪强首领哪里知道刘表已经到了荆州,更不知道以蔡瑁、蒯良蒯越为代表的荆襄世家士族已经倒向了刘表一方。

结果是这些人兴致冲冲来赴宴来了,结果其中属于刺儿头的都被蒯越和蔡瑁安排的刀斧手削去了脑袋。然后刘表一面用这些人的头颅招降这些人的部众,一面打出自己荆州刺史的名号招揽其他的荆襄世家豪族。

但是那些反刘表反朝廷的宗贼豪强首领里面还是有聪明人的。比如大宗贼首领张虎、陈生两人。这两人并没有被蒯越和蔡瑁的花言巧语说动,只是安心在襄阳享乐就是不出来。

等到刘表用雷霆手段大致扫灭了反对自己担任荆州刺史的宗贼势力,荆州各郡县皆大震。眼见那些中小宗贼纷纷主动放弃了各郡各县的印绶,聪明人张虎陈生赶紧顺坡下驴,借着刘表派人说降,献出了荆州治所襄阳的控制权。

至此,刘表始掌荆州权柄,大力提拔士人能者,整合宗族豪强武装,理兵襄阳。此等恩威并施下,荆州各郡县皆迅速归服。

但是,相比于荆北,地广人散的荆南四郡宗族豪强势力却是并没有受损多少。原因很简单,刘表摆的鸿门宴在襄阳附近,也就是荆北地区的北边。那么长江南边的宗贼头领来不来得及赶去赴宴呢?尤其是最南边毗邻交州岭南的零陵桂阳两郡,接受不接受得到消息都不一定。

但是荆州一向北强南弱。哪怕荆北地区少了天下第一郡南阳郡,但是南郡和江夏两个郡加起来人口和富庶程度照样远超荆南四郡之和。

所以在刘表扫清了荆北宗贼、解除收编了荆北豪强武装,还一定程度收服了长沙、武陵这两个仅和荆北隔江相望的荆南大郡的宗族豪强势力,剩下的荆南宗族豪强势力自然不再敢公开反对刘表担任荆州刺史。

这里有必要小小的解释一下宗族豪强势力和世家士族的区别。

所谓宗族,就是产自乡里之间的土生土长的大姓、大族。我们知道,在古代村落乡里的命名大多是以姓氏命名的。诸如什么许庄、孟家乡、罗家村、张家堡、赵王庄等等。这些名称的意思直接了当告诉了其他人,这个乡镇或者这个村子,是由姓赵的主导的。

因为小农经济的特点,我们知道,古代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的发展,往往可以看成一个姓氏的繁衍发展。在这个相互之间有着血缘关系的乡村里面,一般都有一个本家,即掌管祖宗祠堂排位的嫡传宗家。而往往这个宗家在这个姓氏、在村中或乡里,是有绝对的话语权主导力的。而且,一般本家拥有最多最肥沃的土地,最多的财产。

这便是宗族。以血缘关系为支撑联系的一个群体。

而宗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宗族本家为了维护本族利益而建立的武装。在文明发达的二十一世纪,我们也不少见两个村子为了争夺灌溉水源而大规模械斗的事件发生。这些利益冲突在古代相当一些时期更血腥直接。所以宗族本家处于对本族的保护,往往自己组织武装。

开始的时候,宗家只是为了保护本族的利益,也维持巩固宗家自身的地位而组织武装。但是随着宗族的成熟,大的宗族便产生了。这些宗族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一村半乡,而是涉及到了郡县的层次。所组建的武装,也不再仅仅由本族男丁组成,相当多的本地小姓男丁加入了进来、武器也由锄头镰刀进化到了简单的刀箭。

这个时候,大的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只是土地上面的了。一些尚武好斗的宗族,便成为了一种极端。即宗贼,这些人基本上脱离生产,依靠拳头的刀箭争夺劳动力,划分土地!

大的宗贼,往往数千之众。他们依靠这血缘关系而团结一心对外,为霸一方。很多时候连郡县的政令失去他们的支持也难以推行。三国时期,宗族势力其实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等到南北朝时期,更是发展到遍地坞堡自成无数百里之国的程度。

说完了宗贼,再说与宗族同样是起家于乡间底层的豪强地主。其实豪强地主很好解释,他们也算宗族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宗族之内有本家和分家之分,很多人不是宗家出身,但是人家有头脑,肯出力下苦,能够自己用头脑和双手挣下偌大家业。

这一类人,靠着一代乃至数代的辛勤努力,亦或者不齿的强取豪夺手段,脱离了底层农民的阶段,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可以其他让人给他种地,自己喝茶收租就行。于是这就成了地主。有些人满足了,但是有些人继续攀爬。从小地主到大地主,达到了做地主的极致。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因为各种原因,天灾也好,人祸也好,人口流动是一种常态。一个村庄经常会混进来一些外姓人,这些人没有土地,便靠租种有多余田地的地主过活日子。而地主,也依靠这些廉价劳动力过日子。当地主到达了极致,开始需要担心自己偌大的田地和积攒的钱粮的安全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蜕变成了豪强!

这是一个质变,是另一个量变的开始。地主武装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在本地地位举足轻重的豪强。豪强愈发壮大,有时候甚至可以拥众数千上万,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此时如果再发展质变,无疑会威胁政权的统治。于是一般情况下地主的蜕变进化也就止步于此。

在进步,就会被安上巨贼大寇的名号!诸如被刘晔杀掉的巢湖巨贼郑宝、以及投诚张绣的庐江大寇陈策,泾县大帅祖郞等等都是豪强的升级版。

这便是对于宗族、宗贼、地主、豪强以及所谓巨贼大寇的解释。

当然大千世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宗族里面的本家也有争气的,不断壮大宗家自身的钱粮土地,走和地主一样的富强之路,这一部分,我们用豪族来称呼之!

但是不管是宗族还是豪强,还是二合一的豪族。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土生土长,发迹于乡间底层!

有自下而上发迹的,自然也有与之对应的自上而下发迹的。比如世家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