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朝夕与共

作者:九方烛 | 分类:历史 | 字数:3.1万

三、前因后果

书名:朝夕与共 作者:九方烛 字数:2094 更新时间:2024-10-11 10:51:07

景霖闯进房间后瞧见这场景,默默地坐在花朝的床边,房间虽是昏暗,却依然有一束光洒了进来。

他看清了花夕的表情。

她面色如常但眼中泛红似是有泪,只见她叹了气取下了手腕上的一只成色极好的玉镯套在了花朝还有着一些温度的手上,那是她入宫时朝姐姐让母亲转交给她的添妆,这么多年了,她从贵人一步步坐到了嫔,后又封了妃,什么稀奇的宝贝,什么名贵的首饰她都早已是见怪不怪。今天带那支西域进贡的名贵金簪,明日瞧着腻了便换了其他。唯有这手镯,从未离手。

前些年新入宫没多久的林嫔仗着母家有些功绩,便对着贤妃花夕出言不逊,后被罚了十几杖。被娇宠长大的林嫔哪里受过这些,吵嚷着她竟不慎踩了裙角向着贤妃摔了过去,万幸是二人都没有受伤,可贵妃手上的玉镯却断成了两半。当下她冷了神色遣人去禀报官家。

众人皆知,说是禀告不过只是知会官家一声罢了,这些年贤妃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爬到这个地位的,官家又是如何的骄纵于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且朝堂之上言官最为难缠,竟都从未向这贤妃花氏发过难,故 宫中人人心知肚明,上赶着邀功谄媚都来不及,何曾生过陷害诋毁之心。更不用说皇后年长已缠绵病榻许久,就连贤妃在后宫做的一切事宜都有着娘娘的默许,人们都暗自猜测若是皇后故去,这贤妃应当就是下一任皇后了罢。

后来的发展便是林嫔褫夺封号搬入栖林宫,永世不得出。

众人大惊,这栖林宫乃是前朝第一任皇后被贬后所住的宫院,到如今很多年都没有再去修缮,后又传出些怪力乱神的言论,所以那里早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冷宫,且人人心知肚明,只要是搬过去的宫妃便是再无出头之日了。

可这仅仅是因为一只手镯?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般,不出半天便传遍了后宫。所有人都在等待官家发话,可最终官家就像是默认了一般,竟再没有问起林嫔的下落,就好像此人从未出现一样,这样的结局不合乎常理却又在情理之中。

就连林家在向官家讨说法后也没了下文,倒是林家嫡长子的官衔往上足足升了一品,至此众人便了然,更无人敢去招惹贤妃。

后来那断掉的玉镯被工匠用金接了起来,便又日日戴在手腕,然而却没有人敢去问为何她独独看重这只玉镯,只当贤妃是极爱玉之人。

一时间前朝后宫送她的礼物无一例外全是玉制品,就连民间竟都刮起了一股戴玉的风气,就连成色极普通的玉石,都被炒出了天价,后来又发展到若是你出门身上不见玉,定是要被人当街嘲讽一番。

可惜怕是除了贤妃的贴身宫婢,那些被当作礼物的玉器首饰,贵妃也只是放在了小库房,甚至连瞧都未瞧上一眼。

--------------------------------我是分割线---------------------------------

"景大人,姐姐走了,我便了无牵挂了"

景霖呆呆的看着床上的人,想起第一次见她时那张明艳的脸,而如今她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没了生气,她那样好的女子应当一生平安顺遂无忧无虑,可如今却是这样落寞死去。

贵妃看着他叹了口气,起身要离开,可在她走到门口时,景霖却开口了:

"娘娘,阿朝她这些年来一直自责是自己占了妹妹的姻缘,从未有过一日的开心,现如今郁郁而终,我寻了世间名医,却终究没有留住她。娘娘,当年的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可是臣对娘娘的确是无半点男女之情"

贤妃听这话滞了脚步,深吸了一口气压下了所有的情绪

"这些话你同本宫说了百回千回又如何,她依然自责不已,只觉得你是刻意宽慰她罢了。朝姐姐她聪明是聪明,却这辈子都钻了这个牛角尖,把自己困了进去。本宫错了,为了自己的谋划骗了她,让她觉得是本宫恨毒了她,让她远离这些是与非,我保了所有人的命,却是提前要了她的命,是我......错了"

花夕推开门回头看了她的朝姐姐最后一眼,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到微笑着的嘴角,不知是说给景霖还是说给自己:

"她毕竟是本宫的姐姐啊"

再回头时她已换回了平时端庄雍容的表情,她是在幼时对景霖生过爱慕之心,可那到底是爱慕还是崇拜她早已想不起来了,只是,那样的感情如何能抵得过她对姐姐的情?可终究是晚了,她布了这么大的局,把所有人的算计了,铲除了奸佞,救了所有她想救的人,可唯独没有......

姐姐到死还在愧疚。

花朝的身后事十分庄重,来吊唁的人数不胜数,可谁能想到她死的时候那么的寂寥。

同年,始元二十四年,皇后殁,同年,贤妃花氏温婉淑德,娴雅端庄被册为贵妃,掌后宫诸事。

始元二十五年,官家驾崩。

官家口谕:

“贵妃花氏所诞十五皇子甚聪慧,堪大任,朕念在其年幼,太尉和朝廷众爱卿必当尽心辅佐才是。”

即使众人不服年仅十岁的幼子登基,却也不得不听命行事。

这一年,年幼的官家被已是太后的贵妃牵着走上了那个位置。

从此,改年号为启元。

启元一年,太尉之子景霖在大好的年岁毒发身亡。

原是他娘胎里中了毒落下了根,但这些年也都相安无事,可却在夫人离世后却一日不如一日,不过两年光景去陪她了,有府中下人说这景小衙内在夫人离世后便不再进药石,所以才走的那样快。

世人都赞感情深厚,令人动容。

启元三年太尉告老还乡,太后念及官家年龄尚小,辅佐在侧。

一开始群臣反对,见朝中诸事也是井然有序,反对之声这才慢慢弱了下去。

然等他们再反应过来时,这北邺的朝廷已然是太后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