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四十二章 西域巨变
“陛下,不知……”
说实话,看着刘禅慌张的表情诸葛亮和魏延两人是懵的,他们还会有什么麻烦,如今吴国都快被他们打灭国了,不可一世的魏国也被捶得自身难保,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顺,普天之下还有谁是他们的对手。
“是西域,西域出问题了。”
得到答案后的两人更懵了,自多年前魏延远征西域,并荡平西域让数十国臣服,紧接着和贵霜帝国签订和平协定,打通了断绝超百年的丝绸之路,使得整个西域及周边地区都迎来久违的和平。
再加上丝绸之路的重启让沿途各个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他们都成为了丝绸之路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和钱过不去来破坏脆弱的和平,否则沿途数十个国家的怒火,可不是一般的国家能承担得起的。
正是基于此,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季汉方面都没怎么关注过西域,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攻灭魏吴两国一统天下上。
如今刘禅一来就说承平久矣的西域出现问题,而且看他的表情还不是小问题,这让他俩怎么能不疑惑。
见诸葛亮和魏延面露不解,刘禅知道现在不是卖关子的时候,于是一边示意身旁的宦官将军情传阅下去,一边开始简略的复述信中内容:
原来去年春夏交际时,有一支隶属于大汉军方的商队在贵霜帝国境内被马匪攻击,虽然随行的护卫队和赶来的贵霜帝国骑兵将劫掠的马匪击退,但丢失的货物和人员伤亡还是让商队损失惨重。
这原本也没什么,毕竟丝绸之路利益太大,虽然沿途各国都有军队来保护商路的安全,但自古财帛动人心,总有些不如意的人会铤而走险去劫掠,因此在丝绸之路尤其是在过葱岭之后,各国商人都有过被劫掠的情况出现。
虽然这是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第一次发生大汉商队被劫事件,但季汉方面也不好对贵霜帝国横加指责,谴责他们没有按当初的协议保护好汉商的利益,毕竟马匪也是人家的打击对象。
最后新州牧毋丘兴对贵霜帝国发起外交照会,并在照会中强调贵霜帝国应该谨遵当初两国签订的贸易协议保护好汉商利益,同时还要尽快出兵剿灭盘踞在丝绸之路沿途的马匪、割据势力,以此保护各国在丝路上的利益。
倘若各国商队被劫掠的情况仍屡禁不止,那安西军就会响应西域各国之邀穿越瓦罕走廊,帮助贵霜帝国去清剿横行的马匪,还丝绸之路一个安宁。
面对大汉帝国发出的警告,前来参加照会的贵霜帝国贵族拍着胸脯表示,他们会从萨珊王朝(原安息帝国)前线抽调精锐返回,并在明年春天发起扫荡行动,彻底覆灭盘踞在丝路的马匪。
见贵霜帝国如此上道,毋丘兴也不好继续施加压力,毕竟他已经收到中原的消息,知道魏延正发起声势浩大的灭吴作战,在这个节骨眼上同贵霜帝国交恶,怎么看都是不智的行为。
但对于毋丘兴的处置方法,驻守疏勒的西域都护马岱却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本次被劫掠的大汉商队隶属于安西军,所以随行护卫队基本上都是由安西军退伍,或者伤残军士组成的,作为前职业士兵的他们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寻常马匪怎能让商队损失惨重。
并且他还从幸存的商队人员口中得知一个消息,此次劫掠商队的马匪组织严明,进退有序,不似他们之前遇到的马匪,而且这批马匪的目标并不是货物,而是冲着杀伤商队成员去的。这一异常情况让纵横西凉的马岱留了个心眼。
因为在很多年前他还在马腾麾下效力时,每当军中钱粮出现不足时马腾就会让麾下心腹领羌人去扮做马匪劫掠往来的商队,获得的财物用来充做军资。
因此,军事嗅觉非常敏锐的马岱认为此事不简单,贵霜帝国在背后一定在谋划什么。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马岱和毋丘兴属于不同系统,也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但奈何大汉在西域奉行和平发展的政策,毋丘兴不可能为了马岱的无端猜测就同贵霜帝国交恶。而且现在季汉的首要目标是一统天下,其他矛盾都要往后稍一稍。
于是乎,被拒绝的马岱只能让安西军的情报人员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这支马匪身上,希望顺藤摸瓜能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洞悉贵霜帝国的阴谋。
其实马岱的判断没错,这场突如其来的劫掠事件,其实是一场由贵霜帝国的贵族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包括商队的行进路线,护卫队的详细信息,以及货物信息都是贵霜帝国透露的。
而且劫掠商队的马匪也不是真正的马匪,他们是贵霜帝国军中的精锐,而且都是在战场上活下来的百战老兵,在小规模战斗中战力不输汉军多少。
至于赶来救援的士兵其实也是贵霜帝国计划中的一环,不过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护卫队的精锐程度远超他们预计,导致他们原本只是负责过来收尸的援兵到最后变成解围的,这点让贵霜帝国的贵族哭笑不得。
第三百四十二章 西域巨变
不过这也无伤大雅,反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至于贵霜帝国为何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自从联军在伊塞克湖畔同汉军决战,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后,他们就将大汉的威胁放在首位,随后多次派出商队前往大汉收集情报。
毕竟作为大月氏的后代,他们很清楚汉人的秉性,别看现在汉人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其实不过是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吞并贵霜帝国罢了,一旦具备相应的实力后就会撕下伪装露出真面目。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他们祖先大月氏,一旦对大汉失去防备,昨天大月氏的下场,就是他们明天的结局。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贵霜帝国从未停下发现的脚步,一边从丝绸之路疯狂汲取利润,一边同罗马帝国夹击安息帝国,在过去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们贸易和军事两手抓,让贵霜帝国的实力迈入高速增长期。
正当他们兵强马壮,考虑要不要试探大汉时,他们前些年派出的商队已经完成对大汉当前局势情报的收集工作,然后又经过长达一年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将有关大汉的详细情报带回来。
[建兴六到七年的情报,彼时平城之战尚在筹划]
而贵霜帝国的贵族在得到相对滞后的情报后,他们赫然发现曾经横扫西域数十国,并在伊塞克湖取得大捷的大汉帝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因为大汉的身边还有两个实力不相上下,乃至更强的割据势力在同他们鏖战。
于是乎,一种大汉帝国外强中干的说法开始在贵霜帝国的高层口中流传,并且他们还为当初的惨败找到了理由。
他们认为当初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汉军有多强大,而是联军组成成分过于复杂,导致兵员素质良莠不齐,以及语言不通,指挥不畅等主观因素。再加上汉军绕行千里翻越天山山脉出现在联军后方发起偷袭的客观因素,伊塞克湖会战失败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得益于丝路和掠夺安息帝国的遗产,贵霜帝国近些年变得非常强大,在西线同罗马帝国、萨珊王朝的摩擦中都能屡次占据上风,让威名赫赫的罗马军团屡屡碰壁。
在连续挑翻强敌后,贵霜帝国的贵族们认为他们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向东方霸主发起挑战,于是乎就发起了这场劫掠商队以此来试探大汉态度的行动。
而很不巧的是,毋丘兴这种以大局为重的让步,落在贵霜帝国的眼中却是软弱的表现,他们认为在魏吴两国的牵制下,季汉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已然不足。
于是在丝绸之路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贵霜帝国的贵族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并迅速制定出一系列的入侵计划。
同时,他们为防止出现腹背受敌,以及大汉舍弃中原大举西征的情况,他们还以平分丝绸之路和西域地区的利益为饵,将同样眼馋不已的罗马帝国,以及在安息帝国尸体上建立的萨珊王朝拉拢入伙。
去年冬天,贵霜帝国以剿灭流寇、马匪为由,将在西线同萨珊王朝对峙的精锐尽数撤回,并将大军集结在夏都白瓦沙,蓝氏城(巴克特拉),以及位于贵霜帝国东北部并作为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马拉坎达一带。
而因为文化、宗教,以及人种的巨大差异,让大汉收集情报的难度直线上升,这倒不是说贵霜帝国的行事有多隐蔽,而是情报来源太过纷杂,多数情报都需要实地考察才能确定真实性,这无疑会耽搁大量宝贵的时间。
直到去年十二月中旬,情报人员才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以某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控制了贵霜帝国某位贵族的子嗣,并以他为突破口威逼利诱,然后得到了他们求而不得的情报。
以贵霜帝国为首,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为辅会组成联军,准备在明年开春后发起夺取丝绸之路,西域地区控制权为目的的战争,并且他们已经做好所有战争准备,随时都可以发动偷袭。
至于联军的兵力配置,作战计划等详细情报,就不是这个贵族所能知道的,但结合贵霜帝国最近半年的兵力调动,恐怕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至于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会出兵多少这就不是他们能推测到的了。
在得到确切情报后,驻贵霜帝国情报机构负责人立即命人趁贵霜帝国尚未封锁瓦罕走廊,速速返回疏勒向安西军预警,而他们为了保存好不容易建立的情报体系,他们会从今天开始不再从事任何间谍活动,直到接到大汉方面的命令才会重新启用。
……
从马拉坎达传递的情报在情报人员不惜马力的情况下,终于在建兴八年的最后一天松达疏勒,而当马岱得知三大帝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他一刻也未曾耽搁便派出十人小队带着情报返回长安。
其实马岱还可以选择使用去年才完工的烽火系统来示警,而以烽火日传千里的速度,要不就半个月长安就会知道西域有变,不过经过慎重考虑后,马岱还是否定了这一想法。
一来距离三大帝国入侵只有三个月时间,而这三个月也是安西军最后的准备时间,倘若此时他们点燃烽火示警,那么已经做好战争准备的联军见计划暴露一定会立即挥师东进。届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十万大军,他们这万把人怎么可能挡得住。
二来就算烽火将西域有变的信息传回长安又如何,灭吴作战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刘禅和诸葛亮不可能为了一道含义不明的烽火就叫停灭吴战略,从而将注意力放在西域上。
所以,他们肯定要得到确切的情报后,才会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制定出兵计划,既然如此有何必点燃烽火闹得人心惶惶呢。
在送走信使后,马岱分别向马忠和毋丘兴发去信件,并希望他们能尽快派兵支援疏勒,否则让联军突入西域,那他们在西域发展的数年之功将被毁于一旦。
而负责传递信息十人小队经过长达半年的赶路,期间不知累死多少匹好马,终于在六月上旬将军情送抵长安,并在第一时间转送到刘禅面前。
“两位爱卿,寡人该怎么办?”
见两人收回视线,刘禅略带慌张的问道,很显然这则从万里之外传来的紧急军情,将他刚才得到认可的小窃喜直接扑灭,到最后只能祭出他们老刘家的传统艺能——为之奈何。
“陛下,作战室存有西域地区的地形图,不如我们先移步哪里再来讨论此事吧。
另外此事干系重大,涉及的事务也是方方面面的,我们理应召集重臣前来议事。”
魏延和诸葛亮并未慌乱,反而异常冷静,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
“对对对,我们走。”
“诺”
……
很快,十数位羽林军从皇宫中策马而出,并如一张大网向长安城中不同的地方散开。
不一会儿,数位季汉重臣在长安街头策马而过,而这一幕也让长安城内议论纷纷,因为这一幕几十年都不定能见到一次,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一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