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司马懿的智慧
第250章 司马懿的智慧
汉营,中军
“大将军,末将刚接到前方哨骑来报,曹军在魏将王双,陈泰二人的带领下,于一刻钟前打开东门领兵弃城而走。
同时,曹军在撤离时还在城中四处放火,风助火势,导致武成陷入了一片火海,一些城中百姓主动打开城门向我军求助,希望能帮助他们灭火。
不知我军是追击曹军,还是先行为百姓救火,还请大将军示下。”
冯习急匆匆的赶来,带来一个让魏延十分意外的消息。
“没想到王双、陈泰二人竟有如此魄力,看来是我小瞧他们了。”
魏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由衷的赞叹道。
曹军撤退他早有预料,但没想到他们竟有这种魄力,不利用夜色掩护在白天堂而皇之的撤退,丝毫没把汉军骑兵放在眼里,莫非其中有诈?。
“命归义军先行吃饭,然后在原地驻守等待后续命令,再令我军将士即刻入城扑灭大火,救援被大火困住的百姓。
至于逃离的曹军,你可领骑兵五千尾随之,若发现曹军撤退时军容齐整,进退有秩,毫无败军之象切不可冒然进军,以防中了曹军的圈套。
反之则遣兵杀之,切不可让他们走脱。”
曹军在饭点撤退让魏延十分头疼,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本来激战两日一无所获就已经让将士们心有不忿,正等着将心中烦闷就着食物一口干掉呢。
若此时魏延起兵追击,将士们空着肚子在草原上你追我赶,虽然碍于军纪他们不会说什么,但心中难免会有怨念。
若追击顺利还好说,所有人不介意饿着肚子立个功,可一旦受阻或不慎中伏,积攒的怨念将被放大无数倍在军中蔓延,最后只有狼狈退走一途。
另外,魏延直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何王双、陈泰二人有勇气在武成同汉军鏖战,要知道很多重城都挡不住汉军锋芒,何况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城。
再加上此次北线曹军统帅是老阴比司马懿,虽然魏延不耻他的为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魏延一直在想这会不会是司马懿的阴谋。
所以,在听到曹军撤退时他没有起兵追击,而是稳妥起见派冯习领骑兵去探明情况,若曹军行军时进退有序,毫无慌张之色,那就说明他们必有依仗。
若见到汉军骑兵逼近时躁动不已,那就说明曹军并没有依仗,只是单纯的唬他而已,届时他可就不客气了。
“诺!”
冯习应一声后直接离去,他也挺好奇曹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冯习离开后,汉军将士们在魏延的指挥下,放下手中兵戈,褪下身上甲胄,拿起灭火工具冲入城内开始扑灭大火,搜救被困在火场中的百姓。
至于归义军,他们倒是想进去帮帮忙,看看这座挡了他们两天的城池是何模样,不过被魏延给拒绝了。
因为他知道这些胡人没安什么好心,汉人城池富庶是游牧民族的共识,灭火救人是假,恐怕趁机搜刮财物才是真。
救援行动一直持续到申时才结束,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在烈火的炙烤下成了一堆瓦砾,面对眼前的残垣断壁,失去一切的百姓们显然难以接受。
不过他们运气不错,遇到了乐善好施的魏延,考虑到以后并州大开发一定很缺人手,于是魏延便派军士护送他们去九原城,在那里重新安家生活。
在扑灭大火后不久,前去探查的冯习终于领兵返回,从他难看的脸色魏延已经得到答案,曹军撤退时不仅井然有序,甚至还携带了大量的伤员。
冯习甚至为验证真伪还领兵冲锋了一番,看看曹军是不是在装样子,然而曹军在面对冲锋而来的汉军骑兵明显早有准备,盾兵迅速上前结盾阵,枪兵列阵在后,弩手持大黄弩严阵以待。
其实面对曹军结好军阵,冯习是有把握击而破之的,毕竟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骑兵才是真正的主人,步兵只不过是任人宰割的兔子罢了。
不过曹军眼下的行为非常符合魏延的判断,所以为避免中计冯习只能悻悻而归,无奈放王双、陈泰等人一条生路。
可能魏延想不到,自始至终都是他在凭空脑补,王双、陈泰他们没有任何依仗,这只是两个从未在战场上和汉军交过手,又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做出的决定,和驻守平城的司马懿一点关系都没有。
甚至当他们打算在武成挫汉军锐气的信件传回平城时,司马懿都在考虑该如何给陈群报丧,毕竟人家将长子交给他照看,顺便蹭蹭功勋以作未来晋升之阶,可你倒好直接把人家玩死了,这怎么给人家爹交代呢。
至于曹军在撤退时,为何能面对骑兵冲击巍然不动,并迅速做出反制措施,这其实是陈泰等人诓骗了曹军将士。
在弃城而走后不久,王双和陈泰见军心动荡不已,再加上汉军骑兵随时可能会尾随而至,于是陈泰灵机一动,利用他陈群之子的身份传令全军,表示他们在形势大好时骤然撤兵,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计策。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司马懿的智慧
此时此刻,抚军大将军正率领威震天下的骁骑军迅速逼近,只要汉军骑兵敢追击而来,他们只需在原地结阵固守待援即可,届时大破汉军他们就是头功,封候拜将,蒙妻荫子指日可待。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所以明明他们是孤军,是弃城而走的败军,在陈泰的忽悠下却成了诱敌深入的诱饵,反攻的关键因素,更离谱的是所有人都信了,毕竟司空之子的身份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就这样,在定襄的战役中发生了十分诡异的一幕,以往十几万曹军、几十万胡人联军都挡不住的汉军兵锋,却被王双、陈泰二人以绝对劣势兵力挡住了整整两天,最后还能安然无恙的退回后方,这让曾在汉军手中吃瘪无数次的魏国将领们大为吃惊,纷纷称赞两人有勇有谋。
可他们不知道,属于王双、陈泰真正的高光时刻还没来。
……
翌日夜
魏延举办了盛大的庆功会,并在庆功会上称赞了归义军这种不畏牺牲的行为,强调了他们为大汉复兴做出的卓越贡献,为此他谨代表陛下向他们表示由衷感谢。
然后魏延当即表示,他会调集一批兵戈、甲胄等军械来改变归义军无甲的现状,以加强归义军的战斗力,争取在战场上再立新功。
虽然都是些被淘汰的军械,但对人均皮毛的归义军而言,这无异是天大的惊喜。
最后魏延还表示,只要他们立下足够的功劳,待北伐结束后他会向朝廷进言,在河套地区划出一块土地让他们建立一个大汉属国,免去现在的流浪之苦。
对魏延的大义胡人首领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下次还要担任主攻为大汉攻城夺寨,为复兴大汉添砖加瓦等之类的话。
见胡人主动跳入陷阱魏延脸都要笑裂了,紧接着又拿出一千副板甲、一千柄横刀来赏赐给此次作战勇猛的胡人,并表示只要能立下功劳这些应有尽有。
自古财帛动人心
在魏延的糖衣炮弹面前,他们下意识的忽略了自身的伤亡,毕竟战争嘛死点人多正常,只要他们能确定最后的胜利,和得到的东西比起来这些付出微不足道,尽管归义军如今只有五万人左右。
……
建兴三年,六月中
陈到领兵翻越吕梁山余脉进入定襄郡,顺势拿下了无人驻守的骆县,然后按计划将骆县千余汉人百姓迁移至九原,因为定襄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汉魏双方交战的缓冲区。
而定襄郡的汉人百姓,都会被季汉迁移至九原一带定局,因为那里已经没了胡人,只有有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相信他们会喜欢那里的。
待处理完这些杂事后,陈到留下千余人驻守骆县,自己则领兵前往武成会师。
在会师后的第二天,陈到奉命领所属兵马东进参合口,从参合口越过长城防线,向雁门关的侧翼武州、马邑等地进兵,给雁门关的曹军造成足够的压力。
陈到出发后的第三天,魏延领汉军三万,归义军五万合计八万大军越过汉长城,兵锋直指定襄治所善无。
六月下旬
魏延领主力兵临城下,而此时的善无城早就人去楼空,魏定襄郡太守带领千余曹军逃离,留下几千百姓兀自面对汉军,丝毫没有人在城在的精神。
拿下善无后,汉军还是秉持着固有的作风,遴选善无城内的汉人百姓将他们送到九原,在那里会有专门的官吏安置他们,他们也将和中原百姓一样,沐浴在大汉的荣光之下。
六月末
魏延留下三千兵马驻守善无保障后勤补给线的安全,随后领主力北上,拿下定襄郡内最后一座县城强阴,正式宣告河套四郡尽数被光复,虽然可能只是临时的。
大军在强阴休整了一天,然后马不停蹄的转道东进,向司马懿所所驻守的平城而去,那里也是曹军北线主力的集结地,只要拿下这里雁门关必不可久守,届时太原郡门户将大开,关中也在汉军的兵锋之下。
所以平城的归属将决定接下来几年的战争走向,曹魏只要能成功守住,则可将汉军挡在吕梁山脉以西,一旦守不住,汉军可从容不迫的攻打雁门关,而不用担心后路被偷袭。
因此对曹魏而言,平城之战只能胜不能败。
七月上旬
汉军主力抵达平城,围绕平城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
……
并州,雁门郡,平城
魏抚军大将军行辕
作为被曹操、曹丕父子打压几十年的老阴比,司马懿有独属自己的生存之道,就是一个字——熬,将敌人熬死,将反对者熬死,那么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他。
这不,媳妇终于熬成婆,在持续不断恶化的外部局势下,曹叡不得不重用司马懿,并给予他节制并州兵事大权,让他统领北线曹军抵挡汉军的攻伐。
不过司马懿也同样清楚,若想要真正的手握大权,真正的在魏国朝堂中站稳脚跟,那么他必须想办法挡住汉军,记住是挡住而不是击败。
在七月份之前,他还在为怎样挡住魏延而发愁,但自从王双、陈泰从武成送来情报,并且召来陈泰当面了解详情后,司马懿整个人都变得明朗起来,因为他已经洞悉了魏延的阴谋,这一次挡住汉军的攻势他有信心完成。
司马懿和王双、陈泰他们不一样,除了精通军略外,在民政、政治上的见解也十分不俗,所以司马懿对季汉颁布政策都有自己十分独到的见解。
因此,当司马懿得知汉军的异常表现后,先将视线拉高放在整个并州大局上,然后将并州今年发生的事串联在一起,很快他就得出结论,汉军此次攻势目的是在为治胡策扫清障碍。
正因洞悉了这一点,司马懿直接下定论,当以胡人为主的归义军在平城、雁门关等地被消耗殆尽时汉军就会主动撤退,因为胡人可不是乖宝宝,在面对严苛的政策肯定不会束手就擒,没有大军相助很难扫灭盘踞在各地的胡人。
既然洞悉了魏延的阴谋,司马懿大可将真相公之于众,让并州十余万归义军直接哗变,然后再鼓动后方的胡人诸部造反使并州重新乱起来,最后趁机反攻收复被季汉占领的并州六郡。
但可惜司马懿不是忠臣,而是一个拥有家国天下的士家子弟,魏国的兴盛与否,不及司马家的荣辱来得重要。
而且司马懿自己很清楚,曹丕临终前一定叮嘱过曹叡,让他多多防备自己,可用而不可重用之类的话。
因此,只要他在并州取得成果击败汉军,当魏国短时间内失去威胁后,那么他一定会被曹叡明升暗降调回洛阳,剥夺兵权扔在洛阳养老,直到魏国再一次遭遇威胁后再启用,如此周而复始,让司马懿永远也掌握不了大权,永远也翻不了身。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何况是活生生的人。
司马懿是能苟不假,但这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他也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要是有机会能走上台前施展抱负,又有谁愿意在暗地里当一个老阴比呢。
所以司马懿沉默了……
魏国的确急需一个能击败魏延的人来稳定前线糜烂的战局,来平复朝中动荡的局势,但可惜这个人不能是他,不过他可以守住平城来保住手中的权力,毕竟养寇自重还是非常管用的。
因此,当魏延兵临城下时,司马懿正悠哉悠哉的晒着太阳,品着茶,一点儿都不着急,仿佛城外的汉军是自己人一般,和侍立一旁的司马师形成鲜明的对比。
“父亲,如今蜀军压境,眼看就要发起总攻了,此时应击鼓升帐召集众将商量破敌之策,可父亲反而在此品茶置城外蜀军不顾,恐怕有失妥当啊!。”
司马师毫不顾忌的说道,今年才二十岁出头的他行事的确毛躁了些,所以司马懿对他这个儿子还是挺宽松的,并没有因为言语激烈了些就责怪于他。
“子元,不知伱有何良策?”
司马懿饶有兴致的说道。
“父亲,儿以为汉军与我军兵力相差无几,冒然深入我国境内有轻兵冒进之嫌,当年的白登之围亦是如此。
所以,与其被动防守不如趁我军士气正盛时,联系驻守代郡的田豫一同出击,同汉军通过野战一决雌雄,届时不但能扭转局势,还能一举擒拿我国的心腹大患,父亲也可更进一步名留青史啊!。”
司马师的意思很简单,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十万对七万,优势在我。
“愚蠢!!”
司马懿毫不客气的呵斥道,司马师还年轻,看不明白司马家的处境他不怪他,但他竟敢如此小瞧魏延,这妥妥的取死之道啊。
“魏延南征北战二十余年,经历过的大战比你见过的都多,身旁又有专门出谋划策的参谋部,岂会看不明白眼下的局势,他若真的有这么好对付,岂能成为我魏国心腹大患?。
他既然敢轻兵进逼平城,就意味着他有你我不知道的依仗,当年汉中之战的混凝土,陇西会战的黑火药,上郡之战的火器,哪一个不是能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神兵利器。
魏延心机深沉至此,你竟还敢小瞧于他,若你再如此狂妄就回河北老家种地去,免得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让你娘伤心。”
司马懿毫不客气的说道,魏延虽然抱着别样的心思出征,但怎么可能不留点后手,倘若曹军冒然出城野战导致大败,相信魏延也不介意先拿下平城,再回过头来处理归义军。
“命令全军死守城墙,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出击,若违令者定斩不饶!。”
教训完司马师后司马懿回过头命令道,相信抱有和司马师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为避免出现意外他必须用军法来警告他们。
“诺”
司马师一脸狼狈的离去,不过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以为意,他认为世人都患有恐魏症,都是两个肩膀上扛个脑袋为什么要怕,总有一天他会向天下人证明,你们所畏惧的魏延有多么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