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八十九章 欲交换
第190章 欲交换
“文长,找我何事?,莫非议和之事有变。”
一走进军帐,伊籍就看见脸色不好的魏延,随即好奇的问道。
“议和哪有一天就能完成的,第一次见面谈不拢很正常,我担心的是被曹军围困在襄阳的云长,倘若他出了什么事,我该如何向大王交代。”
身为东进计划的总负责人,虽然诱饵任务是关羽主动请缨的,可一旦出事了他也难辞其咎,会为本来酣畅淋漓的胜利蒙上一层阴影。
“文长你就放心吧,关将军选择困守襄阳肯定是有所依仗的,而且襄阳城高池深,坚固程度远超当年的江陵,坚持一年不在话下。”
伊籍也只能捡点好的说,毕竟粮草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就算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没用,几顿不吃饭同样成软脚虾。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从诸葛瑾目前的态度看,东吴是不会放弃江夏、豫章二郡的,而我们也不可能在局势大好时主动退让,这是我们双方眼下不可调和的矛盾。
若想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恐怕要等到曹操病亡的那一天,届时没了曹魏的牵制,东吴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我们,但在襄阳的云长恐怕坚守不到那一天的。
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来打破眼下的僵局。”
魏延不知道曹操哪天死,万一再活个一年半载的,那关羽肯定十死无生。
“言之有理,但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呢,莫非真要强攻南昌,或者夷陵不成。”
这是伊籍所能想到的办法,只要在南昌或者夷陵取得突破,东吴所仰仗的谈判资本将化为乌有,届时不管是拿下江夏,还是解救襄阳都能轻松完成。
“不妥”
魏延否定了伊籍的想法,夷陵有地利,南昌有坚城,不死个五六万人根本拿不下,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出此下策的,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曹操。
“机伯,你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雒阳面见曹操或者曹丕,并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把夏侯惇、于禁等一干曹魏将校,以及重镇襄阳归还给他们,但条件是放关羽及其城内的汉军离去。”
魏延觉得相比于交换马超,还是在襄阳的关羽更重要一些,反正曹操也不会拿马超怎么样,就在曹营多呆一会儿呗。
“曹操他们会同意么?”
伊籍有点怀疑,为君者是不会被感情左右的,更何况是杀伐果断的曹操,另外襄阳什么时候成我们的了。
“曹操会的,自己的身体如何他自己应该很清楚,曹操也知道自己一旦死了,那些被他压制,摄于他的威势而不敢妄动的士族,会将曹魏上下权利分割得一干二净。
而且曹丕此人秉持轻寒门,重士族的政治主张,无疑会更加的加快这一过程,这就注定了士族会在曹魏集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实力也会极速膨胀,从而变成了臣强君弱的局面。
若曹操不想南征北战几十年打下的基业被他人夺了去,那就必须大肆启用宗室力量,来遏制愈发不受控制的士族。
可宗室将领大都还年轻,肯定玩不过那些士族老狐狸,所以像夏侯惇这种见过大风大浪的老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他们遮风挡雨,给足他们成长的时间,不然仅凭他们自己,很有可能死在杀人不见血的朝堂之上。”
对从灵帝时期就活跃在东汉政坛的曹操而言,士族之害他看得很透彻,所以从崛起到现在他一直施行抑豪强、重寒门的政治主张,这一点兖州、冀州士族深有感触。
不过随着刘备的崛起,迫于外部与日俱增的压力,他只得将口子逐渐的放开,像陈群、司马懿、崔琰等人,开始逐渐在曹魏内部掌握大权。
不过随着曹操多次对外作战的失利,让曹魏宗室在短短几年间损失惨重,虽然人都没啥事,但在国内的威望却遭受重大打击,从中原频发的叛乱就能看出。
首先要清楚一点,在大汉的每一场叛乱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股或者几股力量在推动,譬如之前发生在曹植留守的许都,曹丕留守的邺城的叛乱就能看出,这一点曹操自然十分清楚。
于是曹操在进位魏王时,借用曹丕、曹植夺嫡之争,直接将河北崔家族长崔琰斩杀,虽然崔家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士族,但用他的血来震慑其他人还是够的。
在曹操斩杀崔琰后,中原大士族们的确老实多了,再加上季汉推行了更加严苛的抑豪强,重百姓的政策,致使他们开始对曹操的命令言听计从起来,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一副任人索取的模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曹魏的实力快速增长,不至于让逐渐变法成功的季汉反超,但这种实力增长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总有一天会达到上限从而由盛转衰,而曹操的死就是曹魏由盛转衰的开始。
而以曹操的才情又怎会看不明白呢,所以魏延可以断定,曹操他一定会同意的。
“文长,你为何如此笃定曹操会选择曹丕,而不是选择更讨他欢心的曹植,大破异族的曹彰继魏王位呢。”
第一百八十九章 欲交换 qbxsw.com
道理伊籍也懂,但他比较疑惑的是,魏延为何如此笃定曹丕会继位。
“曹操有且只能选择曹丕,因为现在的曹魏不像之前只有内忧而无外患,因为我们的原因,就注定曹操必须找一个有能力、又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人来主持大局,而大公子曹丕就是最佳人选。
首先是曹丕嫡长子的身份,这一点符合立长不立幼的理念,这会让很多恪守成规的士人满意,这一点是曹植、曹彰永远也赶不上的。
机伯,伱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士人,这些人要么是经学大家,要么在某一领域拥有杰出的成就,这就意味他麾下门人子弟无数,在乡里的影响力甚至比朝廷还要大。
例如大王之师——卢子干
只要能得到这些人相助,不管是在政治、民生,还是军事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其次从能力上看,曹丕可比曹植、曹彰优秀太多了,除了才情相较曹植略有不足,勇武不及曹彰分毫外,在其他方面曹丕都领先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在政治制衡方面,我看他不输曹操分毫。
最后就是他的政治主张了,虽然曹操不断的在打压士族,但要知道昔日的寒门他也会变成士族,所以士族力量仍旧渗透到曹魏的方方面面,在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因此曹植、曹彰走曹操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士族们也不可能再让一个曹操继位。
所以曹丕采用重士族,轻寒士的政治主张,正好击中了士族们的痛点,自然能获得大部分文武的支持。
至于曹丕能否看清士族之害,我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曹丕既然视若无睹,我想他可能在模仿光武皇帝,想利用士族来完成篡汉之举,而后魏承汉制,与世家共治天下。”
其实曹操很清楚曹丕继位所带来的危机,所以他才会如此宠爱曹植,也不止给过曹植一次机会,但奈何他太令人失望了,不足以在季汉崛起的情况下,带领曹魏一统天下。
尤其是在十月中旬,襄樊之战发生巨变时。
当时曹操领军回师途中,担心时间拖久了襄樊会出现变故,于是让人快马通知在许都的曹植,让他领新兵前去襄樊支援曹仁。
可当信使赶到许都时,曹植与几位好友整日喝酒做诗,早已醉得不省人事,而且看样子短时间内很难清醒,根本无法承担南下救援曹仁的任务。
曹操得知消息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在心里就已经将他打入冷宫从魏王候选人之列剔除,所以曹植夺嫡失败,全是他自身原因怪不得别人。
不过到底是什么酒能让人醉好几天呢,再联想到中原士族骄奢淫逸,喜吸食五石散,莫非曹植……
至于曹丕想重走光武之路,魏延只能笑笑不说话,以世家为主的晋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西晋前后不过几十年,甚至还没东汉到三国的乱世时间长,真是丢了大一统王朝的脸。
其实遍观历朝历代亡国的原因无非就是那些,其中土地兼并致使农民起义频发,是王朝灭亡最显着的特征。
所以后来的王朝开国第一件事就是抑豪强,均田地,让百姓们耕者有其田,这样就能维持一个王朝平稳运转两百年,当两百年后土地又开始发生兼并,随着期间推移王朝又开始动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走到末期。
若此时有人能扫除积弊,那王朝可续命二百年,例如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若不能则身死国灭,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此周而复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封建王朝。
“哎,看来魏王之位非曹丕莫属了。”
伊籍有些可惜的摇摇头,相较于文才兼备的曹丕,曹植、曹彰继位才是对季汉最好的消息,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曹丕再怎么强,也比不上曹操十之一二吧。
“我会让国山走一趟的,相信在陈明厉害关系后,曹操/曹丕一定会同意我们交换人质的提议的。
不过这样一来,身陷曹营的孟起他怎么办,我们这么做是否会引起部分凉州士人的不满。”
伊籍推荐秭归令王甫,此人能力尚可,为人忠义,爱护百姓,将秭归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对魏延推行的变法不吝溢美之词,这不妥妥的改革派嘛。
不过王甫是个降将,这些年下来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就算他们想重用王甫都不行,能担任秭归令都算破格提拔了,索性这次让他跑一趟雒阳去镀镀金,凉州、交州还有大把的位置等着他呢。
唯一让伊籍感到担心的,还是身在曹营的马超。
马超在榆中被俘虏后,曾在季汉内部引起过轩然大波,因为马超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以他为首的凉州士人集团,以及部分凉州羌胡部落,他们还指望后将军马超能为他们争取利益呢。
可现在马超人没了,这就导致季汉高层一个凉州人都没有,万一哪天有人侵犯凉州士族的利益,而中枢有没人为他们发声,届时被人卖了都不知道,所以这如何让他们能平静得下来。
第一百八十九章 欲交换
后来刘备、魏延做出保证,表示会尽快利用夏侯惇将马超交换回来的,这才稍微抚平了凉州士人们那躁动的心,可现在用夏侯惇去救援关羽,这不是有违信义么。
“哎,襄阳局势关乎大局,非一人所能比拟的,我知道这么做对孟起是不公平的,但为了顾全大局我也只能出此下策,相信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的孟起会理解我的。
对了,令明本次在陇西会战中表现亮眼,尤其是对大兵团作战有独到的见解,再加上在大夏同几倍于己身曹军血战不退,本次我军能取得酣畅淋漓的大胜,令明起的的作用远远大于我。
之前因为战事紧急,我等还没来得及为他请功,如今陇西战事已经告一段落,若我等再不向大王为他请功,恐怕会惹旁人非议,说我等没有容人之能。”
魏延眨眨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一切矛盾都源于凉州士人缺少一个领军人物,那他们可以造一个啊。
倘若有得选的话,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庞德而非马超,毕竟谁想和一个灭霸做朋友呢,而且凉州士人的领袖他早就内定了。
“文长所言甚是,在下稍后就向大王为庞令明请功,只是不知可为何官职啊。”
伊籍秒懂,其实他也不是很喜欢马超,为他说话完全是从季汉的利益出发的,并非个人感情。
“镇西将军。”
魏延思索片刻后说道,其实从战功来看庞德是完全不够格的,但将政治因素考虑在内的话,镇西将军的位置舍他其谁,以庞德的才智应该能猜到怎么回事,相信他也会坦然接受的。
“好,我会立即向大王禀明。”
伊籍没有异议,很显然庞德这个镇西将军只是个名头罢了,就和马超的后将军一样有名而无实,除非有一天庞德能证明自己配得上重号将军之位,到那时他才会放他出去镇守一方,不然只能在魏延或者诸葛亮麾下听命。
说句真心话,魏延也不想救马超回来,因为未来蜀汉的擎天支柱姜维,姜伯约,他应该和马超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这一点魏延早就派人打听清楚了,毕竟那可是姜维啊,谁不想得到他。
建安十六年(211)
羌、戎等异族在凉州、关中等地反叛作乱,并肆虐州县杀汉官造反,姜维的父亲姜冏身为汉阳郡太守的功曹佐官,恰逢冀县被羌、戎大军围困,姜冏在护卫太守逃离冀县时同胡人血战,最后力竭而亡。
而侥幸活下来的太守,有感于姜冏等一众将官的大义,于是赐其子嗣姜维、梁绪、尹赏、梁虔等人为中郎,并在汉阳郡参军。
而此次叛乱的罪魁祸首,正是马超、韩遂等人发起的,韩遂已经被马超弑杀,那杀父之仇自然就落到马超头上了。
正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相信在姜维等人心中,早就将马超列为必杀之人,至于接纳马超的季汉,自然就成了敌对阵营。
尽管如此,魏延也没把姜维当做敌人来看待,因为从姜维未来的行事来看他是心怀汉室之人,是继承刘备、诸葛亮等复兴汉室的遗志的人,对于这类人魏延怎能不心生好感。
所以,马超,请你快点死,别耽误我攻略姜伯约。
“至于正面战场,我们必须得给孙权一点教训,告诉他我们停下攻势并不是没能力突破,而是不想罢了。”
魏延狠狠的说道,真是给孙权一点颜色他就敢开染坊,分不清大小王了是吧。
“沙摩柯到哪里了。”
“蛮王沙摩柯在接到命令后,亲领五千蛮兵从武陵郡出发,前几日已经抵达夷陵以南五十里处,现在正在原地休整。”
夷陵周围都是山地,加上此段长江水道又崎岖难行,对汉军作战十分不利,尤其是粮秣运输,要先在秭归将大船换成小船,然后才能送上前线,或者走崎岖的山间小路送上前线。
这也是魏延不打夷陵,反而把大部分兵马留在秭归的原因,因为刘备夷陵之战已经告诉他,在夷陵屯积大量兵马是取死之道,真当陆逊不敢反客为主啊。
因此,魏延将目光转向蛮王沙摩柯,希望他能翻山越岭运动到夷陵后方寻找到战机。
“让他不要去夷陵了,也不用刻意去隐藏行踪,只需在长江水道上找一水流湍急处,并在林中砍伐树木多造木排,给我把长江水运给断了。
若有人来清理木排,则利用手中弓弩阻止。
若有人领军来围剿,可利用地形等优势与其周旋,只要一找到机会就放木排,以断绝吴军的后勤补给。”
东吴的船舶都是平底船,一根削尖的木头撞上去,肯定会在水线以下撞出一个大窟窿,届时运气好点的人还能活,运气不好直接船毁人亡。
“好,我会尽快通知沙摩柯的。”
伊籍点点头,此项任务比较简单,让头脑简单的沙摩柯去完成问题应该不大。
“对了,新式火药生产进展如何了,是否能运用到实战中。”
魏延话锋一转,突然关心起黑火药问题。
“宋监丞几日前来信,表示已经在集合工匠们全力生产,目前已经积存了百余斤,已经可以运用在战场上。
不过宋监丞在信中也表示,新式火药威力巨大,在关键时候能起到预想不到的作用,用在东吴身上是不是太过浪费了。”
得,现在连工匠都看不起东吴。
“无妨,它早晚会示人的,早点和晚点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一个我们在陇西会战中也曾使用过黑火药,江东肯定有所防备的,但他们肯定想不到,技术是会进步的。
让公琰好好利用新式火药,给孙权来一个大大的惊喜,好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江东士族好好瞧瞧,在科技革新面前还抱有传统的做战方式,只有死路一条!”
魏延索性也不藏了,新式火药这玩意儿用在曹操身上固然好,但孙权如此不识趣,他当然要给他们上一课喽。
而且给黑火药这玩意儿,只要战争一结束,根本经不起有心人的摸排调查,毕竟除了运用在军事上外,在益州郡的仆水两岸时常会传出巨响,那是在使用黑火药开山裂石,拓宽、疏通航道。
既然早晚都会暴露,不如趁东吴没防备给他来一下狠的,岂不美哉!。
“好,我马上去通知宋监丞,公琰等人。”
伊籍答应了一声后,见魏延没继续吩咐,于是转身离开去传达命令去了,毕竟时间不等人啊。
当伊籍离去后,魏延揉了揉太阳穴,嘴里喃喃的说道:
“关羽啊关羽,你可真会给人出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