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5章 东巡泰山
第266章 东巡泰山
岁月悠悠,稍瞬即逝,转眼便是两年。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正月初一。
正逢新春佳节,朝廷依例开放了宵禁,大街小巷,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处处灯火不绝,尽是喜庆景象。
今年的元日,并无宫宴,去年十一月,回朝的晋王杨广带领百官进谏,请求杨坚往泰山封禅。
杨广此举,正挠到了杨坚的痒出,大隋圣人见百官恳求,先是摇头:
‘此事非同,朕有什么功德,能够封禅天地。’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拒绝的时候,杨坚话锋一转:
‘但朕广有四海,也是时候东巡,沿途宣扬皇威,就顺便祭祀一下泰山吧。’
车驾在十二月初五启程,与过往出巡不同,高颎不再留守大兴,被杨坚带在御前。
至于杨勇,则一如既往地留在了东宫,也不许他监国。
杨坚是去了关东,但年底述职的地方官员还是得来到大兴,向吏部汇报政绩。
夜色渐深,酒肆妓坊却还是灯火通明,一间三楼雅室内,几名回朝的州级官员正聚在一起,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裴秀目光扫过在场之人,有秦琼、房彦谦、赵穆、王当万、黄百吉,尽是表弟崔澈的亲信。
“燕公守孝三年,如今出山在即,可我等过些时日却要各奔前程,不能与他聚首,实乃一大憾事。”
裴秀感慨道。
众人闻言,尽皆叹息。
却听秦琼道:
“这些年我与燕公常有书信往来,燕公曾化用曹植的旧诗,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便将此句与诸位共勉,我等与燕公肝胆相照,纵使相距万里,又何必嗟叹。”
所谓曹植旧诗,便是写给其弟曹彪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秦琼十一岁追随崔澈,至今已有十二年,如今的他颔下蓄有短须,早就不再是当年的稚嫩模样。
如今他官拜莒州刺史,其中个人努力固然必不可少,也有士族出身的原因之一,但关键还在于崔澈旧部这一身份。
在外人看来,燕国公崔澈的亲信,可不就是晋王杨广的党羽。
杨坚决心废立太子,在剪除杨勇羽翼的同时,自然要为杨广扶持势力。
这几年崔澈离开朝堂,回乡守孝,却并不妨碍他的旧部们在官职上共同进步。
醉醺醺的房彦谦闻言,双眸一亮,拍着桌子道:
“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当浮一大白!”
说罢,又与众人饮下一杯花椒酒。
赵穆放下酒杯,劝道:
“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孝冲(房彦谦)还是莫要再饮了。”
他与房彦谦关系亲密,当年就是房彦谦向崔澈推荐的赵穆、王当万、董敬。
赵穆所说的喜事并非指今日新春佳节,而是昨日安平传来喜讯,房玄龄之妻卢氏诞下一女,如今房彦谦也是当祖父的人了。
房彦谦连连摆手:
“我等旧友重逢,佳期难再,今日不饮尽兴,莫非还要去等来日。”
众人听闻,再度举杯,直到翌日清晨,这才散场。
正月初六,裴秀等人陆续离开大兴,返回关东任职,而崔澈也终于结束了三年的丧期,可以听音乐,可以正大光明的与人嬉笑。
只是他来不及放纵自己,便被杨坚传召,前往泰山见驾。
传旨的使者是算着日子赶的路。
杨坚封禅,独孤伽罗必然在旁,崔澈只等将妾室以及庶出子女们留在安平,只带了妻子杨丽华与嫡次子崔彦卿仓促启程。
一路紧赶慢赶,却还是错过了正月十一的祭祀大典。
当崔澈抵达历城县时,已经是正月十三。
前来迎接的杨广在绘声绘色地与崔澈描述过前天的热闹后,感慨道:
“祭祀泰山就已经是这般盛大的场面,当年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这些人封禅,又是怎样的景象。”
崔澈笑道:
“欲知封禅的盛况,还需殿下将来亲为。”
杨广闻言,心中一阵激动,却又摇头苦笑:
“父皇一统天下,尚且自认没有功德封禅泰山,我又有什么功劳,能有此奢望。”
报天之功,为封;报地之功,为禅。
放眼整个历史,称帝者不知几何,但真正能在泰山封禅天地的,有且仅有六人,即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
以及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宋真宗赵恒。
赵恒单凭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禅泰山的含金量,自他以后,再也没有帝王前往泰山封禅天地。
在赵恒横空出世以前,封禅泰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杨广对此向往不已。
却又觉得自己摊上杨坚这样的父亲,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的是当今天下不仅重归一统,就连周边势力也畏惧隋朝强大,大多依附于隋朝。
不幸的是,正因为周边国家相继归附,让杨广想要谋求边功,都不可得。
正感慨时,杨广脑海中灵光乍现: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坐上皇位,逼反了部分顺服势力,岂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征伐他们。
这个念头被杨广藏在心中,即使面对好友崔澈,也没有透露半句。
马车驶近历城,崔澈故意没有现出燕国府的标识,故而当地百姓也不知道崔澈重返历城。
如今的历城县,早已经被划出了青州,为齐州州治,崔澈离开这里也有八年,但还是有不少百姓念着他的好,城外为他建有一座生祠,平日里香火不绝。
杨坚时隔三年再次见到崔澈,不等他行礼,便笑道:
“昨日朕还去了驸马的燕公祠,香火倒是旺盛。”
崔澈行过礼后,不慌不忙道:
“微臣年少之时,名位不显,因尚公主,得宠于御前。
“陛下委臣以青州总管,臣唯恐有负圣眷,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但求无愧君父。
“青州大治,百姓误以为是微臣之功,却不知是陛下轻徭薄赋,才有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
“自离任以后,微臣再未踏足青州等地,所谓燕公祠,微臣实不知情。”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