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0章 早做准备
第171章 早做准备
都蓝可汗有他的心思,崔澈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借口推辞道:
“南方将有大战,圣人命我十月以前抵达襄阳听命。”
无论是杨坚,还是崔澈,都不愿意看到东突厥重归一统。
对于杨坚来说,东突厥分裂,则无力侵扰北疆,少了边患。
而在崔澈看来,若是都蓝可汗讨平了突利可汗染干,又怎会继续对自己唯命是从。
都蓝可汗大感失望,但他也没有心存抱怨,属实是时间上来不及。
自从东部突厥分裂以来,隋朝一直在准备伐陈之战,舆论战都打了好几个月了,都蓝可汗亦有耳闻,他当然知道崔澈不是虚言相欺。
“本欲向子澄借兵,讨灭钦羽设,不曾想事不凑巧。”
都蓝可汗不无遗憾道。
雍虞闾虽登汗位,却受族人轻视,他急着攻伐不听号令的钦羽设,正是为了立威,改变过往自己在族人心中的懦弱形象,否则人心散了,他这个大可汗又能当得了多久。
只是崔澈一听是攻打钦羽设,而非突利可汗染干,又立马换了心意,笑道:
“我话未说完,可汗何故这般着急。
“崔某有事不能亲往,却亦有计谋以助可汗,决战之际,可汗可令将士多立幽州旗帜,贼军见状,以为可汗有隋军相助,必然惊慌,或能自乱阵脚。
“纵使此计不成,亦无甚损失,左右不过是多花费了些布料而已。”
他之所以改变心意,正是清楚无需自己出力,都蓝可汗也能凯旋,索性做个顺水人情、
都蓝可汗闻言,双目一亮,重新振奋了精神,激动道:
“子澄此计,可当万骑!”
随着弱落水之战,以及奔袭西突厥王庭战役的结束,崔澈在草原各部之间的威望日隆,对此,都蓝可汗体会最深。
虽然不如张辽之名,能止江东小儿夜啼,却亦使各部首领畏惧。
都蓝可汗心满意足而去,崔澈也没有在蓟县久留,而是召集了麾下三千部曲,与他巡视边疆,趁机抚慰倾心于他的草原各部,例如库莫奚人。
阿会鲁苏本就对崔澈感激涕零,如今收获册立诏书,名正言顺统御库莫奚五部,更是对此前劝说他将俘虏献于大兴的崔澈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今崔澈假借巡视边境之名,召阿会鲁苏秘密前来会面,阿会鲁苏堂堂奚王,却唯命是从,担心走漏了消息,甚至只带了数十名亲信。
崔澈与阿会鲁苏牵了马,并肩同行,说道:
“或许伐陈后,我尚且能回归幽州数月,但终究是待不长了。”
阿会鲁苏皱紧了眉头,他稍作沉思,提议道:
“我愿为子澄取营州,公据幽、营,又得库莫奚为子澄前驱,扫荡燕赵,大事可成!”
崔澈深深看了一眼,瞧阿会鲁苏情真意切的模样,只能暗自感叹:
说得很好,下次不要再说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隋未失人心,崔某不得人和,终究是成不了事。”
崔澈摇头拒绝道。
阿会鲁苏没想到崔澈真的与自己推心置腹,他方才那般提议,已经做好了被训斥的准备。
崔澈见他惊愕,笑道:
“你我情同手足,有香火之盟,崔某又有何事不能与君言。”
阿会鲁苏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俯首道:
“公不已鲁苏愚钝,愿与我共谋大事,鲁苏又岂敢有负于公,但有驱使,鲁苏愿效犬马之劳。”
“还是唤我子澄好了,犬马之劳,自有犬马奔走,又何劳大王。”
崔澈扶起了阿会鲁苏戏言道。
二人在边境说了好一会话,联络了感情后,崔澈这才唤来库真,指着他对阿会鲁苏交待道:
“此人名叫库真,大王今后若有急事需告知崔某,尽可与他联络。”
库真是内附奚人,无论是假借贸易之名出塞去往老哈河,还是回归隋境,都不会引起旁人注意。
明年就是他幽州总管任期的最后一年,崔澈这是在为自己离职做准备。
阿会鲁苏当然记得库真,就是他怂恿一群愤青袭杀西突厥使者,事后逃遁无踪。
如今崔澈将库真唤来,也相当于承认了当日发生之事,皆是出自他的谋划。
其实阿会鲁苏早就能猜到事情原委,但他并不怨恨,若无崔澈逼迫,又怎会有他如今在族内说一不二的威信。
这份威信并非是所谓奚王头衔带来的,而是阿会鲁苏跟随崔澈作战,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这才赢得了族人们的敬重与拥戴。
当然,他也清楚,崔澈在库莫奚内部的威望,甚至更胜自己一筹。
毕竟阿会鲁苏还有被俘的黑历史。
自己能力欠缺,就得抱上一条够粗的大腿,见证了崔澈如何轻易击溃西突厥,阿会鲁苏如今对他可以说是盲目信任,只觉得世上就没有崔澈办不成的事。
哪怕崔澈真要叛乱,他也愿意为王前驱,好在将来收获巨大回报。
库真告诉了阿会鲁苏自己的住址,崔澈也让阿会鲁苏记熟了接头口号:
‘脖子右拧。’
叮嘱他非得是亲信才能委派,万不可走漏了消息。
与阿会鲁苏交待了许多事,崔澈这才与他分别,又在六州边境周边一众小部落中转了一圈,甚至还抽空在恒州为都蓝可汗检阅军队。
都蓝可汗已经在整军备战,准备讨平钦羽设部。
崔澈到来让东突厥军队士气高涨,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都跟随崔澈参与了远征王庭的战役,对其崇敬得很。
代替都蓝可汗鼓舞了士气,崔澈这才打道回府,回到蓟县时,已经是开皇八年(588年)八月初三。
伐陈的各类物资,基本都陆续运输到了前线,各部兵马也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杨坚一声令下。
八月初六,朝廷使者来到蓟县,正式宣布了对崔澈的认命,拜其为山阳道行军元帅长史。
山阳道大军集结了三十名行军总管,共水陆大军十余万,以崔澈为长史,崔弘度为司马,共同辅佐秦王杨俊。
而刘方也不出意外地暂摄幽州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