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公主,可我叫陈世美
作者:朕不帅 | 分类:历史 | 字数:1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章 黄河决堤
这几日,陈世美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主要是大雨延绵不绝,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一场大雨,
看着漫天的大雨,陈世美不禁忧,这不会出现大洪水吧。
“娘子,开封容易被洪水淹吗?”
“本宫记忆中没有,不过儿时的时候,父皇倒是说过,开封发过大水。”
大概是一直下雨,公主的心情也是不好。
墨菲定律的效果在这一刻显现无疑,
长庚县,位于开封的上游,黄河的边上,是赤县,人口2万户,算是大县了,
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路、州、县三级制。
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可能略微比省小一些,州相当于现在的市。
而宋朝的县,分作赤、畿、次赤、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10等。
首都、陪都城内及附近的县依次分为赤、畿、次赤、次畿一至四个等级,
其他五至十等级的县以户口多少依次是四千户以上为望县,
三千户以上为紧县,二千户以上为上县,
一千户以上为中县,五百户以上为中下县,
不足五百户为下县,并每3年升降一次。
黄河边上,在倾盆大雨中,许许多多的人扛着麻袋,不停的装着砂石往河堤上运,
可惜,在古代,人力如何斗得过自然之力。
“决堤了。”
一个河堤口不断有洪水满出来,
“堵上。”
“堵上。”
“快!”
一个乡长不停的指挥起来,纵然有人源源不断的运送砂石堵住,但也是杯水车薪,
“乡长,这里也决堤了。”一个小伙子大喊着,
“耗子,带人堵上。”
“好!”一个精壮的小伙子答应着,片刻不停歇的带人堵缺口,
“乡长,堵不住了。”
“苍天呀,为何如此。”
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漫天大水中,片刻失去身影,
“乡长!”
“救命呀!”
“跑,堵不住了。”
“我母亲怎么办,她还在三沟乡。”
“轰!”
洪水来了,铺天盖地,一泻千里,如同万马狂奔,又如同山崩地裂,黄色的水,带着泥沙,以势必可当的姿态席卷长庚县,
随后是新郑县、巩义县、荥阳县、中牟县、新密县、永城县。
几乎大半个京西北路被水淹了,滑、孟、蔡、汝几州几乎无一逃脱,
然后是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如今北宋的都城。
地处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自古以来,河南都是水患严重的省份。
据统计,历史上,都城开封就被水淹过达16次之多!
主要原因,是黄河泛滥。
“母亲河”穿流而过,流经洛阳、郑州、开封等几大城市,
周期性的雨季与黄河漫灌相结合,给河南百姓带来灾害。
黄河因为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增高,所以容易泛滥,这是常识。
也正是因为黄河的河床很高,所以形成了河床比开封城还高的“地上悬河”。
也就是说,北宋都城汴梁,其地势在黄河的河床之下。
这就意味着,黄河一旦泛滥,汴梁就会遭殃。
事实上的确如此,北宋167年的历史,
爆发了89次黄河洪水,
平均两年就要发生一次。以至于后人也忍不住叹息:盛宋之隆,河数为败。
宋史记载:京、索、广济河溢,浸民田;长庚县河决汴堤长城口,漂浸封丘等处苗稼。这次水患直接覆盖了北宋统治腹心的广大地区,可以说影响巨大。
这一次的洪水来得太急太急,纵然朝廷有准备,却也是万万不够的,
天圣五年的大水,几乎淹没的大半个开封,水到腰部,街道不能通行。
“快,这里!”
“还有这里!”
“这些水都弄出去。”
公主府中,下人们正在积极的排水,有的用木盆,有的用碗,有的用扫帚,作用不大,排出去了,又进来,可他们不敢偷懒,公主怀孕了,要是因为这雨水出了点状况,怕是要掉脑袋。
也幸亏公主府紧临皇宫,地势较高,排水系统先进,水只是漫过脚踝。
皇宫自然是开封地势最高的地方,笑话,谁家的房子敢建得比皇宫高,你是要当皇帝吗?
又或者是寿星吃砒霜,嫌弃命太长。
“你说我是不是乌鸦嘴。 ”
陈世美抱着公主,看着外面还在下雨,心情沉重,就算是傻子也知道今年大宋难过,这一场洪水怕是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受灾。
“相公不要太担心,和你没有关系。”公主也有点不开心,
“唉,只是皇兄和母后怕是又要操劳许多了,特别是皇兄心善,最是见不得这些了,还有那些文官,怕是要用这些做幌子,逼迫母后和皇兄了。”
“他们能逼你皇兄和母后?”
“母后一直不放权,言官怕是又说什么后宫干政,所以天降灾祸。皇兄一直没有立太子,他们估计又要拿这个说事情。”
“你懂得可真多。”陈世明捏着公主的鼻子,他没有细想,毕竟在现代,天灾就是天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灾难,国家一出手,立刻解决。
可这是大宋,皇权至上,再加上儒家的天人感应,即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所以在古代,如果遇到了连年灾害或是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不论是高堂之上的百官和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会认为这是上天对统治者的惩罚。
若不是统治者德行有失,又怎么会遭受如此天谴?
以陈世美的眼光来看,这完全是放屁,但没有办法,改变传承的几千年的思想,不是容易的事情。
可有的时候,坚持真理比发现真理更难。
最为出名的就是哥白尼,他发现的日心说,但被教会压迫,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