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作者:神纹本神 | 分类:历史 | 字数:127.1万

第131章 再谋冀州,颍川奇才迭出

书名: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作者:神纹本神 字数:4397 更新时间:2025-01-25 01:40:09

第131章再谋冀州,颍川奇才迭出

“大哥,麴义虽然桀骜,但也是个重情义的。”

“而且他练的兵,皆是悍不畏死的骁勇之士,若能跟着去征讨董卓,必能令西凉军惊惧。”

自麴义军营离开后,关羽难得的给了麴义一个极高的评价。

关羽善武,在研习郑平赠送的兵书、接受卢植一对一的授业后,不论是练兵还是统兵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如今更是盛赞麴义的练兵手段,这让刘备惊讶的同时也多了欣喜。

“有麴都尉加入,卢师的讨董之行,就更稳妥了。”

刘备阻止不了卢植讨董,也难以跟着卢植照应。

唯有替卢植寻得更多的精兵悍将,才能让卢植有更多的胜算。

行军打仗,不是说谁更有帅才谁就一定能赢的。

精兵悍将、钱粮保障、出兵大义、各路援兵,先比的是人力物力,其次才是谋略。

自涿郡招募的千余勇骑、公孙瓒处借来的五百精骑、陶谦处借来的三千丹阳兵、麴义的八百先登士、可能引兵前来的常山国赵云及麾下精锐、以及协同卢植进兵的关羽和田豫。

这样的阵容,已经是刘备当前能给卢植凑出来的最强阵容了。

虽然,这兵几乎都不是青州本土兵、这粮也不是青州提供的粮,怎么看都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但能凑得几千精兵悍将、十万石粮草,那也是刘备的本事。

韩馥没有拒绝刘备的提议,当即就同意让麴义去跟着卢植讨董。

毕竟又能得名声、又不用烦恼如何安置麴义,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韩馥不会不答应。

邺城外。

刘备和卢植策马而行。

“西征之行,艰险万分,还请卢师务必谨慎。”刘备情真意切。

若无卢植,刘备也难以被推举成青州刺史。

卢植点头:“玄德,西征之事,有老夫足矣,青州看似步入了正规,但依旧是内患严重,你也切勿大意了。”

郑平则是跟关羽同行,嘱咐道:“云长,我虽然让华子诚去出使长安表奏使君功劳,但董卓乱政,未必会将使君的表奏当回事。”

“这次你随卢师去长安,除了要跟从卢师征讨董卓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让使君有正式的诏命!”

关羽凛然:“先生要关某如何做?”

郑平凝声道:“打出声势,可让董卓忌惮你而不得不采取柔和之策!”

“若西征顺利,董卓必然会遣人来见云长,许诺好处。”

“而云长要坚持的就两个:第一、诏命使君为青州牧!第二、让宗正卿定宗族世谱、诏告使君汉室宗亲之名。”

“唯有此二点,是必须要得到的!”

“其余许诺,云长可见机行事。”

关羽微微点头,询问道:“先生,若是董卓要求关某退兵,又该如何?”

郑平冷笑一声:“不论是诏命使君当青州牧,还是诏告使君汉室宗亲之名,那都是天子的圣旨,跟董卓有什么干系?”

“诏令之前,按兵不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诏令到手,谨遵军令,为将者当令行禁止、妄言者杀。”

关羽丹凤眼微微一张,显然有些吃惊郑平的布计。

这是要诳董卓啊!

但一想到眼前这个青州别驾平日里的作风性格,关羽很快就释然了。

对董卓这样的篡逆之辈,诳了也是除贼之举。

交代了细节,卢植跟刘备的道别之语也结束了。

“玄德,就送到这里吧!”卢植看着前方的三岔路口,心气豪迈:“他日若能攻破长安,老夫再邀玄德入长安赴宴。”

刘备暗暗叹气,向卢植再次拱手一礼,眼神亦是坚定:“卢师此去,必定马到功成!”

关羽也上前跟刘备作别:“大哥,愚弟不在时,伱在青州多保重!”

麴义、田豫也纷纷抱拳辞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知何故,刘备脑海中忽然泛起了燕太子丹送荆轲时的画面。

但很快,刘备将这个不吉利的画面散去,只在马上抱拳送卢植等人远去,直到道口只有刘备和郑平十余骑。

“显谋,卢师此去,我这心中始终不踏实。”刘备忧心忡忡。

郑平轻笑一声,看似不在意,但握着羽扇的右手却微微有些僵硬:“使君勿忧,西凉军虽然骁勇,但叔父麾下的精兵悍将也不少,即便不能克敌制胜,也能全身而退。”

于内心而言,郑平并不看好卢植这次西征。

虽然卢植有多年的统兵经验,麾下有关羽、麴义、田豫效命,又有丹阳兵及可能出现的常山兵相助,但终归不是依靠青州的力量西征的。

孤军西征,这其中的变数太大了!

袁绍虽然暂时同意了跟韩馥分治冀州,但郑平不认为袁绍真的会认真履行这个赌约。

分治冀州,只是因为刘备的介入,韩馥和袁绍双方有了个台阶。

袁绍即便表面答应,私下也不会心服的,冀州的夺权未必能拖延到一年后。

第131章 再谋冀州,颍川奇才迭出

兖州的刘岱,同样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复杂的局势掺和在一起,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卢植的西征。

“希望如此!”

刘备调转马头,不再去想卢植西征的事。

这青州,还有一大堆的事等着刘备去处理。

正如卢植说的一样,青州内患严重,不可有丝毫大意!

另一边。

袁绍率众抵达安平国就不再走了,直接在信都驻扎。

一路上,袁绍的眼神都很阴沉。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便是袁绍此刻的心情。

许攸在一旁气定神闲,逢纪却是忐忑不安。

几次献策,都未能成就大功,这让逢纪感到自己在袁绍眼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咬了咬牙,逢纪硬着头皮道:“这次是我谋划不利,还请明公责罚。”

袁绍双眸深邃,死死的盯着逢纪。

平心而论,袁绍对逢纪是很不满意的。

毕竟大张旗鼓的去邺城,最后不得不接受刘备的劝和。

虽然分治了冀州,可这不是袁绍想要的。

一年时间,变数太大了!

卢植西征董卓,也让袁绍感到了一阵阵的危机。

表奏一个豫州刺史去豫州,目的就是为了破坏袁术的讨董计划,避免袁术得到了勤王成功的名望。

袁绍很清楚!

这个时候,谁能勤王成功,谁就能取代董卓。

董卓的这个位置,是袁绍早就想要取代的,自然不容他人染指。

“元图,可还有破局之策?”

袁绍注视逢纪许久,给了逢纪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逢纪见袁绍没有问责,顿时大喜:“我还有一计,可令韩馥主动献上另一半冀州,而青州的刘备也绝不会插手!”

袁绍眼神一动,挥了挥衣袖:“且细细道来!”

逢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瞥了一眼旁边没什么反应的许攸,抬高了声音:“明公要成大势,若不能拥有整个冀州,是没办法立足的。”

“韩馥才能平庸,麾下有贤才而不能用,即便有一年之约,韩馥也不可能在治理冀州的水平上超过明公。”

“明公得冀州之势,如那黄河之水、无人能阻,这一点,我相信冀州有见识的士民都很清楚。”

“只是碍于青州刺史刘备劝和,明公不得不妥协。”

“可若能利诱公孙瓒南下,约定同分冀州,韩馥得知后必然会惊惧。”

“同时,再遣能言善辩者向韩馥讲述祸福,陈述利害。”

“公孙瓒跟刘备交情匪浅,刘备必然不肯再来劝和;而韩馥无胆鼠辈,若见公孙瓒南下,肯定也会误以为是刘备想要这半个冀州!”

“利诱计再配上离间计,数计连环,冀州唾手可得!”

袁绍的表情渐渐舒缓,开始斟酌逢纪的计策:“公孙瓒如何肯南下冀州?”

逢纪笑道:“公孙瓒跟刘虞素来不和,其根本原因依旧是利益冲突。”

“对于公孙瓒这样的边勇而言,是难以获得治理一方的政绩的,他只能依靠杀敌来建立功名。”

“然而,刘虞怀柔乌桓,让公孙瓒不能出兵击贼,等于是断了公孙瓒立功升迁的机会。”

“公孙瓒又岂能不恨刘虞?”

“但刘虞声名太大,即便是公孙瓒心有怨恨,也只能强忍怒气,阳奉阴违来表示抗议。”

“按明公跟刘备的约定,由韩馥负责中山国、常山国、钜鹿郡、赵国和魏郡,而这中山国、常山国乃至于魏郡都跟黑山贼毗邻。”

“若公孙瓒接管了这五个郡国,战事就不会断,他杀敌立功的机会就不会少。”

“不用跟刘虞冲突,又能建功立业,公孙瓒岂会不动心?”

袁绍的笑容开始出现:“元图此计甚妙啊!倘若韩馥死战公孙瓒,我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后,就能顺理成章的讨伐两人。”

“若韩馥惊惧,必然会让出冀州牧,我再以冀州牧身份驱逐公孙瓒,一举两得啊!”

逢纪见袁绍终于有了笑容,心中悬着的石头也落下来了,语气也多了三分自傲:“刘备自以为得计,但却不知,这公孙瓒同样是个有野心的。”

“刘备能介入冀州事,我们也能引公孙瓒介入冀州事。”

但逢纪开心了,许攸却是不开心了:“逢元图竟然能想到这样的妙计?”

引公孙瓒南下,许攸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但许攸有心看逢纪出丑,因此一直藏着掖着不说。

本想着袁绍会惩处逢纪,然后向自己问策,结果没想到袁绍给了逢纪将功赎罪的机会,而偏偏,逢纪还真想到了良策!

以一半冀州利诱公孙瓒,对于在幽州过得煎熬的公孙瓒而言,简直如同天上掉功劳一般,想什么来什么!

黑山贼,那可是堪比乌桓的战功啊!

“逢纪已经提出这计策,我若再说,未免有拾人牙慧的嫌疑。”

“可若不阻止,逢纪助本初得了冀州,以后地位就得在我之上了!”

“早该献计的!”

许攸有些后悔了。

因为一时的自大,让逢纪抢了先,导致自己苦心准备的良策被抢先一步!

袁绍没注意许攸的眼神变化,有些兴奋地道:“元图,这韩馥虽然无能,但韩馥麾下的贤才不少,若是一般人去陈述利害,未必能成功。”

“公孙瓒处也得去个人。”

“你可有举荐的贤才?”

逢纪不假思索:“公孙瓒处,我亲自去游说,必然能成功;邺城的从事审正南不受韩馥重用,我曾与之结交。待我去信一封,让审正南在韩馥面前陈述利害,必然成功。”

袁绍大喜:“素闻审正南之名,恨不能与之一见。若审正南能助我成事,今后必会重用。”

见逢纪都将前后事安排妥当,许攸终于忍不住了:“本初,审正南不可用,若用必定坏事!”

逢纪眼神有些不愉:“子远兄,你莫非是瞧不起审正南之能?”

许攸轻笑道:“元图误会了,我并非瞧不起审正南之能。只是我听说审正南向来正直,多次忤逆韩馥,他的话韩馥怎么可能听?”

袁绍顿时迟疑:“元图,子远说得有道理,这事得谨慎。可还有其他贤才举荐?”

逢纪顿时犯难。

除了审配,他还真不知道谁可以去游说韩馥。

许攸暗暗松了一口气,抢言道:“本初,我倒是能举荐三位贤才俊杰,可以去游说韩馥。”

袁绍顿时喜道:“子远既然知道贤才,为何不早早举荐?”

许攸笑道:“但凡大才,都想来见本初的时候就立下功劳,若不给机会,他们也不愿意来啊。”

袁绍点头:“子远你就别藏着掖着了,到底是何方俊杰?”

许攸指着颍川方向,微微敛容:“颍川富庶之地,董卓时常遣兵进犯。因此颍川的俊杰大部分都选择了外出避难。”

“本初可听闻故济南相荀公之子荀谌荀友若、昔日颍川太守阴修部下计吏郭图郭公则、以及颍川名仕辛评辛仲治?”

袁绍凛然:“此三人名声,我自然是听闻过的。莫非他们也来到了冀州?”

许攸笑道:“荀谌、郭图和辛评,都是韩馥同乡人,韩馥出任冀州牧后,就召郭图和辛评去冀州共谋大事,荀谌则是跟郭图和辛评同往。”

“不过三人并不看好韩馥,因此在韩馥麾下一直都很低调。”

“比起魏郡人审配,跟韩馥同乡的荀谌三人去劝韩馥让位,韩馥才不会有戒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