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 分类:历史 | 字数:312万

第438章 东洲自古以来

书名: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字数:6623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0

“呜呜呜——”

阔别多月,伴随着号角声再度响起,它传出的地方,依旧是蔚蓝色的大海之上。

不同的是,这次的号角声得到了回应。

“呜呜呜——”

海岸线上,一处似乎兴建不久的海港城寨出现在了舰队的眼前。

它位于一个长蛇状岛屿的南端,临近一条河流的出海口,在岛屿北侧尽头,也有类似的地貌。

“国公、正使,这里就是我们的先遣队营寨,当地把这里叫做海门(卡门城),故此我等将这里称呼为海门城。”

甲板上,返回大明的先遣队百户官于逑向郑和等人解释,与此同时他们也用望远镜看到了海门城的情况。

说是城池,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水寨,十分简陋,只有十来个船舶位。

“能进宝船吗?”

杨展侧头询问于逑,于逑却摇头道:“只能进五千料的宝船,六千料的宝船无法容纳。”

得到回应,杨展当即下令舰队停泊海上,同时从各艘船只将生活类物资集中在三艘马船上,与郑和乘坐马船驶向海门城。

不多时,当他们出现在岸边时,这里已经站着上百名衣衫破败的明军将士。

兴许是东洲物资丰富,亦或者他们与东洲的三个国家建立了外交与贸易,总之他们并没有像昆仑角的将士们一样骨瘦如柴,每个人都红光满面。

如果不是他们的衣衫足够破败,杨展他们甚至以为这群人在这里过得不错。

他们用小渔船带路,为明军的三艘马船指引停泊位,随后在马船停靠时立马上岸,纷纷跪下作揖:

“大明万胜!万胜!”

一行人虽然衣衫褴褛,可目光却明亮的吓人,仿佛看到了希望般。

马船上数百名将士下船,将码头控制后,郑和与杨展才先后下船。

兵卒们举着遮阳伞,抬来了座椅板凳在码头上。

杨展与郑和坐下,郑和入座便询问道:“王任不在这里吗?”

“回正使,王千户带着大部分弟兄在西海岸筹建东洲宣慰使司的东洲城。”

留守百户官与郑和解释着,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激动。

“你知道东洲宣慰使司的情况吗?”

郑和特意询问,那百户官却摇头道:“末将尚未去过,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留守于此。”

“与三国关系如何,能否为我舰队提供补给。”

相较于郑和,杨展更在意补给的问题。

虽然说他们有了先遣队的提醒,在横渡南大西洋的过程中没有闹过缺水、缺蔬菜、食物的事情,但航行到此,他们的生活物资也所剩不多了。

“当下与羽家、玉家、殷家都建立了联系,同时也派驻了我们的人。”

“他们当地农业并不发达,连马车和马匹都没有,因此农业十分落后,也不懂得育肥土地的手段。”

“我们到来后,帮助他们修建水渠,带领他们迁都,梳理河道,这才让他们从旱情之中走出,同时还帮他们解决了一些内乱。”

百户官大略解释了他们过去三年所经历的一切,杨展则是询问道:“三国各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是否通王化?”

“这个……”百户官挠挠头:“国公,这个连他们自己都统计不清楚,反正就我们来看,最南边的殷家(印加)应该最强大,麾下上百个城邦,数百个部落,应该有数百万人,军队五六万。”

“不过他们的军队装备简陋,此前王千户为了展现天朝勇武,与他们的国王苏奴帕前往南边镇压叛乱的城邦,我军虽然只有不足五百人,却在王千户率领下正面击溃南部城邦七千余人。”

“以朝廷舰队的实力,足以荡平三国……”

似乎真的担心杨展会这么做,百户官又连忙解释道:“不过他们的国王也算通识王化,见到我天朝实力后,便承诺与我们建立贸易,还同意划些土地给我们修建官场,只不过由于人手不足,我们还没有利用起来。”

“除了殷家,便是我们所处的玉家最为强大,他们起先以玛雅潘作为国都,随后在王千户的建议下迁都去了靠近河流的地方,并在那些地方进行国都修建。”

“他们也是城邦国家,麾下数百个城邦,人口数百万,军队数万,十分开化,让我们在海门城和西边的东洲城建立城池,另外十分渴望舰队到来,带给他们更先进的技术。”

“最后便是北边的羽家,他们人口不算多,只有几十万,军队一万多人,装备简陋,生活在一个被山包围起来的湖泊岛屿四周,也比较开明。”

“再往北方和南方,则是生活着一些蛮族,他们有的狩猎为生,有的则是通过征战俘虏来吃人……”

说起吃人的那些蛮族,百户官不免觉得口干舌燥,就连郑和与杨展等人都不免皱眉。

“狩猎较多,还是吃人较多?”

郑和询问,百户官也道:“大部分部落都是狩猎,但有一些部落就喜欢吃人。”

“那就行。”

郑和松了一口气,随后询问道:“你派人去通知王任,让他们先返回这里,引荐我们和三国国王见面。”

第438章 东洲自古以来

“至于东洲宣慰司的事情不用着急,东洋舰队因为日本的事情耽误了几个月时间,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出发。”

“是!”百户官闻言,当即对身后一名总旗官吩咐。

很快,这名总旗官带着五十名兵卒乘船往南方大陆而去。

在他们走后,百户官这才回头尴尬道:“国公、正使,千户官交代了一件事,只是末将不知道怎么说。”

“放心说就是。”杨展开口,那百户官也扭扭捏捏的说了起来。

由于海军将士比较年轻,许多人都没有婚配,因此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们不免就在这方土地娶妻生子,渐渐繁衍了起来。

眼下的先遣队名义上还有七百四十九人,实际上却有足足两千零一十六人。

得知这样的消息,郑和下意识看向了杨展,杨展则是没有那么迂腐,只是询问:“在大明有了婚配的人,是否在这里娶妻生子了?”

“娶了……”百户官低下头,因为他知道这种做法无疑违反了《大明律》。

《大明律》虽然经过多次修撰,但其中关于婚姻的律法却鲜少更改,纳妾就更别提了。

根据《大明律》:“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的律条,百户官口中之人无疑触犯了这条律法。

他本以为国公会怒骂他们,却不想国公摆摆手道:“这事情我会处理,暂时让他们放宽心生活便是。”

“是!”听到杨展这么说,百户官与身后的不少人纷纷露出笑脸,显然他们都犯了这一条,而也并不奇怪。

对于常年在外的驻军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否还能回家,因此在驻军当地娶妻生子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面对生理欲望,许多人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审美,投身异族的女性怀中。

杨展虽然不知道东洲的女性长什么样子,但就书上而言,她们应该与汉人相貌差距不是很大,起码不会像昆仑洲的女性一样。

至于触犯《大明律》的娶妾一事,在杨展看来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虽然大明禁止官员、吏典、生员、军士纳妾,但私底下纳妾的现象却并不少见。

莫说旁人,便是他杨展的越国公府上也有九个小妾,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放到明面来讲罢了。

即便不喜下西洋舰队的群臣们知道先遣队这件事,也不会挑刺来弹劾,毕竟在女人这种事情上,谁的屁股都不干净。

郑和见杨展没说,他也没责罚这群人,反而觉得这实际上是件好事。

朝廷既然设立了东洲宣慰司,那就说明东洲在朝廷眼中十分重要。

既然重要,那就必须要有可靠的自己人才行。

别的不说,只要当下这两千人留下一半在东洲,那大明就有了一千常驻东洲的百姓,价值不言而喻。

如果可以,郑和甚至想把这次带来的七千多人都留在东洲娶妻生子,这么一来用不了几年,大明就能在东洲站稳脚跟,即便日后东洲爆发内乱,东洲宣慰司也足以自保。

想到这里,郑和开始让海上将士陆续登陆,除了留两千人看守舰船外,其余五千人纷纷上岛,将这简陋的海门城重新修葺,同时看看能否开垦荒地。

反正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只需要安静等待王任返回,并带他们前往三国国都,确定三国朝贡大明,与大明贸易就足够。

相较于郑和这一路上的平安无事,本该落后他半年出发的东洋舰队情况就不是很好了。

日本的战事将陈瑄他们拖了近一年,等战事结束,他们所率领的将士还被安排在日本驻军。

正因如此,陈瑄他们只能率领千余人返回南京,并在得到朱高煦接见后前往了江北扬州地区招募海军,足足训练了三个月后,才在二月中旬出海下东洋。

东洋舰队由十二艘六千料的大宝船、二十艘五千料宝船,以及三十艘三千料大福船,五十艘五千料马船所组成,整支舰队由东海、东洋卫组成,合计海军一万一千二百人,各类舰船一百一十二艘。

在郑和他们抵达东洲海门城的几天后,陈瑄、杨雄二人才抵达了日本北部的陆奥城。

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了明军的官场,这里的守护有心抵抗,却败亡在了东洋宣慰使郑峻的手中。

由于平叛有功,郑峻被拔擢为东洋宣慰使,节制隐歧、金银、陆奥、敦贺等地驻扎明军,包括鲸海卫、北海卫及日后的东洋、东海卫,合计四卫兵马。

当然,眼下的东洋和东海卫还隶属下东洋舰队,只有下东洋舰队完成大明洋环航任务,这两卫才会隶属郑峻管辖。

“快点快点,所有的物资都要检查密封好,其中淡水最为重要,要多装些!”

陆奥城码头上,上万明军正在维持秩序,而码头上负责干活的,则是陆奥的百姓们。

虽然是为他国服务,可他们服务起来可比服务自家守护要高兴多了。

大明势力渗人日本已经有十年之久,即便是生活在北方的陆奥百姓们也十分清楚给天朝干活都是当天干当天结,不存在拖欠一说。

第438章 东洲自古以来

除此之外,明军结账也多喜欢以稻米结算,这对于物资匮乏的日本平民来说,简直就是让他们难得体验贵族的日子。

给守护们干活得免费干,即便有工钱,也顶多能养活当天的自己。

可是给天朝干活不一样,给天朝干活,每天的工钱是两斤经过处理的稻米,也就是被他们誉为银舍利子的昂贵玩意。

两斤银舍利子,拿到外面可以换到五斤粟米,而五斤粟米完全足够一个人搭配野菜吃五天。

给大明干一个月的活,就可以赚到未来五个月的口粮。

由于口碑在这里,所以得知下东洋舰队需要力夫后,先前被明军招募修葺海港的陆奥百姓又一窝蜂涌来,甚至自降工价也要加入其中。

陈瑄倒是没有克扣工价,而是让他们有多少人来多少人。

正因他的这条军令,整个陆奥城和四周的百姓基本都涌来了陆奥港,帮助明军清理战船底部的大量海洋生物,以及收集淡水、制作菜干和鱼干。

整个陆奥城因为下东洋舰队的到来而繁荣,就连普通的日本平民都出手大方起来。

这一幕幕的场景,让那些曾经的武士们脸色难看。

“这群家伙,心中难道没有家国大义吗?”

“天朝的军队果然歹毒,居然用发粮食这种恶毒的手段来收买人心。”

“可惜幕府的那群家伙被蒙蔽了双眼,守护大人也被驱赶出了陆奥……”

坐在雅间之中,酒肆内的武士们低声叫骂着,却不想想他们脚下的酒肆就是因为大明酒商品涌入,才得以开办。

如果没有大明的酒商品涌入,以日本的情况,想要大规模生产酒商品根本不可能。

他们舍不得大明带来的一切,只能在背地里小声叫骂。

对于这种人,陆奥城内的明军也懒得理会他们,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下东洋的航道与洋流已经摸清楚,不过我们得赶在这个月底出发。”

“要是再耽搁两个月,那很有可能会和大洋上的暴风相撞。”

陆奥城内,当陈瑄的声音从一座刚刚修建不久的明式衙门内响起,站在衙门内的除了他以外,当有当下东洋宣慰使的郑峻,以及平江侯陈瑄,都指挥使杨雄。

平越伯杨文老迈,结束战事返回南京后,他便退回家中休息了,只不过在归养前,他向朱高煦举荐了自家长子杨雄,似乎是希望杨雄能参加下东洋舰队,继续建立功勋。

朱高煦没有拒绝,因此指挥这次下东洋的陈瑄得到了一个好帮手。

“没有先遣队探寻航道,会不会太冒险了?”

站在五尺长宽的沙盘前,郑峻有些担心的看向陈瑄,陈瑄却大胆道:

“按照我之前下西洋的经历来说,殿下给的地图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先前派出先遣队被暴风所拒,这次我们总不会那么倒霉了吧?”

“况且时间不等人,现在出发的话,我们最多五十天就能抵达北洲西海岸,然后一路向南就能在西海岸寻找到东洲宣慰使司。”

陈瑄如此说着,同时也拍板道:“只要淡水和粮食、燃料足够四个月,我们即便失败,也能安全回来。”

“要是你们担心失败,那我一个人担责!”

“屁话!”郑峻笑骂道:“我又不去,我在这里负责给你们后续送补给。”

“你不去你还那么多话?”陈瑄无语的看着郑峻,而陈瑄的儿子陈佐则是轻笑道:“既然都定好了,那就五日后出发。”

“算算时间,最多四天后,粮食和淡水、煤炭就能装够了。”

“行!”见陈佐也这么说,陈瑄立马拍板,郑峻也只能耸耸肩,与他们说起了别的事情。

事实证明,各国守护并不认可足利义嗣的天王之位,因此过去几个月里,各国守护叛乱的事情层出不穷。

郑峻不敢离开日本,主要也是担心他离开后,许多守护会纷纷作乱,足利义嗣无法控制大局。

眼下的局面,足利义嗣威严不足,足利幕府又实力折损,唯有依靠大明才能维持统治。

不过这样的局面下,一旦明军出现失败,那关东的许多守护便会揭竿而起,试图推翻足利幕府和大明在日本的统治。

这一切,说到底还是关东没有从明日贸易中获得什么利益。

相比较关东守护,关西的守护们虽然也不满,但终究没有什么人敢表示出不满,毕竟他们还要和大明做生意来维持他们奢靡的生活。

当下的局面里,日本市面七成的糖都是从大明进口的,除此之外还有大明的粮食也占据了日本粮食市场的不小份额。

虽然因为远洋缘故,从大明贩卖往日本的粮食也比在大明时昂贵许多,但相比较日本每石七百文的米价还是便宜了太多太多。

每石六百文是大明出口日本的米价,每年出口量大概在几十万石,而且基本都是提供给武士与贵族阶级。

除了粮食,还有酱油、醋、茶叶和酒等各类商品,要么占据日本大半份额,要么占据三分之一。

不过这些份额并不是指大明商人在日本开店贩卖,而是统一在隐歧、陆奥互市,由各国守护的官营商人购买回封国,然后摆在自家店铺贩卖。

这样的危害,各国守护都心知肚明,但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克制自己。

他们的放纵,使得大明商品在日本泛滥,与此同时,朝鲜的日子也过得更加困苦。

大明和日本的直接贸易,让朝鲜随时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国内甚至已经沦落到了以物易物的地步。

如果不是李芳远已经派出了昆仑洲先遣队去搜集金银矿的消息,恐怕现在的他已经坐不住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朱高煦带来的历史变动,不过相比较这些变动,更重要的变动还是郑和出使东洲。

三月二十日,随着号角声响起,陆奥城的陈瑄率领下东洋舰队扬帆起航。

在他乘风破浪的同时,耗费二十天时间才赶回海门城的王任也见到了崭新的海门城,以及他朝思暮想三年之久的舰队。

王任穿着打满补丁的鸳鸯战袄,带着百来名军士返回海门城,还带来了玉家国的几位祭司。

尽管已经从王任口中听过许多关于天朝的事情,但当数千大明将士出现在几位祭司的面前时,他们还是忍不住的跪下膜拜。

“欢迎天子军队的到来!”

祭司们用王任能理解的方式欢迎着下西洋舰队,而远处的海门城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的木寨变成了石砌城墙,占地面积也比之前大了好几倍。

城外是连成一片的帐篷,以及赤膊上身开垦荒地的将士们。

经过通传,一刻钟后郑和与杨展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几位祭司纷纷将目光投向王任,王任也翻译了郑和与杨展的身份。

翻译过后,王任作揖道:“千户官王任,参见越国公、正使!”

“起来吧,这几位就是玉家国的官员吧?”

郑和抬手示意起身,同时笑着对那几个长相与汉人差不多的祭司打着招呼。

其实仔细观察,双方外貌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不过这种差别放在全世界来说,几乎等于没有。

“回正使,这就是当下玉家国主要的三名祭司,他们受国王的命令前来接受您的召见。”

王任打了个马虎眼,其实这三个祭司是来接见郑和的,但在他口中成了接受郑和的召见。

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毕竟明军的战力已经在东洲大地上战事过了,他们这支先遣队先后参与了玉家、殷家两个国家的内部战争,每次的战果都令人生畏。

如今十倍余他们的主力抵达东洲,说是横扫整个东洲也毫不夸张,如果三国国王知道郑和舰队的实力,恐怕也不敢再摆出桀骜不驯的姿态。

当然,只要他们遵守约定,老老实实和大明做生意,那大明还是很乐于帮助他们走出饥荒困境的。

想到这里,王任转身看向那三名忐忑的祭司,咧着大黄牙笑道:

“天使说,如果你们遵守约定,那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然要是伱们拒绝的话,我们也只能离开了……”

他虽然是笑着在说会离开的话,可站在他身后,那数以千计的明军却似乎并非那么想。

他们的眼神诧异中带着凶戾,似乎一言不合就要穿上甲胄,与玉家大战一场。

面对这数千明军,三位祭司只能连忙陪笑:

“我们…我们没有拒绝的意思,约定依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