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 分类:历史 | 字数:312万

第57章 入宫觐见

书名: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字数:2389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0

“淅淅沥沥……”

五月末的江南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梅雨将南京城笼罩,街头巷尾的百姓都跑到路旁躲雨,不断抱怨,而卖伞的商人则是笑的合不拢嘴,眼看手中雨伞一把把卖光,恨不得再变出一堆。

比较起百姓们的有喜有悲,此刻的朱高煦却是忐忑不安。

马车的声音在紫禁城内的宫道上响起,与朱高煦并排乘坐的,还有傅友德之子,寿春驸马傅忠。

尽管傅忠有寿春驸马的这层身份,但他很清楚,寿春公主已逝,自己的这层驸马身份只是遮羞布罢了。

这种时候,他反倒是羡慕起了旁边的朱高煦。

燕府嫡次子的身份足够让朱高煦衣食无忧的渡过一辈子,而他自己的能力更是可以随意施展。

相比较下,自己一家不论爬得多么高,但只要皇帝不高兴,他们迟早一天会摔下去。

“二位,到了。”

当驾车的年轻太监停下车并提醒,朱高煦与傅忠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到了武英殿前的三龙桥。

“多谢……”

朱高煦还是一如既往的开口多谢,这样的举动傅忠已经见过太多,但那年轻太监听到后却是一愣。

他在宫中五年,还未曾见过会对奴婢有所体恤的妃嫔皇子。

朱高煦的一句多谢,倒是让他感觉心里有几分暖意。

“殿下言重了。”太监主动为朱高煦撑伞,旁边的另一名太监也为傅忠撑伞。

四人向着武英殿走去,这一路上傅忠都在想皇帝为什么要召见自己,因此没有观察四周。

倒是朱高煦不断张望,对于洪武年间的南京皇宫十分好奇。

它没有后世北京故宫那样的太多绘彩,反而是崇尚单色纯彩,十分符合朱高煦的审美。

当然,在观察期间,朱高煦也看到了旁边太监被雨水打湿的半边身子,不由关心道:“这雨水大,你且靠近我些。”

“这……奴婢习惯了,殿下您如此体恤,奴婢反倒是有些惶恐。”

年轻太监赔笑着回答,而旁边的傅忠也瞥了一眼这边,不由摇摇头。

很快,四人上了台阶,来到了有屋檐的武英殿前。

两名太监收起了雨伞,同时前往殿内通传。

不多时,一名太监带着两名小太监端着一把椅子从殿内走出,对二人作揖道:

“陛下让殿下先进去,至于驸马稍微在此休息片刻。”

“好……”听到太监的话,傅忠不假思索的回应,而朱高煦则是看了他一眼。

傅忠朝朱高煦的点了点头,示意他先进去。

见状,朱高煦也只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武英殿。

他很担心朱元璋从自己身上看出什么端倪,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不可能。

毕竟不管朱元璋用什么方法,自己就是朱高煦本人,而这个时代又没有测谎机,所以只要自己不出纰漏就行。

况且就从这段时间朱元璋对自己的安排来看,他倒是挺高兴自己眼下变化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缓了一口气,而他也跟着殿内太监走进了偏殿。

还未走进殿里,朱高煦就看到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只不过相比较武官考校时,朱高煦距离他们更近,看得更为清楚。

老朱面如满月,虽然发须已白,但看上去却慈眉善目。

旁边的朱允炆坐在一张书桌后,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奏疏,本人还是那副浓眉大眼的良家子弟模样。

“臣朱高煦,参拜陛下、皇太孙……”

朱高煦入殿后唱礼,紧接着如臣子般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礼。

他的这番举动让殿内众人惊愕,便是朱元璋也略微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反倒是朱允炆十分满意,嘴角微翘,心里认为朱高炽对朱高煦的教导还是不错的,眼下倒是知道什么是臣礼了。

只是他们不清楚,朱高煦都是照葫芦画瓢,哪里知道自己可以不用五拜三叩。

“起来吧……”

瞧着行礼的朱高煦,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谢陛下!”朱高煦连忙起身,起身时速度很快,匆忙地有些失礼。

这模样倒是与之前的朱高煦一样,因此朱元璋倒没有什么怀疑,只是觉得他改了性子,但却改的不算彻底。

“近来在宋国公府、颖国公府学到了什么东西,且说来听听。”

似乎是因为朱高煦的行礼而不高兴,朱元璋摆出一副皇帝姿态,目光淡漠的询问朱高煦。

朱高煦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前身的记忆里,老朱确实对自己不感冒,因此朱高煦连忙作揖回答:

“看了两位国公至正年间的经历,从书中学了带兵打仗,闲暇时也会与英国公持铁枪角力。”

“嗯……”听到朱高煦近来的举动与自己所知的相差不大,朱元璋稍微高兴了些,也不再矜持,而是继续询问:

“那我且问问你,这带兵打仗的路上,兵马所留的粪便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问了一个基础的问题,甚至是朱高煦之前考过的问题,因此朱高煦回答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不过这次他的回答更加灵活。

“若是出塞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打仗,可以在营垒内建立粪槽,粪槽深一丈,每营设十个,次日就地掩埋,并令战马践踏。”

“若是在关内,那就提前布置,与沿路村庄、城镇的富户、百姓商量好,将军中粪槽贩卖与他们,或者与粪夫们定价贩卖。”

朱高煦的话让朱允炆皱眉,他并不喜欢在庙堂之上讨论这些荒诞的事情,但对于朱元璋和朱高煦来说,这却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

贩卖粪便,在不知农事的人看来是很荒谬的一件事,但从唐代开始,中原王朝便产生了在城镇内收集运输粪便的职业。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生物粪经过处理后可以说是最好的化肥。

古代农村之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粪塘来沤肥,而居住在城镇的百姓没有种地的需求,所以城镇百姓所产生的这些粪便就会被人运送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地区作为肥料贩卖。

这么一收集再转手一倒卖,从中获利颇多,很多人都是靠卖粪便发家致富的。

到了宋代,粪便的收集买卖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

宋朝财政高的原因在于高税收、并且善于理财,因此朝廷之中的人也不会放过赚钱的粪夫行业。

宋代的士大夫们并不因为粪便腌臜而嫌弃,而是下令在军队中收集过来的人畜粪便进行买卖。

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农业肥料供应,促进了农业发展,又保持了军营的卫生整洁,且朝廷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减轻了朝廷财政军费拨款的压力。

朱高煦的这一手,其实学的就是宋代士大夫的手笔,而朱元璋也对他的话颇为满意,只有朱允炆脸上有几分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