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作者:北城二千 | 分类:历史 | 字数:3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章 爷孙较劲
“陛下,曹国公回来了。”
黄昏,当武英殿内响起司礼监太监的声音,此刻正在处理奏疏的朱元璋爷孙二人先后抬头。
“传他进来吧。”朱元璋放下手中朱笔,同时看向一旁的朱允炆:
“你好好听听高煦的回答……”
“是……”朱允炆毕恭毕敬的作揖,而此时殿内也响起了脚步声。
李景隆带着宫中太监走入殿内,太监手中还托着一个木盘,上面放置着考题和答卷。
“臣曹国公李景隆,参拜陛下,太孙……”
李景隆一入殿内,当即便对朱元璋爷孙行了五拜三叩之礼,但朱元璋此刻的心思全在朱高煦的答题上。
“起来吧,让我瞧瞧这小子如何作答。”
朱元璋向托着答题的太监招手,太监见状也快走上前,并呈上了三十二道答题和策题答卷。
对于这些答卷,朱元璋一张张的翻看,而朱允炆也起身走到了他的身旁,与他共同查看朱高煦的答卷。
前面的三十二道题,朱允炆不是很懂,但他能从朱元璋的眼神中看出朱高煦回答的如何。
眼下,朱元璋的眼睛之中带着一抹慈爱,显然朱高煦回答的不错。
当然,比较起这个,朱允炆更想知道朱高煦是怎么回答最后一道策题的。
只是朱元璋翻看的速度不快,他也只能耐心等着。
倒是此刻站着的李景隆,他眼观鼻、鼻观心,显然他对于朱高煦的答卷十分放心。
“高煦这小子,倒是答的不错。”
看了一刻钟有余,朱元璋终于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评价,而这份评价也决定了朱高煦的前途。
哪怕不看最后一份策题的答卷,朱高煦在他这里,也已经通关了。
不过,当朱高煦的最后一道策题答卷出现时,朱元璋心底还是不免升起一丝新的期待。
他将策题揭开,露出了后面的答卷,而此刻旁观的朱允炆也将目光投到了答卷上。
对于策题的回答,朱高煦的回应并不算多,仅有一页纸,三百余字。
可就是这三百余字,却是看得朱元璋心花怒放,同时看得朱允炆心中一紧。
“好!”
瞧着这份削藩答卷,饶是朱元璋那颗沉寂已久的心,也不免激动了一些。
朱高煦的答卷,简直就是他心中削藩问题的最好回答。
既保全了自家儿孙的富贵,又不至于让他们威胁正统,这份答卷,好得很!
“来人!把这份答卷给我裱起来,送到春和宫给太孙挂起来。”
朱元璋对朱高煦的回答很满意,因此忍不住让人把这份答卷裱起来,送到了朱允炆的寝宫之中。
这样的话,让朱允炆的脸色有片刻的动容,但他很快就恢复过来,在众人未曾察觉的第一时间作揖祝贺:
“皇爷爷,高煦如此大才,理应赏赐些东西。”
“赏!”朱元璋把答卷放下,爽朗笑道:“着户部拨发二十匹绢,五百锭钞给这小子!”
“孙儿领命……”朱允炆开口回应,同时眼神示意司礼监太监去拟旨。
“这小子……”朱元璋高兴的来回走动,中途一直抚须,高兴之情依然不受控制。
李景隆见状也不开口说什么,而是静静等待朱元璋的安排。
倒是朱允炆却笑着开口道:“既然皇爷爷觉得高煦有才干,何不让他归北,为朝廷镇守边疆?”
“嗯?”听到朱允炆的话,朱元璋笑着转过头来,满意点头道:
“这话不错,不过这小子年龄尚小,况且没有什么老师教导他,我得先给他寻一个老师,教他一两年后再送他回北边。”
“允炆,你且去翰林院寻几个有才品的学士名录来。”
“是……”朱允炆听到朱元璋的话,当即也笑着作揖回礼,紧接着带着司礼监太监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退出的同时,朱元璋也看向了李景隆:“好了,你先退下吧,让人继续盯紧这小子。”
“是,臣告退……”李景隆见状退下,朱元璋也看着他一点点退出武英殿,脸上的笑意丝毫不减。
只是,当李景隆退出武英殿的时候,朱元璋的脸一下子僵硬下来,表情慢慢变得平淡,最后甚至有些阴鸷。
他转过身去看了一眼剩下的三十二份考题,浑然没有了前一秒为朱高煦表现而高兴的状态。
望着他的状态,一名站在角落,身穿斗牛服的武官也走了上来。
“高煦这小子,看样子值得我托付,他和老四都不错。”
朱元璋背负双手,脚步沉稳的走向了武英殿的一扇窗前。
在他眼中,朱允炆和李景隆离去的背影十分醒目,而他身后的那名武官也躬身作揖:
“陛下,殿下的举止正常,自入军营以来,并未与朝中官员牵扯,唯与魏国公有过三次会面。”
“嗯……我知道了,允恭我还是放心的,至于这小子……”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双目有几分茫然:
“他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我也就不怕他会像老三老五一样了,这小子随他爹……听话。”
尽管朱元璋这么说,但他的感觉还是告诉他,这件事情有些不对劲。
“那答卷,确定没有问题?”
朱元璋侧过头去,不放心的再问了一遍,而武官也不假思索的点头回应:
“跟随曹国公去的兵卒有所里的兄弟,大家都看着的,而且殿下答卷时也开着书房的窗户,兄弟们一览无余。”
“等会……”朱元璋反应过来了:“开着窗户?”
“回陛下,是的,殿下他开着窗户答卷,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殿下除入夜后会关窗,其余时候都开着窗户,哪怕下雨也是如此。”
武官缜密的回答着朱元璋的所有疑惑,但朱元璋的脸色却还是严肃了起来。
江南潮湿,常年下雨开窗会如何,朱高煦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把自己公开些。
朱元璋的感觉告诉他,自家这个孙子不简单,从那份削藩的答卷就能看出。
面对这样的一个不简单的孙子,朱元璋有自己的办法。
“颖国公和宋国公近来如何?”
朱元璋询问武官,武官也尽数解答:“居于家中,闭门不出。”
“闭门不出……”朱元璋紧了紧手:“我看他们,心里还是不满啊。”
“不过不满不要紧,只要他们别再牵连晋王和周王,朕还能宽恕他们。”
谈话间,朱元璋再次看向了朱高煦的那三十二份答卷。
就答卷内容来说,朱高煦写的中规中矩中带着一丝出彩,从行文里,朱元璋能看出朱高煦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但他在这次考校中压制了这份冒险,选择了用稳妥的回答方式来度过这次难关。
“冒险……”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煦的天生神力,同时心底也升起了一道很久之前的身影。
感受着那道身影,朱元璋的嘴角缓缓扬起:
“既然喜好冒险,那我就找几个人,压压他的这份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