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文书
作者:逍遥余生 | 分类:游戏 | 字数:2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0章 行刑!
西城南街的菜市口里浓烟滚滚,络绎不绝的人群纷纷向这边涌过来,在菜市口的地面中央建起一座平台,平台上摆着个矮木桩子,木桩旁边站立着一个准备行刑的刽子手。人群在城防士卒布控的队形外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墙,都伸长了脖子往平台上探头张望。
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从菜市口北侧缓步向这边移动着,打头的两个人敲着锣,后面四个人举着“肃静”“避让”的大牌子,在后面是十六人的轿夫抬着一顶硕大的官轿。应天府尹大人驾到。在队伍的后面便是金陵卫所的马队,高大的马头朝前,雪亮的战刀可以照见人的脸庞。
马队押解着方府上下一百多口人,这些人统一披头散发、身带枷锁,穿着白色的囚衣。时至秋色,寒风瑟瑟,不免让队伍里的妇孺老弱战栗惶恐。
队伍行进到法场,官役高喊:“应天府尹驾到,闲人避让!”应天府尹从轿子里出来,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站着一嘴山羊胡子,眼睛微闭,满是书呆子的样子。
“嫌犯都带到了吗?”府尹问身旁的人,一个衙役回到:“大人,嫌犯三百一十五人全部带到,另有五百余人于大牢中处决。”府尹松了口气,说:“准备行刑。”
“方大人是冤枉的!”围观的人群里有人高喊起来,府尹先被吓了一跳,继而缓过神来,喊:“还有同党?速速抓来!看哪个还敢鸣冤!”衙役们闻声而去,眼看就要抓上那个鸣冤的人。
“方大人是冤枉的!”“放了方家的人!”官府的冷漠和颠倒是非激起了民怨,四处围观的人群爆发出如潮的叫骂声,前往抓人的士卒一看四下里全是叫喊的人,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抓谁了。
喧嚣声传到了菜市口外面的几条街道,惊动了更多居民,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愤怒的叫怨声震天动地。
“大人,这该怎办?民怨不可违背啊!”看管囚犯的校尉眼见局势不好,对府尹说道。
“本官还用你来教训?”府尹骂,“人犯带上来。”
校尉连声往平台上跑去,挥动手臂,方府上百口子人分成两排走上平台上,有上至八十岁的老者,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甚至连一些妇女的手里都还抱着刚出生的婴儿一同赴死。
“大人,那些婴儿怎么办?”校尉跑过来请教府尹,府尹冷冷的说:“燕王有令,斩尽十族,一个不留!”校尉被震撼了,他双腿发抖竟走不动道了。
此时,怒吼声更加此起彼伏的高涨起来,渐渐演变成对燕王的咒骂。府尹手下都是金陵城的城防卫所士兵,或者就是金陵大牢的狱卒,拦住愤怒的人群还可以,如果制止和驱散这些人就显得极为吃紧。
忽然,这时候从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士卒脚步和马匹的铁蹄碰撞声,声音越传越近。
内务府总管的大旗出现在街道的尽头,府尹看到长出了气,哈哈大笑起来。身边的师爷走上前来,捋捋胸前的胡子奇怪的说:“大人你这是?”
“师爷刚来不久,不知道这内务府吗?”府尹问师爷,师爷说:“小人只知内务府为宦官管辖宫中的一应事物地方,如今这内务府已有燕王内府的三保大太监接管,难道是他?”
“师爷消息灵通,在此表扬啊!正是郑大人。燕王虽然还未登基称帝,不过是缺一份登基诏书和宫殿修造完成,按祖制将在今年年底称帝,明年改元。燕王这不,要灭了方孝敬全家来平息朝内反对之声,而宫殿修造变成了三保太监郑大人的事情啊!”府尹认真的说。
“可见这郑大人不是等闲之辈啊!受燕王如此器重。”师爷感慨的说,“听说这郑大人便向燕王献计,绕过李景隆主力直下江南之人?”府尹一听脸色变了,忙说:“不可乱说,小心他人诟病。”师爷急忙不说话。
押解犯人的校尉将三保太监郑和请到府尹身边,府尹急忙行官礼,按朝廷品阶规定,应天府尹为正三品官员,而内务府总管只有从五品,可三保太监毕竟是内臣中的内臣,身份和品阶不同。
府尹抬起头看着这郑总管,年纪约莫在三十岁出头,眉清目秀的脸上洁白如玉,俨然如一名美男子。府尹行礼后说:“大人怎么亲临此地,若是血光之事冲吓了大人,下官万死难辞其咎。”
三保太监郑总管自从追随燕王朱棣入了金陵城,数月以来都在忙着料理宫城的事情,皇宫建筑被藏书楼大火烧掉了大半,要不是三保太监清除出一座偏殿,只怕燕王只能到大臣的家中居住,宫中的宫女几乎被王世子带来的朵颜三部的蒙古骑兵奸杀殆尽,太监和杂役干脆的一个都没有活下来,郑总管上任后便从周边民间选出民女,还将其他王府中抽调了一匹杂役充入皇宫。
光是训练这些临时招来的人,就让郑总管忙的不可开交。
这会儿在法场上,郑总管对府尹说:“啊,燕王命我来看看。哦,对了,那些孩童怎么处置的?”府尹有板有眼的说:“按燕王意思,一个不留。”
郑总管说:“还是按明法来,十六岁以下充军吧!”府尹为难的嘟囔着:“这,······怕这个······”
“你怕燕王怪罪是吧?我会禀告陛下的!”郑总管走到府尹身边,笑着说。府尹点头,朝校尉挥挥手。方家的十六岁以下孩童都被带下了大平台。
府尹看看郑总管,郑总管点点头;府尹又瞅瞅天空,大喊一声:“午时已到,行刑!”
刽子手排成三排长队依次走上高台,分别在五花大绑的方家人两侧站好,刽子手里都拿着一碗酒,先喝了半碗,之后将半碗酒喷到擦得雪亮的大刀。
应天府尹恭敬的向郑总管禀告:“大人,现在开刀吗?”三保太监说:“等一等,也给我端一碗酒来。”手下一个狱卒走过来递给郑总管酒。郑和走到高台上沉默无语,面对数十口方家亲属,他默默喝下酒,将酒碗递给狱卒,走下高台对应天府尹说:“开始。”
应天府尹高喊:“开始!”
只见道道白光下,大刀落下,人头落地,血溅三步,高台下喊冤之声振聋发聩。
······
永胜号船舱里。
达叔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表情复杂,目光深邃。詹二爷从床上坐正一点,掩饰住自己发抖的手臂,达叔说:“据说,当天死得人里面,有一个方孝敬的学生竟然背着方博士的文章慷慨就义,哎呀,惨啊!”达叔都不忍再说下去。
詹二爷继而说:“方孝敬不愧为一代忠正之士,只怕有史以来被满门抄斩达十族的人,只此一人了。”詹二爷接着说:”按照找到的玄武龟岛的古书,我们这是往外海走吗?“
达叔说:“我已派人到附近的民间寻访承平的下落,如果真如宗望所言,那么必须要把承平救回来。”
詹二爷满意的点点头说:”好,那么我们立刻派出人去打听消息。一方面打听承平的下落,一方面去寻找出海的东瀛‘珊’号。”“人手我已经撒出去了,安心修养吧!”达叔微笑着说。“说到承平,他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吧?”詹二爷忐忑的说。
达叔说:“我相信我的手下一定还活着,在齐王地宫里那小子竟然活着走出来,我相信他命够大。”
······
金陵宫城高楼上。
燕王朱棣和大臣谢晋对坐在高楼上的屋檐下,面前一张矮桌上摆着副黑白棋子,身旁的太监们侍立着。
“先皇在位时,对先生的才华很是赏识,建文皇孙更对先生的画作刮目相看,先生为何成第一个向孤王朝拜的人?难道先生也遵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古理?”
谢晋放下一枚棋子,这谢晋面容清瘦,眼神炯炯有神,特别是他的鼻子修长而尖。谢晋说:“燕王不过是遵照《皇明祖训》讨伐朝中逆党,并无过错,相反,黄子澄等辈妄图改变先皇遗命,应夷灭三族!”
"谢先生好大口气,三族?你真认为我是暴君?"驻地有些不喜欢谢晋小人得志的口气.
谢晋赶紧跪在地上,说:"天下有两个君王,一个是您,另一个便是舆论.书生手里的笔甚至比将士手里的剑更能杀人啊!只是舆论杀人在人心啊!"
"你说人心?"朱棣陷入了沉思,"有道理,不愧是我朝第一才子,孤王登基之后,你还要在孤王的翰林院供职.孤王有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
谢晋说:"燕王有什么事情需要臣效劳?"朱棣回:"编写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孤王有想法按你说,影响一下,舆论这个君王."谢晋说:""燕王有意著述?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清楚让你编写这部书的真正目的吗?"朱棣神秘兮兮的说,谢晋那里跟得上朱棣的思路,急忙摇摇头,朱棣突然说:"你识时务,脑子聪明,在编写我朝关于建文一朝事情的时候,有些地方,你应该明白怎么编纂吧."被朱棣点拨后,谢晋急忙跪下磕头说:"臣定当详细转述建文无道之事````"
朱棣一皱眉头说:"你这不是欲盖弥彰吗?建文一朝只字不提,只写道洪武三十八年,免得后人好奇追问."
谢晋终于明白了,自己误打误撞得提了人心两个字,说到了朱棣的痛处,自己这个翰林院总编修饰当定了!谢晋暗自窃喜自己没有随建文帝殉葬,想到这里,建文帝是死是活?谢晋也感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