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熵论
作者:坚冰覆霜 | 分类:科幻 | 字数:7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九章:实力飞跃
其实熵盾的原理就是基地能量穹顶的微型个人版,主要是防御熵能攻击,所以在猎杀普通生物时没什么用,除非是熵能生物,而这种生物在前期也不容易遇到,因此它现阶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战斗中。
哪怕熵盾在前期用处有限,每个人也都想掌握,除了防人之外,还是为了凑战力。不过由于熵盾需要的计算,对于二级修炼水平来说,学习难度还是非常高的,只能通过购买模块化战技的芯片,然后植入熵阵中,从而直接无脑地使用这个战技,只是熵能的耗费会加倍。
“强·心理暗示”只学了点皮毛,这是个利用安慰效应的被动能力,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技能,通过一些动作和念头,给自己提供心理暗示,可以做到一些本来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关闭痛感,或者暂时提升某个感官的能力,甚至能够透支熵能,有类似于“牺牲”药剂的功能。
这种能力学到精熟,据说还可以暂时提升修炼等级,效果不如“强者之心”,但“强·心理暗示”的应用更广泛一些。两者的学习要求都是心境,不过好在要求的心境不同,傅斌勉强可以学会,按他的猜测,如果是一个迷信的人来学习这个技能,可能会比较容易,傅斌的还算是相对理性的,所以学习效率不高。
“超级心算”顾名思义,是提高心算速度的方法,除了要记住技巧,改变思维方法,还需要长期练习才能熟练运用。在明夷天心下,傅斌的数学计算能力已经相当快了。
这要是回到现实世界,完全可以碾压“超级大脑”的大部分选手,不过这种运算更多的还是偏向于模糊结果,只要不影响动作和能力上的判断,不需要得出精确数值,否则会大大降低运算效率。而有了这个“超级心算”的技巧,在不影响计算速度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精确或相对精确的运算结果,这无疑能大大提升技能的效果。
“波纹剑”是一种让手中的武器快速颤动,形成高频冲击,有电锯效果的强力破防近战技能。这个战技能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需要很高的柔韧性、灵活度以及肌肉强度,才能让武器形成高速的振颤频率,否则只能是难看而毫无用处的晃荡。傅斌练习了十几个小时,最多只能快速颤动个两钟秒,马上就握不住剑了,根本还无法形成杀伤力。
现在傅斌近战还只有一个自由之舞,太过单一了些,而且这个战技虽然攻防兼具,但没有太高的暴发力。虽然这个战技使用顺利的话是力量越来越大,最后的终结一击也算暴发,但过程太长,还需要别的战技配合使用,单单用普通的攻击做为终结,暴发力也十分有限。
本来傅斌以为“混乱切割”很容易学会,从学习难度上说,确实如此,傅斌已经懂得这个战技的原理了,但这个战技的熵能使用效率太低,虚耗过多,更主要的是对智力较高的敌人没什么用,所以傅斌也只是试了试,并没怎么练习。
反倒是它的强化版本“螺旋斩”更加实用一些,但这个战技难度高多了,需要反复练习技能动作,傅斌也是每天随便练了两下,目前只是半通不通,算不上掌握。
做为老本行的编程技能,傅斌也花了一部分时间研究,以他原来不错的基础,加上现在的智力水平,很快就弄明白了部分量子计算机的逻辑运算原理,并开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这些程序可以用3D打印机写入芯片,植入到武器手柄中的熵能转换器中,使输入的熵能模式化,从而比较轻松地施展部分战技。
比如,傅斌编写的就是秩序之箭的熵能控制程序,植入这个程序之后,就不再需要分心计算和控制熵能,只要掌握秩序之箭的分解动作,然后全力输出熵能,就能完成这个战技。
傅斌编写这种程序完全就是练手,不会将其写入芯片,植入武器。因为要在3D打印机上打印这种芯片,价格高得离谱,一颗模块芯片需要付出100点贡献值,除了芯片的刻画需要消耗稀有的材料外,可能是系统也不鼓励大家以这种方式掌握战技。
这还不算技能模块程序的附加价格,按傅斌自己的诂计,这个世界懂得模块编程,并自己掌握相应战技的人肯定不多。模块程序编写也挺费时间的,虽然一次编写后,可以无限复制,但有些战技却也因人而异要做针对性的调整修改,而且做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技能,让他自己来定价,三级战技至少也得30-50贡献点一次。
哪怕如此,这种模块化战技也有不错的市场,特别是熵盾的程序芯片,因为它不是植入武器,而是植入熵阵中。
做为初期阶段唯一用熵阵发动的防御战技,不会与别的战技冲突,所以只要没有学会熵盾的人,都想拥有。不过熵盾的程序可比秩序之箭要复杂好几倍,而熵阵配套的芯片也与武器不同,打印价格高达300一颗,这比兑换战技本身还要高。
不过以傅斌目前的水平,想要编写熵盾的模块还有难度,哪怕他已经掌握了熵盾这个战技,懂得原理与用程序来表达完全是两回事。而且在二三级阶段,能够模块化的战技其实不多,像秩序之箭也只能半模块化,还需要掌握分解动作才能施展,而且颇多限制。
只有像负能态激发这样的纯熵能战技,才有模块化的价值,可惜它的编程难度太高,兑换系统中都没有,或者这种模快已经算四级资源了。而且施展这个技能,必须配合领域能力,用模块来施展的战技,是无法与领域能力配合的,除非能将领域能力也写进模块,但领域能力还没人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谈何编写。
通过这篇生产技能中透露的其它信息,傅斌也了解到与此类似的生产技能还有不少,比如功能战衣、功能饰品、个性化武器等等,这些生产技能可以制造出比制式装备要出色或者说更具有个人风格的装备。
这么说来,像春莺的饰品制作和云画雪的服装设计,以后也都还有发展空间,就是不知道她们有没有相应的计划去学习升级。毕竟这种从现实世界带来的普通技艺,想要与这个世界的能力相结合,完全就是另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傅斌又仔细阅读了几遍《思想维度》,这篇二级论文倒是给傅斌很多启发,之所以只是二级论文,是因为它里面没有多少计算的内容,完全是逻辑和概念的解释。煤球写的那篇关于“四大关系”的论文,如果不是傅斌让他加入了那些数据和运算,也会只是二级论文。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正统,它先正视听,提出维度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概念,从来没有所谓的客观维度。事物的维度就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观察它,理解它,用不同的观察理解方式,就有不同的维度。就像一个机械零件,我们可以用三维的模型表示,也可以用二维图纸描述,甚至也可以用一维的数控代码来替代。
因此,说宇宙有几个维度,其实很可笑。宇宙的维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原来,人们认为宇宙是三维的,后来加入了时间,有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可量子力学表明,还有一个概率维度,于是又引入了平行宇宙的说法。
其实这里同样是思维的问题,就像这个量子计算机模拟的宇宙,这里的一切,可以说是一维数据堆成的,却可以表现得跟现实世界一模一样,一切原因就在于我们自身,我们自己的感知才是根源,而外部世界是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自身的信息。总之一句话:存在即感知!
这篇文章虽然有理有据,但观点的颠覆性非常大,甚至明显有叫板《相对论》的意味,如果是在现实世界,就连傅斌都会嗤之以鼻,不过在这个世界,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确实,从逻辑上说,主观是绝对的,而客观是相对的,一切外部信息,都取决于意识主体的能力,只要意识主体的感知能力,或者说思想的维度上升,外部世界就会呈现更多的信息。比如同样一个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和在某些艺术家眼中,信息维度是完全不同的。
这一点傅斌现在深有体会,随着自己数学水平的提升,明夷天心的能力也直线上升,他现在的感知能力已经今非昔比,现在这个世界在他眼中,与刚来时相比,真的有种俯视感。
思考完毕,现在熵阵也几乎空了,身上只有几颗零星的晶石,用不了两天,得先去弄点修炼资源去。经过这七天的修炼和训练,傅斌又感觉自己的实力增长明显,又有种一试身手的渴望,如果是现在面对兽潮,他都有信心像煤球一样在兽群中杀进杀出几次。
尤其是“能量微扰”这个唯一的四级技能,作为一种殊荣也好,一种很适合自己的辅助技能也罢,在傅斌的心中也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加上它不需要武器激发,在房间里也能练习,所以已经基本熟练了,并且能与负能态激发完美组合,一种特殊而用途广泛的四级战技——“初级熵变”正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