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不会忘记
作者:毛毛雨下不停 | 分类: | 字数:5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1章 报仇(1)穿越大草原
当铁血大队被打散的消息,传回红格尔图时帅二蛋气的差点吐血。
一手创建的队伍说没就没了,大青沟老窝也被掏了。
操你大爷的蒙古德王,老子和你势不两立。
你掏老子老窝!对!老子也去掏你老窝。
出来对卫兵说到,叫我大岗和各排长回连部开会。
过了一会,许红菊,阎芳也被特意请来,孟和,王占山,巴特尔,赵大狗,李喜,张旺,宝力格,巴雅尔,牧仁,胡四眼,都来开会。猴子也在坐,
当大家都坐好后帅二蛋一拳砸在桌子上说道:“蒙古军德王欺人太甚,灭我三百多弟兄,占我大青沟老营,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来而不往非礼也。趁他把兵派往兴和这里,我们就去掏他的老窝,现在都是骑兵谁怕谁。
大家说说我们掏他那里他才最疼。
有说去多伦的,有说去康保的,有说去张北的各有各的道理。
巴特尔说道去西苏旗朱日和掏王府去,听说德王最宠爱那个九姨太。
对!那就打他的德王府,把他的九姨太抢回来,给咱们做老婆!二蛋拍板说道!
好!抢老婆去!众人一致同意抢老婆去!就这么的那老婆以定了,听说那天九姨太打了好几个啊涕!
这里的后勤仓库已倒的没多少了,后勤队留下五挂骡子大皮车,其余都撤走了。
农历七月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正是草原上畜牲,膘肥体壮的时候。
五挂三套骡车装上口粮和马料等军需,把仓库清空了,以后也不回这边了。
全体上马,兵阀朱日和温都尔庙德王府。
一路上几个女人嘻嘻哈哈放马奔跑在大草原上,
爱红妆,
蜂来采蜜忙。
香飘万里随风去,
满地黄花遍野芳。
草原上回荡着女人们开心的欢笑,使这寂静的草原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行人马走到一条小溪边安营扎寨,在往前走怕错过水源,人马没喝的。
把马鞍具卸下放开了吃草,战士们轮流放马,炊事班忙着做饭,女兵们也去帮忙。
二蛋打开地图叫过孟和巴特尔商量事情,已走了两天了,明天走一天就进入西乌珠穆沁旗地界了。
二蛋问道:进入西乌珠穆沁旗后应注意啥?不被王府的人发现?
巴特尔说道:“大队长放心,在西乌珠穆沁旗咱们就是王。我们都是活地图。
在这草原上和德王李守信转了两年,他们都奈何不了我们。
吃过晚饭,除了放牧的战士和警戒哨,全都席地而卧就地睡下,晒了一天的草地睡上去还有点热。
孟和也不知在周围洒了什么,可能是防蛇之类的东西。
二蛋这些天就没怎好好的睡觉,一闭眼就想到那些战士们。
一口锅吃饭一年多,他们都是那么朴实,如果自己早预防那两个人,也不至于害了那么多条性命。
正都训练出来了,将来他们都会成为敌人的噩梦,结果被不良之人害了性命。
那么多优秀的战士,死的死散的散。
许红菊和五个女兵都挨着二蛋这里睡觉,草原上的蚊子那才叫个多。
白天孟和就让大家都拔了艾蒿,中午晒干了。
辫成辫子,晚上点上还好点,如果不点艾蒿估计能让这特大号的蚊子给吃了。
直到半夜二蛋才不知啥时候睡着了。
天快亮时几声狼嚎传来,李喜的狗群,把狼赶远远的不让它靠近营地。
自从李喜的狗队加入,警戒哨就两个人轮流,不像以前是以班轮流,人家狗也不白吃饭的。
李喜那十二条小狗已长成半大狗了,被李喜训的很出色。
在草原上走了一天快太阳落山时,遇上一家牧民,巴特尔去和他们买了五只羊,很便宜的。
牧民是逐水草而居,他们住的地方那肯定是有水的,前边不远就是条小河。队伍在离河边不远处安营。
巴特尔说牧民以为我们是王府的人,这里离朱日和不远了,才七十多里地。
我想我们在不能往前走了,明天我们先去侦察一下在决定。
一夜无话第二天巴特尔,带了两个蒙族战士侦察去了,直到下午才回来。
这伙士兵在草原上可是受了罪了,大草原无遮无拦,七月的天气又骄阳似火。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五点多,才有了一丝凉风。
战士们在下游两三里处,围起一个小水塘。
都去洗了一澡才舒服了许多,当天黑了下去,许姐让二蛋给放哨,他们几个女人去洗了一澡。
巴特尔回来向二蛋和孟和汇报了情况,王府卫队有二百多人,有巴特尔的几个弟兄在卫队中当兵。
巴特尔去见了他们,中午还请几个兄弟喝了酒。
几个兄弟说王府卫队中大部分都是好人,只有几个李守信派来的军官坏透了。
今天夜里他们会联络卫队的人配合我们,除掉那些军官夺下王府。
队伍在天黑后,从朱日和镇东的草场穿过。
朱日和镇也就百十来户人家,盖土坯房而居,镇里最多的是,开车马大店的。
一条大路穿镇而过,路两边迎路建的,都是大商铺和车马大店。
这个镇是因张库大道而生,镇上最早的居民也是来开店的,有厨师,伙计在此成家立业的,慢慢的有些交易也在此进行了。
逐渐形成了个大集市,张家口,丰镇,隆盛庒,平地泉走草地去库伦的驼队,在此歇脚打尖,也进行交易。
每年温都尔庙还举办藏传佛教大法会。
千里草原虔诚的牧民,都前来进香朝拜。使这朱日和成了草原深处一颗璀璨明珠。
由于德王是主政西乌珠穆沁旗的王爷,温都尔庙又是班禅大法师常讲经的寺庙。
所以德王常来谒拜,为了来去方便,就在温都尔庙东南建了王府。
自己一天东至沈阳,西去绥远,鄂尔多斯,南下热河张家口,一年之中居无定所。
一生的最大抱负与志向,就是恢复蒙古大汗国,为此操劳奔走,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也就形成了一条沿路建王府的惯性思维,去绥远路途中,打尖歇脚地有王府,有王府就有个姨太太或小福晋。大福晋一把手,在西乌珠穆沁旗赛汗塔拉温都尔坐镇德王总府。
去沈阳沿路也有几处王府,几处王府就有几个姨太太小福晋。
去热河,张家口也一样有王府也有姨太太小福晋。
德王一生也就成了草原上最忙的王,前半生都在为蒙古的独立与蒙古大汗国,而奔走于各地和各地的王府。
有路偏不怎去办事的王府,姨太太一生都见不了几次王爷。
有的也就是王爷大婚之日,开过一次苞,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王爷。
每个王府都有产业,草场和牲畜,都有大小管家下人,卫队,只是规模大小不一。
各王府也就像各级政府一样,分管各地产业,负责王爷的资产管理。
大小管家手中的权利无限放大,王爷常年不在他们行使着王爷的权利。
也包括那些孤独的女人。以至于王爷有多少子女他自己都不知道。
至四十多岁后,被关进抚顺战俘管理所二十多年。
六四年被特赦后,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工作至死。
这些德王轶事和对朱日和德王府的了解,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去朱日和建硅铁厂时。
一个蒙族工友闲暇时给讲述的,有天工程缺料停工,他骑辆二五0摩托,带我们三个集宁人到王府去参观。
那时的王府还没有重建,不像现在那么宏伟壮观,都用青砖青瓦。
我们九十年代去看的是旧王府,是原汁原味的老王爷府。
那正房是座西朝向东南大草原,前面是芨芨草滩。
西北有几棵大榆树,有一大片倒塌废墟,像是建过房屋的遗址。
院子不大院墙也就一人高。正房门窗是那种常见的密密麻麻的小格子窗,双开扇门。
房前出檐有回廊,顶了四五棵松木柱子,柱子上还残留些许红油漆,柱子下垫有石匠凿刻的,圆形石头敦子。
敦子上方凿有圆形凹槽正好把木柱头放进去。
院里有一排西南偏房,是那种一出水后墙很高的房,大概是管家及下人住房。正房里有小套房,房中盘着火炕。
炕周围墙上画着墙围。房中大梁及檩条上,还有当时上梁木匠用毛笔写的二檐檩等字样,当时印象最深的是那字体很漂亮。
全院的房及院墙,都是尺二长八寸宽的土坯砌的,就正房是砖挂面插飞出檐,有几块砖雕刻兽头。
那时也没有对文物保护好,房中院中被当地牧民圈了羊。
屋中和院里有厚厚的羊粪。偏房大部分塌了,土坯墙也有倒的,一副残破景象。
虽然是个王府还没内地村子里,地主家的院子气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