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不会忘记
作者:毛毛雨下不停 | 分类: | 字数:5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五章 官商联姻
王家一众人了着蓝县长一行人上路,大家才回院不提。
蓝县长回到家中夫人迎出来嘘寒问暖,姐妹俩说笑着进了屋。
管家和护卫们,把王老爷给带的土特产放入库房,拿下一只羊送进伙房,这次出行是县长任上最丰厚的一次收获了。
蓝夫人笑的眉不是眉眼不是眼的。
进门夫人沏好茶三人坐下谈了去王家的种种事情,总的来说和昨夜三人在炕上,商量的无多大出入。
这玉儿为了姐夫也是豁出去了!虽然说王老爷看上去岁数大了点。
但王老爷长像周正,年轻时也是个玉树临风的男人吧,家大业大是方圆百十里有名的大财主。
嫁给他也不辱没自己,再说为了姐夫能坐稳这县长的位子,自已做出点牺牲又算的了什么!
自爹娘不在这几年,姐妹俩相依为命,自姐嫁给姐夫后带着她一起生活,姐夫从无怨言!待她比亲妹妹还亲。
供自己上学,吃呀穿呀都是最好的,虽然自己和姐共侍一夫,那也是姐同意的,怕姐夫出去花心,这年头娶二房再普遍不过了。
姐夫家世又好,燕大毕业又有才学,身居不算高位,但也不能算低的位子了。
想要送上门的女子不定有多少呢。
为了姐的家庭地位能巩固,自己做出多大牺牲也是值的地。
更何况那个少女不怀春,自己早就喜欢上文采飞扬,身高树大,仪表堂堂的姐夫了!
三人商量不能急着答应,先谅谅王老财过两天再回话。
吃了媳妇和小姨子做的爱心早餐后,出门来到前院的县府上班,一上午接待了几个来报告春耕情况的乡绅村长。
躲不掉的几个要钱粮局长,驻军连长进门横着走,一屁股坐到县长的办公桌上要粮饷。
“李兄,我刚来没几天通融一二,给我一星期时间理顺了,我亲自给你把粮饷送过去。
嘚不嘚一上午好话说了无其数,说的口干舌燥刚把人都打发走,王家的刘总管来请篮县长去东梁街的“四胜园”饭馆吃饭。
蓝县长随刘总管来到四胜园就见王永在东家站了起来,请蓝县长坐下客套了几句话。
倒上酒俩人走了一个,王东家说到:“蓝老弟呀为兄不怕你笑话是有点心急了!”还望兄弟你体谅,”不知弟妹和玉儿啥意思,还望蓝老弟如实相告。”
“唉!那倒不是个事。只是弟弟我这县长当的窝囊啊!”随后便把一上午的事给王东家说了一遍。
唉声叹气的端起酒杯,和王东家碰了一下一口蒙了。
王东家听了哈哈一笑说到:“县长老弟呀!在这巴掌大的兴和这也叫个事?”
“行啦开心点喝酒,我保证到了明天就啥都不是个事了。”
蓝县长等的就是王首富的这句话,看来局面是打开了,有了这句话还怕个鸟呀?
两个人推杯换盏的喝了起来!
喝了一会看到王东家祈盼的眼神,蓝擎天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说到:“连襟呀?怎这么沉不住气呢?放心喝吧!我那小妹迟早也是你的!”
“啊!王东家嘴都张大合不回去了!”
随后恍然大悟,开心的哈哈哈大笑,俩人都没了烦心事便开怀大饮,好不快活!
晚上王东家把全县城的头头脑脑都聚到“吉升馆"酒店!请了四桌饭,开席后王首富端杯,敬了大家一杯说道:“这些天忙也没请大家聚一聚,今天呢和大家坐一坐一起喝一杯,再一个也和大家说件事!蓝擎天县长的妻妹,就要成为我的三太太了,日子定下后我会给大家下请帖的。"
这可是最近以来街面上最大的新闻,大家恭喜的声音不绝于耳,王老爷看着那些,羡慕嫉妒恨的各色目光,自豪的像喝了半斤蜜。
接着说到:“以后呢我和蓝县长就是连襟了,希望大家能给县长行个方便,如果硬要挤走他,对大家都不好是吧?”
随后大家附和着:“那是!那是!以后我们以王兄马首是瞻,王兄说怎就怎!"
“那好明个通知一下各商户!各乡的地主老财都去县政府,县长想招集兴和县的士绅们开个会,大家也顺便捐点钱粮,欢迎一下县长大人到任,大家说是吧?"
第二天县政府会议室,县里的商家们,大小字号的老板们,张家聚义兴的,张家金和永的,高家信义昌的,张家龙森的,董家三聚布店,估衣店,邓子敬公和久布店的,三成德,三盛公,和兴德等等。
有来东家的,有的掌柜来,就连东梁街杨家几个肉铺掌柜的,西梁街陈家肉铺,杀猪坊都来捧场,各乡镇村的地主老财,乡镇长,村保长,各局长们全出席了大会,蓝县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会最后一项议程由王永在先生主持,动员大家为县府认捐一部分钱粮,用于县里的公益事业及剿匪保境安民!
他自己最先认了两千大洋的捐款。
你俩千,他一千,伍百叁佰,最后统计钱多达八万银元多,粮六万多担。
可把蓝青天高兴坏了,有了这老连襟,果然啥事都不是个事,县财政危机解决了,别的都好解决,夏秋收了粮税,位子算坐稳了。
接下来整顿政府机关,在王财东的指点下,撤的撤,裁的裁,官位都标价,价高者上,不出血者下去回家哄孩子去。
高青天捞了个沟满壕平,于次月初八把小姨子聘了。
于婚宴前一天三人睡在一铺炕上,该干啥的干完了,说起了玉儿明天,见不了红怎办呀?
蓝青天笑了一下说:“我早准备好了,取出手绢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节类是鸡肠子的东西。
俩边拿线扎着,留出线头一抽就开了,里面灌了鸡血。
到时你悄悄的把血流到白布上就妥了,记的那里也抹点,不要太多。
这一难题一解决,把困扰姐妹俩多少天的愁云吹走了,。
心情大好,因妹子要嫁了的让着点,姐翻身假睡去了,玉儿又和姐夫没羞没臊了一回,才睡去。
初八这天艳阳高照是个难的的好天气。
王老爷骑着高头大马,因娶的是小娇妻,把留的胡子都剃了,一时之间人们还以为是他儿子娶媳妇呢!
那年代的人过了二十八就留胡子,三四十的人看上去,就像个大老汉了。
我的爷爷死那年才五十三,因他留着胡子穿着大裆裤大襟袄,头戴红毡帽,在他死的前十几年,谁一叫就是那老汉,可见大清朝的服饰是多么的不堪!
那时的人家穷,大多孩子光屁股没衣穿,而大人的一件大裆裤就要浪费五六岁孩子的一身衣服,那大襟袄再给孩子做一件够吧?要是按现代人穿的小脚裤裁剪的话,一条大裆裤能裁出三条大人裤子。
王老爷吹吹打打,八抬大轿把玉儿娶回家,办了五十多桌酒宴,红动了全县城,到晚上鞭炮二踢脚,烟花放的满天飞,一切如愿渡过一个安逸的夜晚,
第二天的早晨新娘子要给家里的长辈敬茶,验红。
家中数大夫人年长依次而下一一敬了茶。
新娘子红着脸,拿出白绢递给大二夫人验看了,才欢天喜地的宣告礼成。
扯的有点远了,再说到王家大院遭了匪劫吧。
第二天王老爷坐了个板车,怕车墩屁股垫了几捆干草,铺了个毛毡雨披回村,也就是那几个在路上,警戒县城方向的土匪哨兵不认识他,拦下不让过了,他一看出了问题,让赶车的赶车往回返,打马快跑回县政府,也该他损失县长不在。
等回来快中午了,县长通知了守备连连长,吃过饭带兵去了王家大院以半后响了。
除了王家人别人一个也没有,粮食东西等被拉了个精光。
其实王家的大头产业,都在平津等地,这边是老家,家人不愿去别处住。
就这次遭劫对于王家来说就是个毛毛雨,牛毛毡上拨了一根毛,算不了什么,只要人没事,那些银钱粮食牛羊都不是个事。
码字很辛苦的,写完一章,修改几遍也不尽如人意。我也是个老书虫了,下载了几个阅读平台,常因找书烦心。
不是医就是婿,在不就借尸还魂穿越了,看着听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我没真对谁。
只是说说这些年看书的感受望大家谅解。
真诚的希望大家看书后作评点星,以促进我为大家能写出更好的书,更好的句子。
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我会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尽量多修改,以免污了大家的眼,记的点评留点痕迹,这样会让我更有动力,写更好的章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