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舱
作者:科学文创郑军 | 分类:科幻 | 字数:118.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二十章:走向新生(四)
(四)
赤道无风带已经成为共和国的内海。雄伟的“马克思”号运载着两千名普通劳工,一百名成人教育班学员和五十名科学预备班的孩子们驶向曙光城。
哈立德就在成人教育班里面,他甚至没用化名,因为没人认识他。哈立德在前线省成人教育处报名时,将自己描述成终南大教区养成院学生,精通计算,爱好农业、手工等学科。被老师批判为功利心过重,深感压抑,所以弃学投奔大会。
养成院除了培养教会官吏,也培养技术人才。正是靠这些人,一些优质农作物才种遍全球,将人类数量勉强维持在十五亿上下。然而在养成院中,一流学生读教义,二流学生念文史,不入流的学农工。所以近卫军每到一处,当地养成院里农工两科的师生往往最先表示欢迎,陈心成就是一个手工劳动科的学生。
哈立德和他的十名伙伴接受考核,证明确实有简单的数学能力,手工技术也不差。这些人自称学过制硝,是制作黑火药的能手,于是被很快录取。鉴于前线省师资力量差,优秀学生要送到曙光城接受培训。
“马克思”号下水后,首任船长是曼德尔,后来辞职经商。现任船长换成塞米拉,阿拉伯人,科学预备班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跟随马图尔研制蒸汽机。在大会规划中,首批蒸汽机几乎都当作船只引挈,从最早给“先驱号”研制的小蒸汽机开始,直到“马克思”号上一万人力的巨型蒸汽机,塞米拉始终是研发小组骨干。每次试车都在海上进行。日久天长,塞米拉也成为海运专家。
硝烟散去,战舰恢复为武装商船,塞米拉也掌管起“马克思”号。闲来无事,她便把一百五十名未来的科学人招集到前甲板,给他们普及历史知识。
“这艘船的名字取自一位古人,他研究的领域相当于新科学里面的行为科学。马克思作了哪些学术贡献,以后你们的教师会专门讲。今天我只介绍一条,他认为劳动是人生第一需要。所以探索、发现、创造、营建,科学人就要在这些最精致的劳动中活出自己的价值。比如……”
塞米拉指指背后雄伟的烟囱。“这台蒸汽机就由我的小组设计。人生中哪怕只有一件这样的创造,晚年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没有白过。”
新工人上船,除了发一身旧军服,还要请他们吃蛋糕。很多人家境贫困,平生第一次吃这种奢侈品。船员们一边给他们分蛋糕,一边讲着这种食品的喻意。
虽然没有战事,新的海军战士也要上船训练。十几名水兵转动前甲板主炮,瞄准一座荒岛开炮。船身猛地一震,空气中充满硝烟,观众的耳朵都暂时失聪。接着,几公里外的荒岛腾起烟柱。甲板上成千的围观者叫起好来,这是他们一生中看到的最猛烈的爆炸。
“船长,我能到这种火药工厂干活吗?”哈立德带着满脸兴奋,追在塞米拉后面问。那种表情不用伪装,他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些新技术。
看到是个阿拉伯同胞,塞米拉自然亲近一些。“你得学过火药制造才行。”
“我们都学过。”哈立德指指身边的几个人。“不过我们以前是手工操作,肯定没你们这里高级。”
“到了曙光城,我把你们介绍给军械厂,看他们要不要人。”
这么容易就蒙混过关?好半天,哈立德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上岸、进厂、听讲,直到在教师带领下亲手熬制硝酸甘油,哈立德才终于确信,根本没人怀疑他们。
是的,为什么要怀疑呢?在大会会员眼里,一个对科学充满兴趣的邪教徒,就象黑色的白,方形的圆,这种人根本就不存在!
哈立德连夜给旋风写好密信,送给秘密稽察队员带走。信中汇报完情报,哈立德在信末用激动的口吻写道:“姨夫,快派人,派大量的人,这条前线根本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