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霸开了科技
作者:清汤云吞 | 分类:科幻 | 字数:4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4章 投稿《科学》
第136章 投稿《科学》
这份疑是成功的样品。
进行了电解液化学成分测定实验后。
在溶液中确实有多硫化合物存在,不过含量却相当低。哪怕是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这种材料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梁云带来惊喜的不只是对电解液的分析结果,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也同样喜人。
在nm尺度下,23号样品的多孔结构能够允许电解液进入复合材料内部,增加离子导电性。与此同时,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又能有效阻止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中扩散,从而有效遏制穿梭效应。
而这也印证了梁云的理论并没有错,空心碳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方向。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比表面积高达3025m2g-1,直径为69nm的空心碳纳米球,正好满足梁云此前的预测!
即,比表面积在【2326m2g-1,3762m2g-1】区间,直径在【60nm-70nm】区间的空心碳纳米球,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扩散!
也就是所谓的“新东西”!
“难以置信……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张清洋院士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如果不是担心在小辈面前失态,他甚至忍不住大声呐喊出来。
毕竟,这个发现真的非常让人振奋!
梁云的嘴角也扬起了一丝笑意,心中那颗悬着的石头也算是落在了地上。
虽然离彻底解决穿梭效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张院士,咱们先淡定,我们并没有完全解决穿梭效应,”停顿了片刻,陆梁云继续说道,“最多500转之后,正极硫材料的损失速率便会上升,与此同时比容量衰减速率也会开始放大,这项技术还有待改进。”
张清洋院士忍不住说道:“梁小子,你对自己要求的太严格了。如果所有人都要求研究成果一定内被工业界拿去做成产品,我们的实验就不用做下去了!”
这话张清洋倒是没有骗人。
就这项成果而言,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换一个其它教授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别说是兴奋的忘乎所以,只怕直接改改数据,就拿着成果出去吹牛逼了。
不过梁云并不是那样的人。
想了想,他开口说道:“虽然这项成果并不完美,还需要改进,但发篇SCI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张清洋院士问道:“你打算给这个新材料取名叫什么?”
毕竟整个实验理论都是梁云所提出来的,那么从实验当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材料,如果要给新材料命名的话,肯定是梁云来命名的。
梁云想了想,说道:“叫HCS-1怎么样,张院士。”
虽然张清洋院士询问自己新材料该叫什么,但梁云还是觉得征求一下张院士的意见比较好。
“HCS是空心碳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勉强还能用,而且因为是试作品,就暂时标号为1,行吧,就叫HCS-1。”
张清洋院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梁云给新材料所命的名字。
……
HCS-1的成功,给整个锂电池项目带来了巨大进步,也给锂电池项目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信心。
只要他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HCS-1研制出来后,梁云就着手了HCS-1论文的写作。
毕竟HCS-1的出现是锂电池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材料学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HCS-1本身足以形成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
而作为HCS-1的提出者和发现者,梁云肯定要好好将HCS-1的相关知识给整理出来,编写成论文,代表到有关材料学核心期刊中的。
当然,除了编写和发表HCS-1论文这事外,梁云还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给HCS-1注册专利。
不过专利注册并非梁云亲自去弄,而且咱们的张清洋院士去注册的。
虽然梁云是HCS-1的提出者和发现者,但是HCS-1是在高能科研院中的锂电池项目中研制出来的。
可是说得上是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成果。
在专利享有权上,整个项目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拥有HCS-1专利的享有权和收益权。
所以,在专利注册时,HCS-1专利是以整个项目团队作为主体单位的。
既然,在专利方面都是整个项目团队共同享有了,那么在HCS-1论文上,也肯定是整个项目团队都是论文的作者了。
因此,在最终投稿时,整个项目团队的研究人员都是论文的作者,只是分为一作,二作,三作而已。
一作肯定是梁云的,二作则是张清洋院士。
毕竟HCS-1之所以能够被研制出来,都要归功于梁云所提供的理论,以及梁云和张清洋院士两人的不断实验得出的。
所以,在一作和二作上,整个项目团队所有人对此都没有意见。
因为,除了梁云和张清洋院士外,其他人可以说得上是白嫖了这份荣誉的。
……
HCS-1研制出来后的一周。
梁云将HCS-1的论文顺利完成了,一共是两篇论文。
一篇论文是关于空心碳球比表面积和孔径对多硫化合物扩散速率的影响研究,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HCS-1空心碳球材料的研究。
前者相当于纯理论性质,会插入很多图片,再加上分析论证,预计页数三十页左右。后者属于应用性质,篇幅相对少一些,大概十页到十五页就能搞定。
论文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投稿了。
《自然》还是《科学》?
这个问题对于选择困难症患者来说,还真是不友好……
在《自然》和《科学》两个期刊中来回纠结一番后,梁云终于还是选择了将论文发布在《科学》。
尽管《自然》和《科学》都是关于最新前沿科技报道的杂志,但是《科学》期刊对梁云所在的研究项目小组的研究人员有特别(考核)作用。
所以,梁云还是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选择了《科学》。
论文投送出去后,梁云便继续投入到锂电池项目后阶段的研究了。
尽管锂电池项目已经取得像HCS-1这么厉害的科研成果了,但是整个科研项目并非真正结束了。
还有空心碳球的穿梭问题还没有解决。
解决了空心碳球的穿梭问题,整个锂电池项目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