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天下
作者:秋水扬 | 分类:穿越 | 字数:30.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三章 放歌
转眼五天就过去了,云娘跟着商队去临湘了,敏行几人也要继续前行。几人正要上马,敏行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走水路呢?坐船去潘阳湖多好啊。忙叫道:“停停停,武青,方雷,咱们坐船去吧,我最喜欢坐船了。”
武宏骑马也有些烦了,赞同道:“好,敏行的主意向来好,我还没坐船走过远路。咱们坐船去。”
在这江南水乡找船,那是再容易不过,一会儿就找了两条。敏行武青带几个小厮一条,方雷武宏带几个小厮一条,其余人等骑马驾车沿江而行。
七月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可是在水面上,除了觉得晒,还真感觉不到热。船走在宽阔的水面上,艄公的功夫又精熟,只感觉两岸的绿树房屋如安了轱辘一般迅速向后退去。敏行对艄公这么一说,他更兴奋起来,哈哈笑着道:“总在城里弯弯曲曲的河道上,太不过瘾,还是在这大河上行船,痛快。嗬嗬……”说着,两个艄公竟一唱一和地唱起调子来,接着便有更多艄公和着唱起来。
几人本就兴致勃勃,在艄公的感染下,更加兴奋起来,只是苦于无法表达。敏行忽然想起前世的一首歌来,正好应景,于是等艄公调子一停,忙接口高声唱道: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武青他们一下都愣住了,艄公们却叫起好来“唱得好,唱得好。”
敏行笑道:“还有还有,听我的,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
还待要接着唱,别的词都想不起来了。
方雷笑道:“敏行,你这调子的词我听着好。”
武宏道:“真名士,自风流,敏行,兄弟服你!”
武青看着敏行,心道,这女子,这女子,唉,敏行就一点点女子的自觉也没有啊。
艄公道:“公子唱得好,这词也听着好。公子能不能再唱一遍,让小的们也学学?”
敏行笑道:“这有什么不行的,只是我这词不全,得好好想想。”可想了又想,也想不起别的词是什么来,再把刚唱的词顺一遍,也合逻辑,嗨,就这么着吧。
开唱前将同船的小厮叫到一起小声嘱咐了几句,才放开声音唱,前边大家刚听了一遍也就罢了,都注意听那歌词,等到了后边说唱部分,敏行唱: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几个小厮齐声大喝“嗨”;
吓人众人一跳,还没反应过来,敏行又唱: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小厮们又齐声大喝“嗨”,
再唱:
“百舸嘛争流千帆进”,再喝“嗨”,
大家才知道这是花样,不禁又齐声喝彩。
说起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人小觑,敏行也不过唱了一遍半,艄
公们已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起来,等到了潘阳湖,竟然就合成一首完整的调子,比敏行唱得更有力、更浑厚。
船入了潘阳湖,艄公们停了调子,笑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湖,自然要吃湖。公子们若是秋天来,就有大口福了,只水里的鱼就有百十种,别说还有虾、蟹了,嗯,还有山里跑的,天上飞的,都好吃的不得了。夏天来也行,吃的也不少,也好吃,就是瘦些。”
敏行对吃可是没什么研究,前世参加工作前,能吃饱穿暖已是不易;参加工作后,吃的好点,也就是多了些肉食,离精衣美食差得远呢。水里的东西,也就吃过最常见的几种鱼,像是鲤鱼、草鱼什么的,虾也就是常见的大虾。吃法也都简单,左不过炖煮和清蒸。
对于蟹这种东西,概念里就是横着走,一定要说吃,嗯,想起来了,上大学时,听个室友说过“蟹酿橙”。说是把蟹肉挖出来放在挖空的橙罐里蒸,还要放很多其它的材料,室友也说不清,反正是吃起来既有蟹的香,又有橙子的清甜,再好吃不过,只是贵。既然贵,就不在敏行的关心范围,听过也就听过了。
不过,吃蟹得喝雄黄酒,敏行却是知道的,好像是因为蟹这东西大寒。不管了,既到了虾蟹的老家,不吃怎么对得起它们。也不必讲究,就吃最简单的吧。眼见天到午时,艄公将船靠了岸。岸上,随从们带着车马也到了,这边点火架锅,那边买了鲜鱼、鲜虾、鲜蟹等等,收拾干净就下了锅。
不过一会儿就都熟了。敏行不讲究,武青三人也不讲究了,仆从们就更不讲究,看着几位爷吃上了,也七手八脚的拿了开吃。虽是最简单的做法,因为吃得热火朝天,也便成了美味。
饭罢时,阳光正盛,敏行便和武青几人商量着找凉快处歇着,到太阳西斜了再上湖赏景。敏行笑道:“这水上赏景和山上又不同,傍晚时候最好。有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极是绮丽。又有倦鸟归巢,渔舟唱晚,在霞光里看去,如诗如画。”
武青几人对此一无所知,而且对敏行的见识向来信服,何况还有敏行描述出来的美景相诱,自然是连连赞同。
几人一直歇到太阳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热度的大火球,才来到湖上。直见半个天空的云彩被太阳的余辉染的通红,映在湖面上,湖水也变成红的了。且还一浪赶一浪地缓缓向前涌去,似乎一直涌到天边去了。几条渔船背着夕阳驶来,看不清渔夫的面目,只是一个个似黑还红的剪影。又有一群不知名的鸟,也看不清颜色,忽啦啦从湖间岛上飞起来,一只只舒展着双翅向着夕阳飞去。
不要说武青武宏方雷看呆了,就是敏行这个貌似见多识广的,也看得说不出话来,这哪里是如诗如画,这分明是似梦似幻。
艄公好似还嫌他们迷醉的不够,用类似赵忠祥的声音旁白道:“若是深秋时候,鱼蟹正肥正多,黄昏时分,
不时的就从水中跃起,有时就能自己个跃进船里去;鸟更多,白鹤、天鹅、丹顶鹤,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鸟都飞了这里来过冬,那真是‘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过草’。那景观,即使我们这常见的粗人,也觉得好看的不得了。”
敏行听着不禁心向往之了,对武青等人道:“要不,咱们在这里住到冬天再走吧?”
方雷、武宏也动了心,都道:“好啊,这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鸟,不看看实在遗憾。”
只有武青迟疑道:“不论哪个地方,四季之景总是不尽相同。这要都看全了,咱们不论哪里都至少要待够一年才行。那等咱们回去时,只恐……垂垂老矣。”
武宏道:“四哥想得可真多,老就老了呗,在哪儿老不是老啊?”
方雷听了却道:“那可不行,怎么能老了再回去呢?”
敏行心中一动,是啊,他们都是有家人的,将来也是要娶妻生子的,和自己不一样。自己虽想这样一直走到老,走到死,可他们不行。自己既然想和他们同游,又怎么能不顾及他们的想法呢?忙笑道:“武青说的对,咱们还是多去些地方的好。一个地方的四季之景虽不尽相同,但也只在某些方面罢了,大部分还是差不多的。”又问艄公:“老人家,这一带还有什么有趣好看的吗?”
艄公对几人印象极好,笑道:“若说有趣好看,倒不好说,只是从这里往东北走,水就入了长江了。在入江口有一座石钟山,很是有些名堂……”
敏行打断道:“石钟山?可是整座山如一口大钟覆地,时有钟声传出的石钟山么?”
艄公惊诧道:“公子知道?这石钟山其实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一座上钟山,一座下钟山。这如钟覆地的是下钟山,确实是常常传出钟鸣声,尤其是有风的时候,声音老远就能听到,闻者无不称奇。原来公子是听说过的,小的倒是卖弄了。”
武宏笑道:“老艄公不必谦虚,我们这一位耳朵极长,听说的事极多,别说这么座石钟山,就是海外的事,有些她也是听说过的。”
方雷也笑道:“很是,很是,也不知道这耳朵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长呢?”
敏行瞪了他们一眼,也不分辩,只对武青道:“咱们去黄山,由此往东差不多正合适,若是去这石钟山,就多少有一点点绕,但既到了此地,不去看看,也是遗憾。依我的意思,绕一点就绕一点,咱们就继续麻烦这两位艄公,送咱们顺流而下直奔钟山,咱们也去研究研究这钟声的由来。你看如何?”
武青笑道:“好,敏行的好奇心又发作了?”
艄公们很高兴,既能痛快淋漓地行船,又能挣到更多的银子,何乐而不为?
第二天一早,和岸上的仆从说好,在石钟山下会合,敏行等人就出发了。顺着水流,船速极快,尚且未到午时,船已经入了长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