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难当,重生让侯府全家遭殃
作者:伊帆顺顺 | 分类: | 字数:66.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6章 月例
朱氏气得直哼哼,只得由着穆子月,将一碗黄连似的苦药喂进了她的肚子。
即便如此,朱氏还是硬着头皮将戏继续演了下去。
喝完药,又进食了一些早饭。
便躺回到榻上,蒙头大睡。
任穆子月坐在榻前侍疾。
既然她愿意伺候,就让她伺候。
一个躺着,一个坐着。
看看谁先熬不住。
睡得正香,忽的被人摇醒了。
“婆母,该喝药了。”
朱氏睁开眼,穆子月的那张脸便映入眼帘。
穆子月再次轻声道:“婆母,近午时了,药已熬好,该喝药了。”
朱氏皱眉。
迷迷糊糊的,又被喂进去一碗汤药。
下榻小解之后,本是要在外面动弹动弹。
却被穆子月一把拉了回来:“婆母,儿媳闻听头风之症最怕受风,外面天儿凉,您还是榻上躺着为好。”
无奈,又回到榻上。
如此一番折腾,到了晚上,药喂进肚子,又看着朱氏吃了饭。
穆子月才终于离了世安苑。
“婆母,您好好休息,明早我再过来伺候汤药。”
朱氏松了一口气。
下床活动了腿脚。
叫了屋里的下人来训斥:“你们都是死的吗?就不能拦着点,要你们何用?”
下人们一个个垂首不语。
那好歹是世子夫人,哪里是她们这些个下人敢去拦的。
何况,那还是将军府嫡女,身怀绝技,不发脾气看着温柔似水。
今日发脾气的时候,着实的吓人。
徐妈妈过来出主意:“夫人,以老奴看,不如把大小姐叫回来,由大小姐回来侍疾,也是理所应当,如此,少夫人便不好再来了。”
朱氏面露喜色:“没错,果真是好主意。”
事不宜迟,第二日一早就吩咐了人去丞相府请谢锦初回来。
人倒是很快接回来了。
不过张京墨也跟着来了。
张京墨说是陪着谢锦初回娘家来探病的。
不过人一来,便直接去了君兰苑。
在书房找到谢辰逸,一脸正经的感叹道:
“世子果真用功,这么久也不见出府去,待来日大考,必定金榜题名,一鸣惊人!”
谢辰逸脸色一沉:“究竟是大理寺太清闲,还是姐夫过于关心小弟了?”
张京墨笑了:“就算清闲,我可有的是地方去,既来了这世安苑,自然是关心世子。”
两人正说着话,小丫鬟春芽端了汤药过来。
“世子爷,药熬好了,您快趁热服下吧。”
张京墨一脸惊讶:“不知世子又生了什么病?”
谢辰逸摆了摆手,让春芽下去,垂眸道:“左右不过是些养血安神的汤药罢了。”
张京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也没多言,便出了书房。
见春芽一个人在院子前面晾晒衣服,便走了过去......
世安苑里,穆子月正伺候朱氏喝药,谢锦初到了。
“辛苦弟媳了,既然我回来了,就由我来侍候母亲吧,你且去忙府里的事务吧。”
来的路上,已有世安苑的丫鬟将真情告知了她。
她该做什么,自然清楚的很。
穆子月应了:“那这里就有劳姐姐了。”
说完便离去了。
朱氏顿时从榻上下了来。
这一日多来,真叫一个煎熬。
不过,现在锦儿回来了。
穆子月也没有理由再来世安苑侍疾了。
还不是得乖乖回去处理府中那些事务?
卧床一日多,身体都有些僵硬,活动完了腿脚,朱氏便出了屋门,预备到院子里走走透口气。
哪知刚一出了屋子,便见穆子月不知为何又折了回来。
想要急忙再躲进屋里去,已然来不及了。
“哎呀,婆母,您怎的又出来了,外面风大,可吹不得。”
穆子月眼疾手快,小跑着过来,一脸关切的又将朱氏小心翼翼搀进了屋里。
等朱氏上了榻,又回头和谢锦初说:“姐姐,您有所不知,婆母这是头风,最见不得屋外的凉气。”
“是不是,马府医?”
马府医刚一进门,就被穆子月问的一个愣怔。
“啊,是.......”
头风不能吹凉风,几乎众所周知。
作为一个郎中,他实在没办法扯谎说不是。
谢锦初狠狠瞪了一眼马府医。
“好,我知道了,弟媳尽可放心,这里就交由我了。”
如此以来,朱氏连屋门也不敢轻易出了,生怕穆子月突然又来一个回马枪。
派了人去门口守着,才偶尔出来透口气。
所幸穆子月并未再回来。
一直这样过了两日,也没见再过来。
朱氏渐渐的放下心来。
可谢锦初却有些待不住了。
她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家里还有个不省心的丈夫。
在娘家住个一两日尚且说得过去。
总住在这里,就不大可能了。
张京墨一个人回了府,她怎能放心。
前些日子张京墨又看上了府里新买的一个丫头,她若不赶紧回去,不定何时,院子里只怕又要多一个姨娘了。
朱氏却说什么不愿意让女儿走。
被穆子月日日守在身边,可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儿。
“锦儿还是不要走的好,再耗上两日,就到了发月例银子的时候了。府里各处的下人们都得去春锦阁伸手要银子,她总得想法子解决。”
谢锦初无奈,想想只用再多待两日而已,便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住了下来。
有谢锦初在,穆子月还真的是没有再过来。
朱氏悄悄派了人去问。
说少夫人最近出府了两趟,看上去挺着急。
具体出府做什么,没人知道。
朱氏冷笑。
猜测多半是在想办法解决账上的银子问题。
毕竟马上就有一堆下人追着屁股后面要银子了。
到了发月例银子的这一日,朱氏打发了徐妈妈也去春锦阁要银子。
世安苑每月是定例三百两银子,具体院子里每个人怎么分配,是院子里自己的事,就不归穆子月管了。
出乎朱氏的意料,徐妈妈去了不多会,便带着银子回来了。
“果真是三百两?”朱氏问道。
徐妈妈将一袋子银子和一张银票,一块儿搁在桌子上:
“夫人您瞧,这是一张两百两的银票,这袋子里是一百两的纹银,少夫人担心不好分配,特意给了五十两整的,又给了五十两碎银。
徐妈妈的话,让朱氏有些不敢相信:
“那其他下人的月例银子可发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