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儒林,拐个相公来种田
作者:彪悍农女 | 分类: | 字数:3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4章 钦差驾到
回到自己的书房,唐少卿捋着胡子对着赵青念叨:“为什么皇上会突然派洪一天来当钦差,这可是他的老家,这其中的人情关系错综复杂,皇上应该不会想不到啊。”
“或许皇上自有皇上的用意呢?你想洪一天表面上是大公无私的内阁学士,其实朝野上下谁不知道他利用职务之便招揽预定门生,培养自己的势力。只是大家都不敢说。您不是说才进京的李侍郎就是因为写奏章弹劾洪大人被贬到黄河边上去了吗?”
唐少卿点点头:“你这么说倒是提醒了我。”他起身拍拍赵青的肩膀:“走,我们去迎接钦差去。”
县城门口,彩旗飘扬。
唐少卿出动了大部分的兵马,列着庄严的两个队伍,站在最前面。
田宏亮和徐浅、陶公子,还有其他的大小官员就在队伍的后面等着。最后面是县城的百姓,大家听说是洪大人回来了,都挤过来迎接。他当官这些年毕竟为利州府和利州县城做了很多好事。就比如整修街道集市啊,给每个乡村修路啊,办学堂啊!发展农业种植啊。
还是立下了赫赫政绩。
所以利州和金楠县的百姓都觉得他是个好官,也很爱戴拥护他。
不一会儿,就看见一辆宽敞豪华的马车缓缓而来,两边全是配着大刀的护卫。在暗处还有多少暗卫就不得而知了。
看见城门口排列着整齐的迎接队伍,洪一天很是满意。一甩衣袖,笑眯眯地下了轿子。
没等唐少卿开口,他就抢先说到:“唐大人,自从京城一别已有数月,我甚是挂念啊!”
“洪大人说笑了,哪敢劳您挂牵啊!”唐少卿脸上挂着职业的笑容。
后面的官员和百姓都纷纷下跪,齐声喊道:“参见钦差大人”
唐少卿也只得勉强下跪。
赵青的心里是很不服气的:凭什么?以前我家老爷可是比他官位高。
洪一天在父老乡亲的面前可是整足了面子,摆出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说:“唐大人请起,大伙儿都起来吧!”
田宏亮在人群中起身,笑着地走到他面前:“家父刘裕恒因为家里突发重大变故不能前来迎接。特地让晚生来迎接洪大人。我们在百兴园备好了酒菜和上等客房。还请洪大人和唐大人赏脸。”
洪一天眯着眼打量了一下田宏亮:“你是他的长子?”
“晚生何德何能?我是他的女婿。”
“哦?”洪一天一下子来了兴趣:“他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办,可见他很器重你。不过,我还是要随唐大人去县衙和贡院看看。”
田宏亮毕恭毕敬地说:“听闻洪大人一心为民,廉洁奉公,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洪一天用左手捋了一把半长的胡须笑眯眯地说:“他们真的是这样说我的?”
田宏亮恭敬地点点头。
洪一天走近唐少卿很亲切地说:“唐大人,请带路吧?”
“洪大人请!”
“唐大人先请!”
田宏亮不明白,这堂堂的内阁大学士,钦差大臣怎么对唐大人如此有礼。
他跟在后面暗自庆幸,今天幸亏和唐大人一起来了,不然岂不是尴尬了。
出了县衙稍作片刻他们一行人又来到贡院。洪一天在休息间,科考间,以及来了望亭子上都看了一遍很是满意:“唐大人布局果然井井有条,利州出人才,圣上非常重视这里。看来唐大人没让圣上失望啊。”
“哪里啊。今年黄河决堤,秋闱推迟了。如果还不准备好,那就失职了。”
“唐大人谦虚了。”两人相互吹捧着。
今天的卤菜很早就卖完了,田玉枝看着李天芒犹豫了一会儿说:“我想去你们老宅看看,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冬天可不可以就在这里住,也免得路上来回折腾。”
“嗯!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安排。”李天芒拉着他的手:“我也觉得你这样来回颠簸有点累。假如以后我们有了小宝贝,这样也不方便。”
田玉枝眼里闪烁着光芒:“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李天芒看着他的眼睛点点头。
“那我们明天就去买点东西,把院子里重新布置一下。我怕勾起你的伤心事,犹豫了几天都没有敢开口。”
“傻瓜,以后有什么事,直接开口和我说就是。”李天芒宠溺地刮了一下田玉枝精致的小鼻子。
“那,今天还早,我们先去看看再回家,看看还缺什么?”
“这里的洗澡间没有新房子那边方便,你要委屈一下了。”
“以后我们赚到钱了,就把他翻修一下。”
“好!以前我是一个人,觉得一去老宅子就恐惧孤单,有了你,我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两人正说着,罗掌柜送食材来了:“二位老板,今天这么早就卖完了?”
“是啊。看你还没来,我们准备出去办点事情再回来。”
“那我来得刚刚好。”罗掌柜一边说,一边往他们的马车上搬东西。
田玉枝心里就在想如果以后在胡家老宅里做卤菜,这就方便多了。可以让胡掌柜以后直接送去,也免得搬上马车一忽儿又搬下来。
以前没有和李天芒圆房,许多的想法都不一样,现在她心里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想什么呢?”李天芒收拾好东西上了马车。
“我在想,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把做卤菜的东西搬到老宅里头来。这样可以节约好多时间,你也不用这么辛苦。”
“好啊!以后我们冬天住镇子上,夏天就住梨花村,凉快一些。”
他们刚进院子,就看见两只信鸽在笼子附近咕咕地叫个不停。
李天芒赶紧解开绑在鸽子翅膀下面的一卷绢布,焦急地打开:“是李大哥来的信,他说张叔过几天就要回来了,年纪大了,不适合跟着他奔波。”
“这样更好啊。让他继续给我们当管家。”
“我也正有此意。这么大个院子,有人看着还是好些。”
田玉枝笑着说:“明年我打算让小宇也到镇子上来念书。这里就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