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难为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1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九七章 斗法于朝
六部尚书被宣召到了勤政殿,太子、淳郡王、诚郡王以及才开始上朝参政的七皇子,年幼些的八皇子也在。太子注意到依次进来的六部尚书,原本不愉的脸上多了些阴沉,六部按紧要顺序排序,依次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吏部负责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若是想安插人手,务必经过吏部审核,虽吏部中吏部左侍郎还有郎中是太子的人,但到底吏部尚书张致远是个软硬不吃的,在太子看来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偏他仗着帝宠,渐渐接手了吏部,使得原本不过一句话的事变的麻烦,让连连吃排头的太子很不满。
本来江南盐政是块大肥肉,钱权兼具,是太子的钱袋子,只不过这钱袋子被当时身为巡盐御史的张致远在太子看来是个刺头,逮着谁咬谁,虽然知道里面必定有皇帝授意,但实际上也埋怨张致远不会做官,毫不手软。盐城那边的事虽有太子授意,但实际上下面的人略有些会错了意,使得张致远对处理盐城的事情大刀阔斧,盐城的一带失职盐道官员该抄家的抄家,有问题的盐商也毫不手软。虽说这些盐商私底下和贺家往来不说,其他王爷的人也有往来,事实上明面上却是太子最丢面子。而且太子也因此被摆了一道,刺杀张致远并不是他,按说几个王爷均有嫌疑,但因为之前盐城的事,紧接着就发生了张致远被刺之事。张致远作为天子近臣,对他不利的最大嫌疑人却是天子的儿子!虽说皇帝明面上没有发作太子等人。但到底冷待了一段时间。太子暗恼这件事,损了夫人又折兵,等到张致远来都城任职,再想拉拢就难了。京城里谁不知道太子对张致远不满。如今太子没将张致远拉下马,反而是张致远步步高升,眼看皇帝都有意让他入内阁代替内阁六位大学士中的李阁老了!太子哪里会满意。收拢了手,那之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不都是让他们斗下台了,就不信这张致远能多有能耐!
张致远自从修炼《清心诀》后,五感异常敏锐,尤其是在这静悄悄的大殿里,不用抬头就能感应到太子传来的恶感,脸上没半点波澜。心道:这是勤政殿。四处都是皇帝的耳目,太子自以为做的隐秘,但实际上不知被谁看了去,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张致远只眼观鼻,鼻观心。躬身聆听皇帝有何指示!
皇帝蹙着眉头神情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密折,太子收回隐晦的视线,因为是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便是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帝的神色。视线看到站在另外一侧的八皇子,神色不明,心里思忖皇父为何将八皇子带在身边,又想起内线传来的消息,敛下的眼皮下露出一丝不满。再下面,便是淳郡王和诚郡王。还有七皇子,六部尚书个个恭谨的,大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
皇帝积威甚深,再加上最近一系列雷霆手段,让朝堂上的众臣见识到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还有皇帝的乾纲独断。皇帝看完密折扫过殿下。不急不缓道:“江浙一带去年遭了旱灾,如今米价哄抬,有奸民聚众闹事,打劫哄抢富家,抢夺米铺,滋生事端,当地官府却对此不闻不问,朕想问问你们有什么看法?”
皇帝话一出,太子当即脸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慌张之色,但几乎是一闪而逝,很快就按捺了下来。而淳郡王嘴角噙着笑,这一幕何其熟悉,当初长江发大水,皇父派他去赈灾,却发生了扬州米商却只知道往自己府里积攒粮食,趁机哄抬价钱,火上浇油,此事必然有人在背后指使,暗地里给他使绊子。当初他虽将此事上了密折,然而事情便不了了之了,没想到事过几年,又出现了类似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事要怎么了了。
在场的人知道当初扬州涝灾之事的除了淳郡王就还有张致远,对于当初的三皇子临行时隐晦提出他还印象很深,如今皇帝的意思怕不止于此了……
皇帝目光逐一扫过,先停留在太子身上,不过却是越过了淳郡王,最终停留在最近在户部办差的诚郡王身上,“诚郡王你说。”太子眉头蹙了蹙,却很快舒展开来,淳郡王面色不变,依旧是恭谨的聆听圣训。
诚郡王微微垂下头,不紧不慢的道:“儿臣以为,夺粮打抢之事虽是奸民所为,但所为官逼民反,必定事出有因,朝廷下发的赈灾银两和米粮若非为当地官员贪纳,决计不能闹发此等变乱。为今之计,只有先整治贪官开仓放粮,待今年收成过后,民情安定后,再探访惩治民众里带头闹事之人,以警示民众。再者哄抬米价之商贩,必要时给予警罚,以平定物价,以安民心。”
诚郡王说完这些直直的跪了下去,道:“儿臣当值户部,发生此等事情竟然全不知情,以致事态严重,是儿臣失职,请皇父降罪。”
诚郡王几句话让在场其他人都有了不同的微妙表情变化,六部尚书皆是跪倒在地,尤其户部尚书,虽然诚郡王当值户部,但并非统领户部,户部尚书犹是负责主要事务。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在六部里重要程度仅次于吏部。如今虽说天下承平,但最近几年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赈灾、用兵、修建河堤等等无不是需要用钱,各地灾害发生必然要免除赋税,再加上用兵必然需要钱,造成了国库空虚,户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是皇帝开海禁的一大原因之一,诚郡王几句话让户部尚书冷汗淋漓,张致远眼光留在朝靴上,自古以来官吏的贪污舞弊之风从未停歇过,如今虽然在今上的管制之下,这股风气得到辖制,但水至清则无鱼,贪污舞弊之风并不能得到遏制。想今上上次南巡之时,抄家斩立决的官吏岂非大多是都是贪污受贿以至于治下引起民乱的也非少数。如今这盛世之下,隐伏着痼疾。
不说六部尚书,就是几位皇子,太子掩饰好自己的神色,扫过几位兄弟,淳郡王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七皇子倒是真真与淳郡王是同母兄弟,表情皆是差不多的。还有诚郡王,太子可没有漏看他虽然掩饰的极好却仍然让太子注意到他眼睛里的一丝得意。太子眼中微冷,这个四弟他平时还真是小看了,在皇父面前装的一副为国为民,从不徇私结党的表相,私下里却不知道他最是狠辣不过的了,而且心思很深,使得他们这一派很难找到他的把柄,真的是会伪装啊!还有张清和遇刺一事,一直让太子耿耿于怀,虽然是怀疑这个四弟,但饶是如此却找不到证据,让他十分不甘心。眼光瞟到站在一旁的八皇子,太子眼睛眯了眯,以前觉得这个八弟年纪尚幼,不足为惧,没想到竟然窜缀着皇父让他不去上书房,反而是到国子监读书。国子监多是都城世家贵族的子弟中的中流砥柱,日后必然是要入朝为官的,这么一想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如今皇父又为他破格,竟然商议朝事的时候还让他站在一旁聆听,真是圣宠颇浓啊!
皇帝沉吟片刻,并没有接诚郡王的话,而是将目光转到了太子身上:“太子你觉得呢?”
太子稍怔,旋即回道:“儿臣认为四弟所言极是,不过开仓放粮怕是来不及,江浙一带地扰民富,可以在民间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又转头问了淳郡王,淳郡王所说也不差,只是说若是在民间筹备粮食,还是酌情给予捐赠粮食的富商减免米盐税的奖励,再者贪官污吏要严惩不贷,再者受灾地区还需减免赋税以渡过难关。
还问了七皇子和八皇子的意见,尤其是八皇子所言也有亮点,皇帝听了点了点头,又问了其他官员的意见,最后却是下旨让工部尚书何叙然为钦差,往江浙查证平乱。皇帝的话一出,众人算是明白过来,几位皇子的话他谁都不信,何叙然是他的人,不在任何党派,而那个密折,其实也是何叙然上的。
从勤政殿出来,众人皆是在太子问礼后在他点头之后才离去,太子却叫住八皇子,八皇子如今还未离宫在宫外开府,还住在皇宫里。太子笑的温和,道:“小八,正好孤和你一块儿去和母后请安。”说道母后时,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嘲讽,母后,不过是姨母而已,比不上当年母后的一半风采,就连管理后宫的权力也被贵妃抢了个协理去。若非他的母后,这个姨母又怎么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如今还摆起了皇后的谱来,当真是讽刺!
勤政殿里,皇帝捏着手中的密折,听着殿下之人的汇报,神色渐渐凝重起来。